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户外游戏的指导方法

2021-03-03黄萍萍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设游戏幼儿

黄萍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程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要重视户外游戏的促进作用,为幼儿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适时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充分锻炼幼儿的身体机能,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提升户外游戏的品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创设生态游戏环境,为幼儿营造自主游戏的氛围。

一般来说,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创设和心理环境建构。良好的环境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可参与性、探索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愉悦感,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因此,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幼儿营造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提供宽阔、安全的物质环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与环境互动,帮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一)创设自由、安全的户外游戏环境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资源,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挑选合适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主题,让幼儿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自主发展。

教师要开发游戏材料的不同玩法,解放幼儿的天性,启发幼儿的思维,随着游戏情节的推进更新材料的种类,在教学实践中转变教育观念,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户外游戏,让幼儿感受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养,引导幼儿聆听风声、虫鸣,帮助幼儿感受万物生长的蓬勃生机,强健幼儿的体格,让幼儿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

(二)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肯定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幼儿选择游戏的权利,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创造。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相信幼儿、了解幼儿、支持幼儿,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为幼儿营造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利用天然材料,激发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这三种游戏分别对应婴儿期、幼儿期和儿童期。其中,象征性游戏是指教师用其他事物代替真实的事物,以此引导幼儿进行游戏的活动。在象征性游戏中,替代行为是指幼儿随着游戏的发展将游戏材料符号化,在游戏情节的推进过程中不断转变自己的身份,促使自身的游戏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随着对社会认知的加深,幼儿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其想象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天然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提升幼儿的创造水平。

(二)丰富材料种类,解放幼儿天性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水平越来越高。他们开始在游戏中频繁使用各种替代物和符号,例如树枝、树叶、鹅卵石、轮胎、水管等低结构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游戏。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发现、自由探索,解放幼儿的天性,在促进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轮胎在游乐场被幼儿当成投篮机、打地鼠玩具;在菜市场被幼儿用作置果蔬、肉类的展示台;在娃娃家被幼儿变成灶台。

丰富的游戏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赋予材料无限的可能性,鼓励幼儿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户外游戏的内容,给予幼儿新的游戏体验,提升幼儿自主游戏的水平。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沙子、牛奶罐、轮胎等材料;在钓鱼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钓鱼竿、渔网、塑料动物等材料;在贸易游戏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落花、树叶、树枝、树籽、鹅卵石等材料。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开发材料的新玩法,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支持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幼儿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游戏需求,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寻找。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活动意愿,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幼儿营造宽松、自主的游戏氛围,时刻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记录幼儿的游戏状态,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为幼儿提供适时的帮助,以合适的身份介入游戏,推动户外游戏顺利开展。

(一)时刻观察,适时介入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表现,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材料、游戏的场地,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常见的观察法有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等。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了解幼儿的游戏主题,发现幼儿的游戏兴趣,分析幼儿之间的交往情况,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适时地介入游戏。例如,笔者巡視一圈后发现,在娃娃家游戏中,无人工作,幼儿之间的家务分配不合理。“奶奶”一个人承担了洗衣、做饭、带宝宝的所有任务,其他角色有的外出不回、有的无所事事、有的独自游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介入了游戏,帮助幼儿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推动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二)科学指导,推进游戏

教师指导包括语言指导和行为指导两种。语言指导分为提问、提示及游戏评价,用以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有助于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之间相互商讨、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一次户外游戏中,由于风太大,幼儿搭建的房子不断发生倒塌,这让幼儿的游戏兴致大打折扣。这时,笔者适时介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房子倒塌的原因,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支持幼儿寻找新的建构材料,使幼儿重新愉快地进入了游戏。

行为指导分为身体语言暗示、环境暗示、材料投放。其中,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进行游戏指导时利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式,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相应的反馈。比如,针对幼儿在户外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可以采用点头、拍手、微笑等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表示肯定;针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教师用一些禁止手势、皱眉的表情等表示否定。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自主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场地、商量主题、布置场地,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教师要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引导幼儿快乐游戏、自主创造,发展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水平,增强幼儿的游戏自信心。

(作者单位:晋江市金井镇西资岩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创设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