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活区域活动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2021-03-03李夕雯

幸福家庭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餐拉链奶油

李夕雯

生活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深入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热情,有效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开展生活区域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生活,引导幼儿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行为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幼儿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应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并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以幼儿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幼儿参与到个人或集体活动中,以此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生活区域活动,从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观察记录

教师在开展生活区域活动时,需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记录方式,除了采用常见的文字形式,还可以使用视频等方式,及时发现日常活动中容易忽视或观察不到的细节问题,以便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模式,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

比如,在开展“小小叠被”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午睡的被子作为生活区域活动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完成叠被活动,并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有的幼儿在叠被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有的幼儿直接将被子团成一堆。教师在遇到这些情况时,要耐心教导幼儿叠被子的步骤,积极引导幼儿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操作。教师还要明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随时观察幼儿,及时记录不同幼儿的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每一名幼儿都获得发展。

(二)鼓励挑战

在开展生活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时,为了避免幼儿产生依赖心理,不要立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展开思考,鼓励幼儿接受挑战,让幼儿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遇到的困难进行拆解,将一个大问题拆解成许多的小问题,让幼儿一步一步慢慢地解决好问题。

比如,在开展“穿衣比赛”活动时,部分幼儿遇到了不会拉拉链的问题。教师如果直接帮幼儿把衣服拉链拉好,这不能让幼儿学会拉拉链,无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勇敢面对挑战,引导幼儿将拉拉链分为几步来完成。首先,幼儿要把上衣穿好,将拉链全部分开,使衣服保持平整。其次,幼儿要向下推拉头,将其停在拉链下面的插座上方。接着,幼儿要用两只手分别抓住拉链的两条底边,将拉头和插销合拢起来。最后,幼儿要一只手抓住插销和插嘴合拢的一头,另一只手抓住拉片向上拉。教师把拉拉链的过程分解成了几个部分,一步步引导幼儿,降低了幼儿学拉拉链的难度。

(三)积极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还需要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幼儿的各种行为,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生活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应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寻找解决思路。

教师在生活区域组织开展“我会分餐”活动时,可以将米饭、小碗、餐盘、勺子等投放到活动区域中,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要根据幼儿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可以采用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幼儿思考以前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别人的做法,让幼儿考虑是否还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比如,有的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对他说:“看看老师是怎么分餐的。”有的幼儿思考力和实践力强,教师可以告诉他:“先放好碗,然后再怎么分合理呢?是放得远一点好,还是放得近一点好呢?”“如何分餐才能不让米饭撒到碗外面呢?”教师针对性地、积极地引导幼儿,能让幼儿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分餐,学会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讨论辨析

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每名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会因为不同的观念而与其他幼儿产生争执。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让每一名幼儿谈谈自己的想法,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比如,在区域活动“我是烘焙小达人”中,幼儿就先给蛋糕坯涂抹奶油还是先给蛋糕坯裱花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幼儿认为应该先裱花再抹奶油,这可以节省奶油;有的幼儿认为应该先涂抹奶油再裱花,要不然裱好的花经过涂抹奶油后会改变形状。在幼儿全部说出自己的观点后,大家一起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认为,如果先裱花再涂奶油是不合理的,因为已经裱好的花一经涂抹会改变形状,因此,蛋糕应先涂抹奶油再裱花,这样才能好看、美觀。幼儿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和借鉴更多的经验,还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融入日常

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可以将区域活动和一日活动相联系,扩大区域活动范围。教师可以开展以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带领幼儿在园所开辟小菜园,还可以在端午节、元宵节等节日开展特色区域活动,带领幼儿包粽子、包元宵等。比如,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生活区包粽子。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馅放多了或放少了、粽子总是包不起来、馅料撒得到处都是等。教师应当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将粽子煮熟后,教师可以给幼儿分发他们做的粽子,并对此展开品评。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生活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促进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市虎阜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分餐拉链奶油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餐盘里的“战争”和“自由”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奶油里的兔子洞
简简单单的拉链,也有自己的复杂历史
为什么奶油夹心饼干被扭开后,奶油总是粘在其中一面上?
拉链
别怪我吃得慢
冬日养生,“煲”出奶油肌肤
跟踪导练(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