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煜彩 歌韵流芳
——为纪念新疆军旅作曲家刘澍民逝世21周年而作
2021-03-03□周颖
□ 周 颖
2021 年是新疆军旅作曲家刘澍民逝世21 周年。刘澍民先生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歌曲在全国全军广为流传。20 多年来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悄然离去,而是依旧在祖国的大街小巷传唱,并成为世界用音乐解读新疆色彩的重要符号。刘澍民1982 年创作的新疆音乐风格艺术歌曲《甜甜的歌儿迎贵客》在1990 年被选定为每年一届的“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国际葡萄节”节歌,以其浓郁的新疆音乐色彩,热情地迎接世界各地的宾客。“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已举办了29届,《甜甜的歌儿迎贵客》不仅仅成为新疆音乐文化的代表,更成为中国中国丝路文化名片。
1984 年刘澎民先生应邀为电影《故乡的旋律》创作了一首电影插曲《石榴花》。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首优秀的歌曲被改编成三个不同的合唱版本在近几年的合唱比赛与展演中争奇斗艳,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等器乐作品在音乐会上交相辉映。刘澍民创作的《真像一对亲兄弟》《奶茶歌》《我爱新疆,新疆爱我》《帕米尔的眼睛》《阿吾勒的黄昏》等歌曲以及上百部舞蹈配乐作品、几十部器乐作品和大型晚会的音乐创作,带着新疆各民族的音乐因子,像镶嵌在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色彩艳丽的宝石,熠熠生辉,为大美新疆纵情放歌。
刘澍民(左一)指导巴哈古丽、夏米力演唱
一、蜃楼海市自天生锤炼熔炉军旅梦
刘澍民,新疆军区文工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作曲,钢琴教育家。1935 年12 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因其出众的音乐才华连跳两级就读新疆第一师范音乐班和新疆大学艺术系。1956 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全国唯一的五年制武汉音乐学院专修钢琴,1961 年毕业。1964 年2 月入伍,进入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1979 年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 年1 月经兰州军区批准晋升为国家一级作曲,1992 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还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新疆音乐家协会会员、新疆钢琴学会理事、新疆舞蹈家协会会员等。2000 年1 月9 日病逝于乌市,享年64岁。刘澍民作为全国全军著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歌曲数百首。参与创作的舞蹈音乐作品20 余部,其中《奶茶舞》《葡萄架下《阿娜古丽》等在全国全军获奖。扎实的艺术功底、系统的专业修养、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与生俱来的创作天赋,使他爆发出旺盛的创作热情,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才华。创作业绩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和《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
刘澍民一生为部队创作,一生为祖国歌唱,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流淌着对部队的炽热深情。他说:“我的成绩都是在部队的熔炉里锤炼的。”1964 年,在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工作的刘澍民为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经常深入部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和战士们一起在喀喇昆仑冰雪哨卡站岗放哨,在帕米尔高原边防连队巡逻操练,和战士一起睡通铺。强烈的紫外线和高原反应,严酷地考验着这个年轻的书生。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兵,我要用我的笔为战士们创作。”处女作《小黑板》就是他在雪山哨卡,看到战士写在小黑板上的诗引发的灵感,把采访本放在膝头创作的。后由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激情演唱,使得这首歌广为流传。在随后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他满怀激情,在新疆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海洋中汲取营养,先后创作了二百多首反映军旅生活和新疆各民族生活的歌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歌曲《奶茶舞》被改编成歌舞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歌曲《甜甜的歌儿迎宾客》《我爱新疆,新疆爱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歌曲《阿乌勒的黄昏》《西部的眼睛》最为著名,成为那个年代“歌舞之乡”口口相传的岁月记忆。用歌舞诠释新疆的独特色彩,也奠定了刘澍民在新疆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新疆军区文工团原团长赵思恩曾感慨地说:李双江、哈米提、贾米拉、巴哈尔古丽、夏米力、达列力汗、王宏伟等一大批有才华的演员都是唱着他的歌走上了声乐艺术的最高殿堂。
