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教育视角下的幼儿创造力启蒙

2021-03-03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造力课题教师应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一些教师的判断能力降低,在教学中急于求成。教育工作者需要冷静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要怎样培养孩子”“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等问题。吴非在《致青年教师》一书中提出了“慢教育”,他强调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就是“慢”的艺术。“慢教育”关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关注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慢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慢教育”不是说教师什么都不做,而是让教师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等待幼儿的成长。在慢教育视角下,教师可以回归教育本真,带着发现和期待的眼光对待幼儿。

“科艺融合课程下幼儿创造力启蒙的研究”是我园的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我园一直致力于研究幼儿科学教育,在科学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特色课程,即科艺融合课程。我园在科艺融合的基础上,聚焦幼儿创造力的启蒙,深入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本文以科艺融合课程为例,分析了慢教育视角下,如何进行幼儿创造力的启蒙。

(一)静下心,沉淀文化底蕴

有一句谚语说:“让我看看你在读什么书,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教师应以“慢”为师,静心阅读。在每学期初,教师可以对阅读书目进行有目的地规划,在阅读主题“书伴花香行更远”的指引下,围绕“幼儿游戏”“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分享阅读体会。幼儿园可以组织好书共读活动,让教师进行阅读交流,通过多种形式调动教师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让阅读逐渐融入教师的生活。教师可在每两周一次的教科沙龙中,讲述自身的教学故事。此外,幼儿园可以建立阅读激励机制,进行“年度最佳阅读团队”“年度十佳优秀阅读之星”“年度十佳优秀阅读作品推荐之星”等奖项的评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用发现的眼睛记录活动的瞬间,用专业的知识解读幼儿的行为,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在互助中走向专业成长。

(二)再出发,重构课程框架

教师应持有长远的目光,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不断总结和反思,在原有创造力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教师应依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教师要重新梳理各年龄段的关键经验,构建六“创”园本课程的框架。

教师在设计具体内容时应具有以下三种意识:第一是“全局关照”,教师要从课程架构的顶层俯瞰全局,立足儿童,围绕“创造力启蒙”开发不同的项目。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教师既要考虑整体性,又要考虑实际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项目课程的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个体差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在操作时持有全局意识,能对课题研究起到引领和推进的作用。第二是“洞悉关联性”,教师要清楚地看到各个方面的相互关联性。第三是“当下和长远相统一”,教师要立足当下的课程,不断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开发和建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三)细品味,注重创造力培养

幼儿对周围的客观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于创“心”主题课程开发园本主题课程和班本课程时,教师应立足实践经验,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创造力发展特点,打破原有的课程架构,细心观察,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我园教师在原有科艺融合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生成了一系列更具创造活力的特色课程。例如,大班教师从百草园入手,开发了“墙角的芭蕉林”“我们的石榴树”等班本主题课程;中班教师从自然角入手,开发了“密封生态瓶”“菌菇生长记”等主题课程;小班教师从小动物入手,开发了“螳螂”“可爱的小蝌蚪”等主题课程。研究发现,科艺融合课程与幼儿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幼儿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四)有耐心,实施个别化教育

教师要设计互动性的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活动项目。例如,在“魔方天地”活动中,幼儿可在图示上用夹子表示自己的学习进度。教师可通过图示了解班级所有幼儿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幼儿能在自我评价以及与同伴的竞争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应每周开展跟进性研究和记录,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思考、实践,使幼儿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教师还要提供“抱持性环境”,当幼儿受挫需要帮助时,教师应提供情感的支持、理解和包容,优先解决幼儿的情绪问题,再纠正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促进幼儿的成长。在活动中,教师还应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

细节决定成败,在课题研究中,教师要关注细节,从每天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出发,鼓励幼儿主动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在幼儿园每天晨间的“科艺播报”活动中,小小播报员们向全班幼儿播报百科知识,并结合播报的内容向幼儿提问:“为什么石榴树上会有很多侧生的树枝?”“人们是依靠什么来预警地震的?”“人的血液是紅色的,为什么虾的血液是淡蓝色的呢?”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幼儿不断思考;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探讨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科学的求知欲被充分激发。教师要促使幼儿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深度学习。在游戏时间,幼儿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多米诺游戏,他们在自由构建、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向幼儿提问,如“怎样让骨牌钻山洞?”“磁带能推动饼干盒子吗?”“在楼梯上投放什么材料比较合适?”幼儿跃跃欲试,“我想摆成一朵花的形状!”“我想让这个小球滚进山洞。”“老师,快来看我们的多米诺游戏,马上要启动了。”幼儿能在一次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入发展,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提到:“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慢教育,才能快成长。我园每两周举行一次“科学爸妈进课堂”活动,围绕班本主题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和幼儿一起进行实验活动,探索科学知识。良好的互动及丰富的家长资源,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助力。

此外,在“自然共享堂”“神奇科学堂”项目活动中,我园建议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科技馆,体验科学的奥秘;畅游生态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参观海事局、木材实验室、电信发展陈列馆和蔬菜基地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享受亲子活动乐趣,陪伴孩子慢慢成长,获得丰富的收获。

“慢教育”不是降低效率,而是尊重规律;“慢教育”不是磨蹭,而是潜心修炼。慢是一种姿态,只有慢下来,才能领悟窍门,厚积薄发,蓄力前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应慢下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待花儿绽放;教师应让幼儿慢下来,使其尽情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教师应让家长慢下来,精心陪伴幼儿,收获成长。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科艺融合课程理念下幼儿创造力启蒙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2020/02/410。)

(作者单位:苏州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造力课题教师应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