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021-03-02朱文博周健丁伟
朱文博 周健 丁伟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的包容程度、开放程度以及发展程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为我国国际贸易业务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更加优良的环境。但与此同时,随着业务总量的增加,国际贸易当中的诸多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例如,合同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别,要有个性化、差异化的防范对策和解决办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opennes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has been further enhanced, and China's enterprises are mo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uch a macro environment has created a more excellent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busin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business, many risk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gradually highlighted, for example, contract risk, policy risk, exchange rate risk and so on. For different risk categories, there should be individualized and differentiated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对策;化解路径
【Key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risks;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solu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134-02
1 研究背景
大国外交,势必需要国际贸易发挥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融合度也更高。国际贸易在蓬勃发展,业务总额也实现了逐年攀升。但与此同时,其中出现的合同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危机,也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在日益复杂的行业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当中占据更多的份额,就要关注各种不同的风险要素,就要注重对风险的识别和化解。但是从目前的状况上来分析,很多对外贸易企业的管理者对于风险的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预警机制,这就直接阻滞了企业竞争实力的而增强。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环境,文章在对国际贸易当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风险危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后,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的对策和建议。
2 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风险类别
在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和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利益冲突以及文化碰撞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风险危机的出现,这些风险危机,自然就成为阻滞国际贸易活动顺畅开展、高效发展的关键瓶颈。一般来说,人们通常会将国际贸易当中存在的风险划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类别:
第一,合同风险。在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中,其价格条款是用贸易术语来表示的。贸易术语作为贸易的惯例,其不仅规定了贸易双方权利,同时,也规定了贸易双方义务。因此,国内企业在贸易交流中必须掌握相关贸易术语。一旦国内企业对贸易术语不熟悉或是操作不当,就容易被外商利用,带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一般是伴随国际贸易摩擦、反倾销案件及技术贸易壁垒而出现的。为了加强国际合作,许多国家已经逐步降低本国关税,但是一些发达国际却以技术贸易壁垒对竞争者进行限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对企业的资质提出疑问,进而排挤竞争者。
第三,汇率风险。就目前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实行了浮动汇率制。这种浮动汇率制隨着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国际贸易合同从订约直至履行合约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一时期,计价货币或随着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而上下浮动,这也会使企业实际收入随之波动。一旦汇率波动,其将会影响企业外币支出和收入业务。
从整体上来分析,在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不同的风险类别所能够产生的危害影响以及危害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也就意味着,在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要进行风险的识别、规避、转移和转化,要因地适宜,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下文的研究当中,会针对国际贸易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危机提出一些破解的对策和建议。
3 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风险危机,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预警方案和规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际交往和业务往来,才能够为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利润的获得创造更多的机会。
3.1 以交易对象的信用审核为推手,明晰主体资质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在对外贸易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对交易对象的信用情况、实力情况、运营情况等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认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充分了解对方实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合同的拟定和业务的开展,了解对方的信用和资质情况,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来说,在业务正式开始之前,就要进行资质审核和信用审查活动,同时,还要全方位地了解企业是否具备足够充分的运营资金、是否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等等。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在国际贸易活动交易之前就应该考量的关键因素。
3.2 以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推手,实现风险的识别和转移
在国际贸易当中进行风险的规避,也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和技术策略,换言之,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转移,并非一个一成不变的决策内容,而是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說,技术手段的选择通常有以下几个类别:对货物进行保险的缴纳,通过保险公司来充分保障安全性;积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优势作用;借助保理业务规避自己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和风险危机。在具体的业务进行当中,根据业务总额的大小、出口对象的情况等,也可以在有需要时选择更加合适的技术方式,实现对风险的分散和分摊,将自己的利益损失降低到最低。
3.3 以科学结算方式的选择为推手,实现结算的高效化
如上文所述,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汇率风险危机。实际上,这与支付方式的选择之间也是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的。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支付方式包括汇付、托收以及信用证支付三种。不同的支付方式适用的条件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想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和支付风险,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选择银行信用的支付方式和结算方式,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信用证结算”的基本模式。在具备了银行这一权威性的担保机构的支撑作用之后,风险就会相对变小。这种支付方式是以单据作为主要的凭证和依据的,有了合理的单据,也就相当于有了充足的证据,如此一来,也就会让风险降低到最小,让整个结算活动更加顺畅。
3.4 以产品品质的提升为推手,规避贸易壁垒的制约
从国际市场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原本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已经逐渐向着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的层面上转移。实际上,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生产工艺,高素质的人才,也就意味着企业具备了较强的“软实力”,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而言,要想取胜,关键的“法宝”和“工具”就是质量的提升。针对不同的出口区域和贸易市场,设计研发出更加契合东道国民众需求的产品,依靠先进的、成熟的技术手段,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这必然会为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先机和优势。
3.5 以国际惯例的遵循为推手,严格遵守国际市场秩序
从内涵角度分析,所谓的国际惯例,实际上就是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性组织制定和出台的一些制度和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守的,并且不得随意进行变更。无论是合同的拟定,还是支付的开展乃至货物的运输交付,等等,都要遵循国际市场当中的制度和规则。一旦不能够充分遵守国际条款的约束,其将会被制裁。
4 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之中,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与整个国际市场之间的业务往来和贸易额度也大大增加。但是,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参与国或地区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贸易风险。在文章的研究当中,主要针对国际贸易进行过程中的合同风险、政策风险以及汇率风险三个主要的风险类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以下化解对策:要以交易对象的信用审核为推手,明晰主体资质;要以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推手,实现风险的识别和转移;要以科学结算方式的选择为推手,实现结算的高效化;要以产品品质的提升为推手,规避贸易壁垒的制约;要以国际惯例的遵循为推手,严格遵守国际市场秩序。可以说,国际贸易当中对各种风险的规避,不仅仅需要企业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政府的积极调控和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潘福妮.国际贸易进出口风险预测及应对分析[J].山西农经,2020(21):10-11.
【2】徐婧涵.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分析与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104-105.
【3】张明蓉.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临的信用证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20(29):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