二、甜甜歌儿梦中成丝路回响驼铃声
1990 年6 月,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组委会经过反复筛选,决定采用刘澍民1982 年创作的《甜甜的歌儿迎宾客》为葡萄节节歌。在此后的各届葡萄节中这首有着维吾尔民族风格的歌曲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有在开幕式时作为节歌单独演唱,也有在葡萄节期间用于各种公共场合播放来营造气氛,还有作为歌伴舞用于群众麦西来甫活动中。这首歌因为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在吐鲁番地区家喻户晓,成为吐鲁番葡萄节的名片,作为吐鲁番音乐文化的代表被广为流传。歌因为心而美,人跟随歌而来,节歌的创作和使用为吐鲁番葡萄节增添了光彩。《甜甜的歌儿迎宾客》已不仅仅是新疆音乐文化的名片,它已升华为中国丝绸之路音乐文化的声音符号,是中国文化引领丝绸之路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象征。这首歌曲还曾在全国32 家电台作为“每周一歌”连续播放。
歌曲的节奏型具有鲜明的新疆吐鲁番的地域民族风格,歌曲结构中的节奏安排也具有鲜明的歌谣体特征。歌曲的第一句与吐鲁番地区典型的维吾尔民间乐器纳格拉鼓在民间鼓吹乐中所常用的节奏型相同。这种节奏型在歌曲开头即被展示出来,可以反映出作曲家刘澍民对歌曲的风格性和地域性色彩设计的用心,同时,这个节奏型的使用,又与唱词中的内容:“坎儿井的流水”几个字形成良好的音头与字头的对应。如下图:
歌曲主歌A 段中的第三个乐句开头的节奏亦是如此。唱词“吐鲁番的天气”也明显地对应了纳格拉鼓的常用节奏型。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小时值音符的组合及前八后十六及前十六后八的顺、逆分节奏组合,是鲜明的吐鲁番地区的纳格拉鼓乐节奏。
当然,在副歌B 段首句的衬词部分,也使用手鼓的节奏型,这种融歌唱性与舞蹈跳跃性的节奏是在维吾尔麦西来甫音乐中普遍使用的节奏型,无论是东疆还是南、北疆都很多见。副歌B段的第二个乐句是本歌曲的点题句子,依然使用了相同的节奏型。
1984 年,刘澎民先生应邀为电影《故乡的旋律》创作的电影插曲《石榴花》采用了新疆维吾尔舞蹈“赛乃姆”中伴奏乐器小手鼓(亦称作高音手鼓)的常用打击节奏型。如谱例:
这种赛乃姆的节奏型,是典型的舞蹈节奏,有其特有的步法、身形与节奏。它与普遍的麦西来甫手鼓节奏不同。首先由于所用的手鼓不同,所以音色不同,高音小手鼓音色更加清澈透亮,强拍重音与弱拍弱位的轻音在音色上并不是那么分明,但是在长短时值的组合,特别是附点节奏和前十六后八的逆分节奏组合上,有着相当鲜明的舞蹈动作特质,仿佛看到舞台上,维吾尔族女子们身着艳丽的服装,在美妙旋律和轻盈的节奏律动下,优雅地起舞。该歌曲中使用了这个节奏作为引子,是要刻画出特定的地域人文的性格特征。这也是本首歌曲贯穿全章、自始至终在使用的节奏型,是《石榴花》本身整体艺术特征与魅力之所在。
刘澍民在这两首作品中巧妙地植入了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与特点,通过歌曲传承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文化与艺术瑰宝。
三、美酒未饮心已醉歌舞乐融故乡情
作为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创作在新疆的刘澍民,在青年时代主动向维吾尔族著名女舞蹈家康巴尔汉学习舞蹈,深入地将对舞蹈的先天感悟转化成对舞蹈精神的把控。他把男性奔放的气质和女性柔美温婉的舞姿都演绎得惟妙惟肖。作为一个作曲家同时又热爱舞蹈,这为他的舞剧创作打开了的源泉。
1977 年为迎接全军第四届文艺汇演,刘澍民和著名舞蹈家孙玲首次合作创作大型舞剧《奶茶舞》。刘澍民将维吾尔舞蹈节奏与作曲技法融为一体并置于军旅风格的统一格调之中,反复揣摩修改,用钢琴边弹边唱。当修改到第六稿时,他用激动和陶醉的声音告诉孙玲:“我完成了让观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任务了。”如他所言,《奶茶舞》在第四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荣获创作演出一等奖,被选送到中南海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也成为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经典保留剧目。1978 年,中国唱片总公司还出版了名为《奶茶献给华主席》(奶茶舞的原名)的黑胶唱片。这部舞剧将新疆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周涛说:“哪个人听了《奶茶舞》之后,能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刘澍民在舞蹈方面的修养和感悟对《奶茶舞》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据孙玲回忆,在编排奶茶舞的舞蹈动作时,他激情迸发,大喊一声“开依娜”(维吾尔舞蹈中欢乐的喊声)一跃而起,高举“萨巴依”(维吾尔舞蹈中铁环敲击木棍的道具),跳起了十分激昂的舞蹈动作。这激发了孙玲老师的创作灵感,将他的萨巴依舞蹈动作运用到了《奶茶舞》的男子舞蹈中,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刘澍民的音乐创作生活多彩且富有激情,他对民族舞蹈音乐的灵性和独特感悟使其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舞蹈音乐财富。
1992 年刘澍民与孙玲再次合作创作的舞蹈在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中荣获创作二等奖,是全军唯一入选北京国庆文艺晚会的舞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世界各国元首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刘澍民先后创作了20 余个歌舞,12 次荣获全国全军一、二等奖。除了《奶茶舞》,《阿瓦古丽》《葡萄架下》《燃烧的冰山》《宇宙之恋》《盖头下的新娘》等也都在全军汇演中获奖。刘澍民1986 年还应邀为我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大型团体操《天山盛会》谱写音乐,并参加场面设计及艺术体操的编排。
