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战略下国企改革深化与竞争定位
2021-03-02文宗瑜
文宗瑜
要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国企改革行动三年计划的第二年、第三年,跨到了“十四五”,要考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继续推进能够支持“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可归结为两个,一个是叫国内大循环,另一个叫国际新循环。就国内大循环而言,是加快消费内循环与科技内循环的形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支持消费内循环与科技内循环。消费内循环是“十四五”的重中之重,最迫切问题是如何促进低收入家庭或个人的收入较大幅增长。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要从国民收入一次分配打开突破口。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GDP总量99.1万亿,2020年我国的GDP总量将接近102万亿。在2019年99.1万亿的GDP总量中,劳动收入占比约为46%,这个比例低于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低于我国2001年的水平。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前,GDP总量中劳动收入占比已经提高到51.5%左右,然而到2019年又下降到46%。“十四五”期间,应大大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把劳动收入占比提高8-10个百分点,拉动收入大幅增长,促进消费内循环。
国有企业对国民收入一次分配发挥作用,要推进两个改革。一个是要通过管理转型提高劳动附加值及职工的劳动报酬,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在过去的10年,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但是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大幅度下降;竞争性国企要大幅提高普通职工的收入,还要通过公平合作支持协作配套企业的员工收入增长。另一个是要提高资产折旧率,国有企业要加速折旧并尝试一次性折旧。科技内循环离不开资产折旧率的提高,国有企业支持科技内循环的重要改革措施,就是加速折旧,加快折旧,通过加速折旧与加快折旧,提高设备折旧率,促进科技创新的加快。
要着眼促进国企回归实体经济及创新能力提升
首先,国企要通过改革深化而成为振兴实体经济及产品创新的主力军。资本的“脱虚向实”也包括了国有资本,要围绕促进其回归实体经济而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只有真正回归实体经济,才能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国有企业要围绕产品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十四五”期间重视产品与技术“卡脖子”难题的解决,力争在几个方面能够有所突破。
第一,加快研发生产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的多种产品。不可替代性产品更能提升研发突破及科技创新应用的影响力,也更能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北京具有很大的研发突破及科技创新应用的不可替代性潜能,研发突破及科技创新应用要向产品端倾斜,加快研发生产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的多种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尤其国际市场更多的新消费需求。
第二,全力研发打造在国际市场具有完全不可替代性的材料或部件。与加大研发突破及科技创新应用投入推出更多的原创产品相比,研发打造在国际市场具有完全不可替代性的材料或部件,突破的难度相对更小、时间进程相对更快。加强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集结优势力量全力研发打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完全不可替代性的材料或部件,对于研发突破及科技创新应用的意义更大。全力研发打造在国际市场具有完全不可替代性的材料或部件,可以提高中国某些出口不可替代性的支持支撑作用。
第三,瞄准即将爆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几个可自主的核心点与关键环节。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爆发,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前的若干重大技术现状下,中国产业及企业没有实力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爆发的若干重大新技术应用全面投入。但是,可以瞄准即将爆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几个可以自主的核心点与关键环节,获得掌握产业制高点的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链条,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第四,规划及研发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某些颠覆性工业制造技术。面对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研创新及应用规划要考虑如何加快某些领域能够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要与打造产业化导向的专利布局紧密结合,通过出台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加快的配套政策,支持智能化、信息化等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突破,形成能够占据高端市场的专利组合。以这些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专利组合,促进某些颠覆性工业制造技术的突破,更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加快。
其次,国企要加大“资企分离”改革力度,使其专注于产品创新与科技创新。“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深入要加大“资企分离”改革力度,实现国有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经营各司其责。特大型大型国企对“资企分离”改革大多是观望,不太愿意从资本运营中脱身,也不支持把资本运营职能剥离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整体而言,国有资本运营与国有企业经营的“资企分离”改革仍然十分缓慢。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国企包括特大型、大型国企仍然是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的混杂,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及产业经营的能力弱。因此,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第二年第三年,要加快推进“资企分离”的改革。通过“资企分离”的改革。国有企业把资本运营职能剥离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与运营公司,使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回归实体经济,从事产品经营、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支持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提升。
要定位于遵守竞争中性原则而更好地参与国际新循环
“十四五”期间的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竞争中性原则的遵守问题。中国更大力度与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要求国有企业自觉遵守竞争中性原则。
除此以外,国有企业只有遵守竞争中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新循环。“十四五”期间的国际新循环主要是三大市场的国际竞争。
第一个是美加日韩澳欧英以多个双边贸易协议紧密抱团的发达体市场。美加日韩澳欧英之间通过签订“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的双边贸易协议而建立多个自由贸易区而紧密抱团。这些多边双边贸易协议往往还涉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如美墨加协议涉及墨西哥,再如日本、欧盟与越南签了包含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约束条款的自由贸易协议。发达体市场约有14.46亿人口,人均消费约为中国的7.8倍,对中国产品需求潜力仍十分巨大。
第二个是美国实施印太战略而加强对相关国家支持所形成的印太新市场。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在印度洋太平洋出现了六个超过或即将达到1亿人口的出口高增长的国家,分别为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简称印越马菲印尼墨)。印越马菲印尼墨总人口规模超过20亿,人均消费是中国的72%左右,但55%人口在40岁以下,消费增长潜力大。美加日韩澳欧英支持印越马菲印尼墨加快替代中国的出口与进口。
第三个是中国这一最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42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形成了体量很大的市场,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约14亿人口,消费增长潜力较大,人均消费高于印越马菲印尼墨,但是,远远低于美加日韩澳欧英。
“十四五”期间的国际新循环,主要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与美加日韩澳欧英的发达体市场、印越马菲印尼墨的印太新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参与国际新循环,不仅要依赖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要依赖其能够遵守竞争中性原则。因此,国有企业“十四五”期间的改革要解决如何推进国有企业自觉遵守競争中性原则的问题。
编辑/马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