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樊发稼先生谈诗
2021-03-02沈家祺
沈家祺
常常想到写诗,常常想到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樊发稼先生和我一起谈写诗的日子,总觉得听他讲写诗,胜读十年书。
那是十年前,先生来到上海,在风景如画的美兰湖,我们一起参加了纪念陈伯吹先生百年诞辰活动。之后,我与他在美兰湖旁的一家茶室,听他谈诗的写作经验,这是我们多年相交后第一次听他面谈。他笑着,兴致盎然地谈起了写诗。
他说:诗是文学的精灵,诗作者写诗时都要从三个方面着力,即形象、想象、情感。
一是形象。先生说:任何诗歌,都是诗人形象思维的拓展和释放。形象是可观、可触、可感的。谈到这,先生读他曾经创作的诗《鱼和水》:“鱼儿轻轻地游来游去,给水,来来回回按摩,水,微微颤动着身子,感到很舒服,很快活……”接着,他又介绍台湾诗人林武宪的诗《鞋》:“我回家,把鞋脱下,妹妹回家,把鞋脱下,哥哥爸爸回家,也都把鞋脱下,大大小小的鞋,是一家人,依偎在一起,说着一天的见闻,大大小小的鞋,就像大大小小的船,回到安静的港湾,享受家的温暖。”这两首诗浅显易懂,老少皆宜,诗中运用了拟人、形象化的修辞手法,读来亲切,充满着艺术形象的魅力。他说这就是诗的形象,就是诗人对现实生活变形的反映,就像一幅装饰画,是真实同想象的美满结合,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
二是想象。先生说:任何诗都离不开想象。他说,若在夜空看宝钢,就会看到一片灯火,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甚至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好看,还要富有吸引力。红的,绿的,蓝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放射着灿烂光华的鲜花。灯光一眨一眨,一闪一闪,更像建设者的智慧眼睛。他念他写的《学诗札记》中的一段话:“诗人哟,请给我一根翎羽,让我像孔雀的华美;请给我一片绿叶,让我想象林海的宽阔;请给我一朵浪花,让我想象奔腾的大洋;请给我一粒沙粒,让我想象博大的世界;诗人的本领和重要职责,就在于用神奇的艺术之笔,轻轻敲开读者美妙的想象之门……”他越说越激动。他又说:想象永远是诗歌的翅膀,鸟失去了翅膀飞不起来。他读他写的《露珠》:“早晨,小花园里,闪闪发光的露滴,像美丽的珍珠,撒满了草地,太阳出来了,咦,那一颗颗晶亮的露珠,怎么都不见了,它们都跑到哪儿去了?小草说,在我绿油油的叶子里,小花说,在我红艳艳的花瓣里……”看似一首平淡的小诗,在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歌站在孩子立场上看待事物,歌颂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细细听,细细琢磨,意犹未尽。他说:如果诗没有想象,诗就会变成落尽叶子和花朵的枯枝,像久旱的干土不会有灵气。
三是情感。先生说:思想是诗的骨骼,情感是诗的血肉。没有感情就不能产生诗,缺乏情感的诗是无病呻吟,是不可能打动人的。他列举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的话:对生活引起的丰富的、强烈的情感是写诗的第一条件,缺少了它,便不能开始写作,即使写出来了,也不能感动人。所以写出一首好诗不容易,诗人必须在情感上把握自己,做好自己的文章。接着,他随口列举了一首由无名氏写的小诗《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先生说,这是一首谁都能看得明白的抒情诗,但作者没有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也没抒写母亲生前的所有的爱,但这一份爱心却得到了儿子孝心的回报。三个很简单的画面,展示了一个懂事儿子的美好心灵。读完这首小诗就知道什么叫含蓄,什么叫隽永,什么叫凝练。三段文字,使诗产生了强大的情感震撼力,这是一首爱心和良心之作,诗歌的情感离不开这样和美的情节。
听他谈诗,字字句句,是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灵感火花,他谨守的文学理念和写作实践,也把我带入了理性和诗情的佳境。他有的是诗体的天赋质素,他的诗是蓄积在骨髓里的,从他的诗话里清泉般涓涓流淌出来,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和领略的。我赞佩他的诗和他的诗话,听他谈诗的写作,获得了一份诗意般的刻骨铭心和感动。
听发稼先生谈诗,就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别样的窗户,很有传承价值。由此可见,要写好诗,必须要从以上三方面着手,然后再考虑精巧的艺术构思,以及丰富的想象,丰厚优美的诗的形象。儿童诗是这样,成人诗也应当这样。
总之,要想提高创作的艺术技巧,就必须在学习中写,在写中学习,只有这样,诗歌创作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诗歌才会有喜欢它的读者群,诗歌才会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春光春色!
附记:樊发稼:上海崇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于2020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岁。谨以此文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