四、天籁之音到天宫歌韵流芳颂歌扬
2001 年元月,新疆军区文工团纪念刘澍民逝世一周年“永远的石榴花”刘澍民音乐作品晚会在八一剧场上演。晚会以刘澍民舞蹈音乐作品《永远的石榴花》冠名。国家一级演员、哈萨克族男高音歌唱家哈米提演唱了男声二重唱《真像一对亲兄弟》,他动情地说:“这首歌是刘澍民老师1977 年为战士业余演出队创作的,当时刘老师帮我们排练,耐心地给业余演出队战士教唱这首歌,后经传唱在全国打响。刘澍民和我在事业上是一对亲兄弟,生活上是一对亲兄弟,我们也是民族团结的一对亲兄弟”。国家一级演员,哈萨克族男高音歌唱家达列力汗说:“刘老师创作的《阿吾勒的黄昏》是我的成名曲。刘老师还特意为我量身打造了好几首歌曲,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也是我的保留曲目。刘老师曾把我叫到他家,一个音符一个节拍地教我,还教我领会歌曲的内涵。后来我带着这些歌曲为边防战士演出,许多军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孩子听到这首歌时,眼泪就流出来了。”
2000 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了刘澍民的声乐作品珍藏纪念版CD——《帕米尔的眼睛》。其中精选了刘澍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15 首具有不同时代印记的作品,由国内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吕继宏、王宏伟、达列力汗、殷秀梅、巴哈尔古丽、迪里拜尔、韩梅等倾情录制。2001 年1 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刘澍民音乐作品专辑——甜甜的歌儿迎宾客》一书中,精选了100 首刘澍民的声乐作品。2010 年新疆音乐家协会、新疆军区文工团联合举办“甜甜的歌儿迎宾客——纪念著名作曲家刘澍民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自治区邮政为此发行“甜甜的歌儿迎宾客——纪念著名作曲家刘澍民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谈会”邮折一枚。乌鲁木齐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书环先生在会上宣读了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王宏伟、刘媛媛,著名词作家晓光、赵思恩,著名曲作家田歌,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等人的电文,李双江先生在电文中赋诗一首:“蜃楼海市自天生,甜甜歌儿梦中成。美酒未饮心已醉,天籁之音到月宫”。时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施生田在讲话中,号召文艺工作者继承刘澍民光荣传统,推动新时期音乐创作,繁荣新疆文化艺术。
生长在新疆的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新疆情怀。生活在辽阔疆域之中的各民族人民建立了团结互助的生活方式,在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孕育了特有的文化和艺术。刘澍民的创作经历和作品风格正体现了他厚重的新疆情怀。
2013 年,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赠送给刘澍民母校武汉音乐学院的《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新疆的大学生(第一辑)》一书,以自述口述为主,配有实证图片,从各个角度和方位,叙述了那个时代远赴新疆参加当地建设的大学生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就有刘澍民。此举是为了感谢武汉音乐学院对这些人才的培养,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刘澍民响应祖国“屯垦戍边,建设大西北”的号召,志在新疆、扎根新疆、建设边疆,为传播中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结语
笔者的父母和刘澍民老师是至交,笔者童年时就熟识刘澍民老师,他是我的钢琴启蒙老师,更是我人生的航标。刘澍民老师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全才。他喜欢唱歌,汉民族不同区域的民歌他都唱得有滋有味,新疆各民族的民歌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我常常在他家里看到他载歌载舞地演唱新疆民歌。老师特别在乎味道,就像新疆人都爱吃的抓饭、拌面和烤肉一样,新疆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歌舞都有它特殊的味道。他在上课的告诉我,这个味道在音乐中叫风格。我见过新疆著名歌唱家哈米提、贾米拉、巴哈尔古丽、夏米力等等在他家里试唱他创作的歌曲,对歌曲风格的拿捏展开一番讨论,力求获取原汁原味的新疆韵味。老师喜欢舞蹈,他对自己创作的舞蹈音乐在节奏与舞蹈语言的契合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我亲眼目睹他参与舞蹈的编导工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深得舞者的喜欢。老师喜欢弹琴,在我眼里,钢琴上的八十八个黑白键就是他吐露芬芳的音符。他的歌舞作品都是在键盘上一次次的划动之间成形,最终成为经典。
记得1984 年春节和我父母一同去老师家拜年,酒过三巡,老师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他刚刚创作了一首新歌叫《石榴花》。他唱着、跳着、弹奏着,将《石榴花》优雅的旋律、轻盈的节奏和歌曲的内涵解读得那样到位。那一幕早已成为我永恒的记忆,让我每每想起。
天星煜彩,歌韵流芳。祝愿老师在遥远的天国依旧激情荡漾,为大美新疆纵情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