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国家领导人的年夜饭
2021-03-02
时值新春佳节,“年夜饭吃什么”是每个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就连国家领导人也不例外。作者整理了几位领导人的年夜饭菜单,供朋友们一看究竟。
毛泽东的年夜饭很简单
相对于其他场合的国宴和领导人的家宴,毛泽东的年夜饭比较简单。
中南海厨师康辉说:“毛主席生活俭朴,要求简单,无论是元旦还是春节,他的家宴总是三荤两素一个汤,鲍参翅肚是没有的,他也不爱吃。他一般说,一顿饭有个肉菜,有个蔬菜,够了。”
另一位在主席身边工作了22年的掌灶人程汝明也说,即使是过年,毛泽东也从未对厨房有过什么特别吩咐,“多做几个主席平时爱吃的菜”是程师傅给主席做年夜饭的唯一原则。
毛泽东爱吃红烧肉,这道菜,年夜饭里自然少不得。程师傅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只要上这道红烧肉,主席准保不会剩下。”
毛泽东不仅爱吃肉也爱吃鱼。他早年特爱吃鲤鱼,晚年爱吃“胖头鱼”(鳙鱼),而且特别爱吃鱼尾上那段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各地时总喜欢品尝一下当地的特产鱼。他对南京的“龙池荷包鱼”、合肥的“包公鱼”大加夸奖。而每次到武汉,毛泽东都要点一道清蒸武昌鱼,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词句。
除红烧肉、鱼之外,还有辣椒、苦瓜以及多数湖南人都喜欢的腊肉,都是毛泽东爱吃的菜。他常说,“不能吃辣椒和苦瓜的人,怎么能干革命?”用豆豉代替酱油调味,豆豉辣椒圈和豆豉苦瓜在主席餐桌上的地位也如红烧肉一样稳固。
关于年夜饭,程师傅印象中最奢侈的菜,只有一个罗汉大虾。倒是有几次除夕晚饭,毛泽东都吩咐把中午的剩菜端上来。
周恩来的年夜饭载深意
因为工作的原因,周恩来总理的作息时间很不规律,常常是早晨或上午睡觉,中午或下午起床。而邓颖超的起居作息和进餐时间十分规律,所以一年到头,夫妻俩很少在一起吃一顿饭。不过,除夕这天会是个例外。
1961年的除夕,周恩来的侄子周保章在西花廳和总理过了一次除夕,真实记录了周恩来吃年夜饭的情况。
那天,周恩来把在京的亲属、工作人员都请到了西花厅,大人带孩子,足足摆了三大桌。人都坐好了,只见工作人员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黄澄澄的小米稀饭。除夕宴就这样开始了。宴会主持人邓颖超意味深长地说:“为什么今天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呢?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小米加步枪打出来的;为什么吃包子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生活有了改善,所以今天能够吃到肉包子,我们不能忘记党的恩情。”她话音刚落,大厅里就响起了掌声。
大年初一中午吃饭时,工作人员端上桌的是一碟窝窝头。周保章感到奇怪:“大新年的,不包饺子却吃窝窝头?”而在桌上吃饭的总共才三个人:周恩来、邓颖超和周保章。周保章没有多想,伸手就去拿窝窝头。邓颖超却立即用筷子将他的手拨开,说:“慢,这是我和你伯伯吃的,你是客人,请吃客饭。”她随即用手一指,“去盛大米饭吃吧。”
邓小平的年夜饭亲自做
关于除夕,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曾这样记述:“没有节日的鞭炮、过年的喧闹,我们一家人同样高高兴兴地做了顿简单的年夜饭,安安静静地送走了1969年,迎来了1970年。”
而对邓小平家的年夜饭印象深刻的,还有李井泉之子申在望。1972年他曾探望邓小平,并在邓家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刚到邓小平家里,邓小平和卓琳就把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孩子们。邓小平还马上到厨房生火炒菜,给他们做米粉肉和醪糟鸡蛋吃。
邓小平的厨艺很不错,炒出的菜很香,味道也特别好。他还蒸了糯米饭,因为怕孩子们不够吃,竟然还拿出了个小脸盆来蒸饭,分量很多,反正“今天吃不完,明天还可以吃嘛”。
邓小平知道申在望是四川人,爱吃四川菜,还特意炒了放辣椒的回锅肉,说是四川人要吃回锅肉才算打牙祭。
(综合《小康》《学习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