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食育的实施路径

2021-03-03徐一鸣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食育卫生习惯教师应

徐一鸣

食育的含义较为广泛,狭义的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即饮食教育,而广义的食育则是指教师以饮食为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教育。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理特点,利用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借助课程教学、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等,设计并开展饮食教育,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应借助饮食教育培养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结合教学活动开展饮食教育

(一)创设环境

幼儿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与饮食教育有关的环境,并借助环境的教育作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幼儿实施饮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走廊两侧的墙壁创设为健康饮食主题墙,并张贴与健康饮食有关的图片。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杂粮,如小麦、玉米等,并告知幼儿杂粮对身体的好处,让幼儿树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利用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区域活动开展饮食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开辟出一块单独的活动区域,将其创设成与健康饮食有关的日常环境或社会场景,如粥铺、超市的生鲜柜台、家庭厨房等,并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幼儿在此区域开展与健康饮食相关的活动,以便幼儿深入了解健康饮食的含义。

(三)积极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一些以健康饮食为主题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掌握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以增强饮食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有食疗作用的食物,如大枣、龙眼肉、山药等,并向幼儿讲解这些食物的食疗功效,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利用食物调理身体的好处。教师还可以对此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幼儿讨论“同一种食物的不同吃法”“让人变聪明的食物”等内容,以便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食物的作用。此外,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模拟菜市场的环境,呈现不同新鲜程度的蔬菜、水果等,并为幼儿讲述新鲜食材的特征,让幼儿掌握挑选食材的标准和方法。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增强饮食教育的效果。

二、结合用餐时间开展食育

(一)利用餐前时间培养幼儿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幼儿各种生活习惯中的一个重要习惯,也是幼儿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和动画、讲故事等形式向幼儿讲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时,教师可以利用午餐开始前排队的时间,带领幼儿唱一些有关卫生习惯的歌曲,如《洗手歌》《吃饭要记牢》等,让幼儿知道饭前要洗手、夹取食物要用餐具、不捡食掉在地上或餐桌上的食物等内容。在唱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肢体动作,以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在幼儿等餐期间,带领幼儿做一些手指操,以加深幼儿对卫生习惯相关内容的印象。

(二)餐中的餐桌礼仪教育

餐桌礼仪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在用餐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善于发现并利用教育契機,对幼儿开展食育。当幼儿出现不正确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告知幼儿正确的做法。在开展食育时,教师应言传身教,为幼儿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每个星期评选一次“餐桌文明小标兵”,评选几名在餐桌礼仪方面表现突出的幼儿,并给予其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餐桌礼仪。

(三)利用整个用餐时间开展节约意识教育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食育的核心内容。餐前打饭时,教师可以询问幼儿的意愿,根据幼儿的饭量适量添减。在幼儿用餐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碗中的食物吃干净。在餐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表扬在用餐时表现突出的幼儿,并引导其他幼儿向这些幼儿学习,以增强节约意识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与食物有关的感恩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在用餐结束后,带领幼儿向食堂的工作人员表达谢意或开展“我为叔叔阿姨倒杯水”之类的感恩活动。

三、借助网络增强食育的效果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选择合适的资源开展食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食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自己利用相关软件制作充满趣味性的课件或视频,介绍某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邀请专业的烹饪工作者或营养学者开展线上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健康饮食的知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与饮食文化相关的网络资源,适当进行拓展,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食育。

四、家园合作

在开展食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并开展家园合作,以保证食育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群向家长推送一些与食育有关的内容,并鼓励家长督促和引导幼儿,以巩固幼儿的饮食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园食育活动的精彩镜头制作成视频,分享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食育的内容和开展食育的方法,以便家长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教师还可以开展以食育为主题的趣味性活动,如“我帮妈妈做道菜”“厨艺大比拼”等,以增进亲子关系,加强家长的责任意识,提升食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食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与特点,积极开展各类与食育有关的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还应借助用餐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餐桌礼仪、节约意识等。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食育的内容,增加食育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从而强化食育的效果。家长是教师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应积极开展家园合作,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以增强食育的效果,进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北幼儿园)

猜你喜欢

食育卫生习惯教师应
多元视角下的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我是“食育”小画家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向自己道歉
3—6岁幼儿家庭食育开展建议
“食育”也需进校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