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2021-03-03徐守娟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劳动家长教育

徐守娟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劳動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丰富学生的劳动技能,能让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有助于纠正学生奢侈浪费的错误行为,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他人,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设计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通过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科学的劳动教育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智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一)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据笔者了解,部分小学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领导不重视劳动教育,没有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形成高质量的、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劳动课程,较少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这不利于学生接受系统的劳动教育。实际上,劳动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部分小学没有开设正规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得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笔者发现,部分学校甚至将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当作劳动教育的全部内容。这无法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劳动需求,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无法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引导作用。

(二)家长不重视劳动教育

部分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学生只需要学习课本知识。他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学生,学生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这导致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做任何家务。部分家长喜欢替学生包办一切,让学生错误地认为劳动与自己无关,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部分家长忽略了劳动教育的价值,不重视劳动教育,导致学生不会劳动、不愿劳动,阻碍了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在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知道劳动不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幸福生活是靠劳动获得的,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的人最可爱。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勤劳友善的道德品质。在劳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学生可以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家务,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共情能力,提高学生自我表达的水平。当学生在劳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支持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形成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性格,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二)劳动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句话说明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强调了劳动在学生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关调查表明,经常劳动、热爱劳动的学生思维会更加清晰、敏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沟通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的启发作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劳动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自我成长的机会,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劳动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时期,其身体各项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小学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中,学生的身体能得到锻炼。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力、耐力,锻炼学生的大、小肌肉群,提高学生的抵抗力。

教师要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不仅让学生享受了劳动的快乐,还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学生的运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健康的身体和坚毅的精神是学生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劳动教育的价值,向幼儿教授劳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将劳动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思想。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劳动教育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最光荣”演讲比赛、学生自理能力小测试、“我是家务小能手”主题活动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水平。

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在接受劳动教育之后,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思想和行动都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自觉地进行班级劳动,有意识地维护班级环境,懂得了父母劳动的不易,逐渐学会了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开展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勞动氛围。课外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笔者发现,小学生对课外活动有着更高的兴趣和热情,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活动。因此,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明确课外活动的教学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增加劳动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有所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开展各种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劳动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小区义务劳动、假期劳动日等方式,定期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改变学生对劳动的消极态度,进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三)家校教育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在进行劳动教育时,教师要鼓励家长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教师要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克服思想障碍,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让家长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家长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例如叠被子、洗衣服等,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再循序渐进,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总的来说,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引导学生尊重劳动成果。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劳动,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家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