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深耕阅读教学的三点感受

2021-03-02李一慢

新阅读 2021年2期
关键词:阅读课绘本女儿

李一慢

2014年,我成为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首次评出的“金牌阅读推广人”。彼时,我已经做了5年多的儿童阅读推广。我在2010年创办了推广绘本阅读的公益组织“爱阅团”,组织“故事妈妈”在图书馆、幼儿园、学校开展阅读活动,包括精读会、儿童读书会、绘本阅读课、阅读培训等,2013年加入新阅读研究所,除继续书目的研制外,还启动了领读者培训、中国童书榜、校园阅读生态创设等项目。

也是在2010年,我开始去北京市石景山区北辛安小学执教阅读课,一直延续到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奥林匹克花园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翠微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小学、北京市芳草地小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已经上了626节阅读课。

我还在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开设过两年的电影阅读课、一年级阅读能力课,最近又在中国儿童中心开设了适合5—8岁的阅读能力课。同时,我在一个早教平台上开设了0—3岁的早期阅读亲子课程,正带着徒弟们重新做一轮基于阅读策略的幼儿园阅读教学。

十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让我乐在其中,收获良多。除了享受,还引发我的一些思考和总结,比如我写了6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联”“影”“问”“预”“结”五个阅读策略。在此,我重点分享一下十年阅读教学的三点感受。

第一点,阅读能力从听的能力开始

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我一向认为,需要后天学习的能力都需要从有趣入手。阅读也是如此,在阅读乐趣优先的前提下,亲子共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口味。阅读内容要丰富起来,有了足够丰富的阅读内容的滋养,上了学之后才不用去担心。毕竟学校的阅读属于教学行为,要教识字,要教如何流畅地阅读,孩子们要学习阅读策略,还要做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去学习,去考试。

说到学习能力,我们熟悉的一个说法是“听说读写”,我在阅读教学实践开始后,就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个顺序的依据是什么?第二我有没有学过如何“听”?

后来我自己琢磨清楚了,就给加了一个字,调了下顺序,变成“听读思说写”。这个顺序和增加的内容与我的女儿有关。

女儿是老二,跟哥哥一样也是个大书虫还是个小学霸。她也很喜欢思考,记得当时她正在为语文学习和阅读以及一个超前的“小升初”项目学习而拼搏和苦恼,我经常和她讨论“高深”的学习问题,以此给她示范thinking aloud和thinking visualization,也就是“思考有声”和“思维可见”——这是我的翻译,在家里的白板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女儿认为“听说读写”是常规,要打破(“打破常规”是我教给孩子们的一个读写和思维工具,看来女儿已经掌握了),“读”应该放在前面,女儿鼓励我说:“一慢老师要去推动‘读在学习中的作用。”

女儿的话引起我的思考,我本来已经要把“思”加进来,将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名为“读思写”,如果再把老师们都很熟悉,甚至像我女儿那样的小学生们都熟悉的“听说”给去掉,引起的困惑更多,不如不减少只增加,然后调整顺序为好。

于是,我问女儿,我还准备加上“思”你觉得如何?应该怎么排序?女儿觉得“思”太重要了,应该是“听读说写”的延伸。我也同意,但是那就是一幅图而不是一句简短有力的词组了。最后定下来的是“听读思说写”,我认为这是语文素养学习的五大领域,也是人文学科学习的五大方法。

我的阅读课在一年级时重点在“听方法”,同时开始“读方法”的学习,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是非常重要的板块,“说方法”也可以与此共生。而阅读课必须要以“读方法”的教学为主,具体就是“联”“影”“问”“预”“结”五策略,每个策略又各有技巧和工具,是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

一年级上学期的绘本阅读课应该着力于学生的倾听能力,发展基于倾听能力之上的看图、说图、读文、说话等能力。培养学生从词语和完整的句子入手,听出文本的节奏,明白句与段的逻辑顺序;从对人物的喜爱入手,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从关注人物的外貌服饰到关注人物的特征、情感和心理;从细节入手,关注文本和图画中的物品,以及物品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上的作用……这些都是为学生精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老师更要成为一个会说故事的人,让学生听得过瘾,听了还要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听。听对了,才能说对;听了好词好句,才能说出好词好句。听到了节奏,他们就会舞之蹈之。因为绘本的优点,我用绘本来进行阅读能力教学。我教的,孩子们要学的就是“听读思说写”的能力。要想顺利进行,我发现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个要融合教材,下面是我想跟各位分享的第二个感受。

第二点,尊重并运用课文

十多年前,我参与一些分级书目的研究时,我就认为课文就是最好的分级读物。现在统编了,这个优势更明显了。识字与拼音,文本与图画,语文应用和价值观传递,课内课外阅读的体系化结合……可惜,有些人没有整体地阅读和实践过语文教科书,会生发一些片面的认识。于是这两年我在实践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融合课文的教学目标、课本结构,参照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单元设计,但又不仅仅是向原有主题式、单元式课程设计的简单“靠拢”,依旧是遵循绘本、阅读本身的客观规律进行安排。我的阅读实践是在理解小学阅读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向语文课靠拢、向语文教师靠拢,紧紧抓住阅读能力中的“阅读策略”这一主线,辅以倾听、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发展为一体的综合阅读课程。

阅读是习惯和兴趣的滋养,阅读课是老师施展慢教育的大舞台。如果只把绘本当成“高级一点儿”的课文,或者当成好看一点儿的教辅,教学目标一直盯着语文的字词句,或者主题一直想着思想品德,这样的绘本课多上无益。

第三点,习得策略

这几年我一直教一年级,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学生们可以学会阅读工具、阅读策略,为今后复杂丰富的阅读行为奠定基础。我的阅读策略教研整理出五大策略,开创性地提出“联”“影”“问”“预”“结”五大阅读策略,引领学生在图画阅读的基础上,从“听到语言”和“看到文字”,享受閱读乐趣中获取图文信息,或者进一步猜测、推论、联结和整合,促进思考,构建新的意义,并运用口头的、书面的、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倾听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都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引导和发展。

统编后的语文课本也从三年级开始设有“策略单元”,前两个与我的重合,但是顺序不同。说到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统整自己对“阅读能力”概念的理解。举个例子,低段就要学习最为重要的阅读联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由文本中的字词句、情节、角色、背景、结构,以及作品风格、作者经历等信息,引发对相关信息的回忆、提取、比较、预测和推论,以帮助理解文本、印证观点、推导新知的过程)。

“联策略”是需要解释给学生听,也就是需要教授给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了教学方便,我进一步将联策略总结为“四联”:联自身、联文本、联他人、联自然。“联自身”又是重点:阅读时,文本中的信息、细节……让读者想起自身与文本信息中类似相近的经历,大脑中的记忆仓库被打开,书中的文本成了提取钥匙,将有关记忆影像化,在大脑放映厅播放——如同发生在眼前。反之,提取和调用、观看记忆,也是在用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来理解文本。

从联策略的学习来看,在学生学习阅读(通过阅读学习)的入门阶段,可以优先选择能够引发读者“四联”的文本。这也是一二年级的推荐书目中多有生活、校园故事的原因。具体教学的时候需要细化,需要教给学生工具。

我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阅读教学中的声音很多,也很杂(各种阅读),我们不妨从听读开始,与统编教材结伴而行,教会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有兴趣、有方法的终身阅读者。

作者系2014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慢学堂创办人、深耕阅读研究院院长、新教育实验学术委员

猜你喜欢

阅读课绘本女儿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绘本
绘本
绘本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和女儿的日常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