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及提升建议
——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21-03-03刘志勇
文/刘志勇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底,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在“双创”的号召和政策的共同加持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热火朝天,纷纷成立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孵化基地、招募创业团队开展孵化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由于缺乏符合本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孵化实践活动的安排没有依托的标准,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创新创业,不利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学生孵化活动的进行。本文通过对比国内现有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创业环境及教育现状,构建出符合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的评价体系[1]。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国内有许多关于该方面的文章,比如胡超、孔繁祎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结构的构建探索》一文采用分析法将指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分类,分别是创业机会能力、创业控制能力、创业战略能力和创业领导能力4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化成若干二级指标,共15个[1];童金莲、周梓轩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辩析》结合国内外对创业能力的定义,将创业能力分为机会能力、运筹能力、承诺能力和战略能力4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化成若干二级指标,共14个[2];沈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基于粗糙可拓复合理论》,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价可从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成果4方面去评价,每个方面再细化成若干二级指标,共12个[3];王伟、易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将创业能力质素分为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创新创业自我意识、创新创业特质、创新创业意识动机5个方面,每个方面再细化成若干二级指标,共29个[4]。前面两篇文章是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能力的定义和解释,通过分析法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罗列,可以较清楚地看到创业能力组成情况,但这只是整体上的浏览,每个方面究竟占多少比重,没有细化;后面两篇文章通过数学方法,把创业能力的一级二级指标都赋予权重,对创业能力各方面的组成要素的重要性给予了评价。沈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基于粗糙可拓复合理论》是根据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和成果对其创业能力进行分析,侧重研究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以及通过成果判断创业能力的高低;王伟、易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从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的构成出发,通过比较得出每一种能力所占的权重,得出构成大学生创业能力各要素的所占的比例。前者是在大学生取得一定创业成果后,结合大学生所处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其创业能力的强弱;后者则注重大学生当前创业能力框架的一个评测,分析创业能力各种要素所占比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每个高职院校所处地理环境、产业环境不同,高职学校教育理念、经费、方式也不同,导致其塑造的学生创业能力也不同。根据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可以将现有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作为参考模型进行修订,但具体能力要素的构成和权重不可直接采用,要因地制宜地重新构建[5]。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构建
在信息化2.0背景下,根据《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的指导精神,结合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为了让构建的模型更真实地反映学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情况,在阅读相关文献、专家专访和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要素框架。然后,笔者团队寻找到了近3年有创业经历取得一定成绩的毕业学生,并邀请学校周边比较有名的企业家和孵化基地的教师,作为专家对该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标的构成及各个指标间的判断矩阵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形成了以“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为目标层,“创业战略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创业领导能力”“创业控制能力”4个方面为一级指标,“创新思维能力”等17个方面为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模型。
各项一级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笔者采用1~9标度的方法,计算不同的指标所占的比重,一级指标的标度值如表1所示。
表1 一级指标标度值
首先,通过云算子工具计算相应的特征向量,此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值为4.1586,一致性指标CI=(最大特征值-矩阵阶数)/(矩阵阶数-1),算出一致性指标为0.0529,根据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当阶数为4时,RI=0.89,一致性比率CR=0.0529/0.89=0.0594<0.1,该判断矩阵设计合理,具有一致性,最后算出每个一级指标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即权重。使用同样方法,算出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权重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学校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各指标的权重体系,创新思维能力、营销能力、指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是二级指标中所占比重较高的要素,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安排孵化实践活动可以根据上述表格的指标权重进行设计,更好地指导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应用分析
(一)案例选取
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的构建,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孵化实践活动的安排提供了参考,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校内孵化基地的创业团队。笔者团队以校内孵化基地入驻的11个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孵化团队的负责人的创业能力评价,再针对弱的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加以强化。首先,我们根据按照表2一级指标制定调查问卷并发给11个负责人,问卷总分为400分,每项指标所占的分值为100分,问卷得分再乘以该指标所占百分比得出分值,分值有上限,即创业战略能力、创业实践能力、创业领导能力、创业控制能力的分值上限分别为0.503、0.291、0.133、0.073,每项分值均达到上限的60%以上为合格。
(二)团队负责人创业能力指标分析
调查问卷发出11份,回收11份,根据孵化团队负责人每个指标的具体得分,乘以该指标所占百分比,算出每个负责人指标1的四个能力的分值,创业综合能力分值由四项数值相加得出,最后一行罗列了各指标的及格分值,方便对照,详细见表3。
表3 团队负责人创业能力指标分值一览表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负责人的创业综合能力分值均超过合格水平,但负责人2、3、10的创业战略能力偏低,负责人3已经低于60%,由于创业战略能力是创业能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以后需要对该3名负责人进行关于创业战略能力方面的培训,如让他们多学习一下关于创新思维的知识,实地做一些市场调研、成功案例分析等;负责人6的创业战略能力分值最高,但综合能力分值排名第6,主要是因为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控制能力分值太低,说明该负责人动手能力偏差,意志力偏薄弱,必须加强实践能力,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负责人4、5、7创业战略能力分值、创业综合能力分值排名前3,其他能力也是中偏上,该3名负责人内在的创业能力已经具备,除了继续加强学习外,还需不断增加社会阅历和创业经验。我们可以将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看作一个模型,该模型由四个一级指标构成,每个指标之间的比例是:A:B:C:D=100:58:26:15。11名负责人四项一级指标的分值比例越接近模型,则各项能力发展越均衡。我们以负责人6为例,每项指标分值除以指标A的分值再乘以100,得出的比例是100:45:23:11,模型指标比例减去负责人6的指标比例,得出差值比例0:13:3:4,再用差值比例除以模型对应指标,得出偏离模型比例0:22%:12%:27%,以此得出,应该重点加强创业实践能力和创业控制能力的培养。
四、提升建议
创业能力构成评价体系只是针对大学生内在创业能力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受主观能力与客观因素共同影响,既要不断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也要加强外部因素的建设,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学校与政府的因素。本文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措施进行了简单分析。
(一)大学生方面
首先,大学生要培养创业兴趣。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创业中,兴趣是第一任教师,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创业的水平;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等。创业意识可能因为偶然刺激而产生,也可能逐渐积累而引发慎重决策。相信自己的自主创业能力,在创业和就业过程中要敢于竞争,面对失败要总结经验,逐渐成熟;其次,积累经验。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经验,而要获取经验需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提高市场辨识能力;也可以积极参加校内的创业大赛,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
(二)学校方面
制订并宣传创新创业政策。国家的创新创业相关制度是针对省、市、区制订的,学校应根据国家现有制度、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相关创新创业制度。通过制订激励制度,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工作力度,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业中心、孵化基地、创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学生尚未接触社会,对就业创业还处于懵懂的阶段。为使大学生创业少走弯路,要遴选优质的创业项目,学校应成立相关部门对学生创业进行相关指导,一方面挑选合适的项目团队,另一方面聘请优秀的企业导师对创业团队进行指导。创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线指导在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大学生团队,线上线下相结合,更好地孵化创业团队,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整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优秀的创业教师团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合理授课可以使能力培养的进度加快,但必须挑选有创业经验的教师,选取好的创业课程才能做到。目前绝大部分学校的创业课程仅限于理论,与创业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学校要根据所处的创业环境、政策,结合学生创业能力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调整原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授课的教师也不能只限于学校内部选取,毕竟学校内部的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的经历,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创业提出实用的建议。学校应聘请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或社会上的企业家作为学校的创业教师,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
(三)政府方面
结合国家政策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创业激励和创业扶持政策。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场地、资金等诸多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予以支持,设置法律、税务咨询以及注册企业办理等免费窗口;搭建政校企创业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之初,缺乏社会资源,政府应搭建政校企服务平台,将优质的创业资源进行共享,既可以满足企业岗位招聘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积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应由政府部门组织,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方案进行评审,旨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弘扬创新创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