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1-03-02张超金
张超金
可视化编程软件一般具有图形化、模块化、易操作等特点,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编程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编程实现无人驾驶、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AI技术的应用,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然而,传统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教法欠灵活,过分偏重教师讲解分析;教学过程缺乏探究性,更多的是让学生依样画瓢。这种循规蹈矩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往往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近年来,笔者通过开展与“AI+编程”社团项目相关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并积极实践探索,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率。
● 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不只是知识由外向内地转移和传递,而是通过新知识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論强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和优势。基于对这些理论的认识,笔者结合多次的教学实践及反思,审视改进,构建了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如图1)。
● 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应用探索
笔者根据以上教学模式框架,以AI社团项目“红灯停绿灯行”为例,对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应用展开探讨。
1.情境创设,引导发现
情境导入是情境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AI在生活中的应用、AI技术模拟真实情境、情境对比等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上课伊始,笔者让学生了解AI技术在智慧交通方面的应用(如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接着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没有交通信号灯,另一张有交通信号灯)并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现问题,从而引出课题“红灯停绿灯行”,随后展示范例作品模拟真实的交通道路情境(如下页图2)。
2.小组研讨,项目设计
在基于AI的编程教学中,更要注重采取小组研讨等教学方式,以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必要的分析,理清程序项目的设计思路,提出关键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算法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算法思维。
(1)观察分析。教师运行AI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小组研讨,分析项目的设计思路(如下表),小组汇报。
(2)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根据表1的设计思路逐一提出对应问题:①怎样设置变量“时间”?②如何设计搭建红灯和绿灯的脚本?红绿灯如何实现切换?③怎样设计搭建脚本实现行人的左右移动?④重点:行人遇红灯停绿灯行的脚本如何设计?
(3)聚焦算法设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清晰指令,它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它是基于AI的编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借助流程图或思维导图,化抽象为直观,这样有助于学生设计算法、分析算法,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红灯停绿灯行”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行人遇红灯停绿灯行的算法设计,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描述算法,再引导学生用流程图表示(如下页图3)。值得注意的是,在算法设计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考虑问题,从而实现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
3.自主探究,实践创新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对探究的渴望,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探究性学习、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在验证算法的同时进行创意编程设计,调动学生多种多元智能,让学生理解AI技术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为实现更多的创造奠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环节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①学生导入背景图片,添加角色“行人”,绘制红灯和绿灯。②根据学生此前提出的四个问题,设置四个对应任务。③任务一:设置变量“时间”;任务二:红灯和绿灯的脚本搭建(设置时间变量实现倒计时,红绿灯的切换可用广播指令);任务三:用右移键和左移键控制行人左右行走;任务四:行人遇红灯停绿灯行的脚本实现(条件、重复、广播等指令的使用)。④学生结合算法设计流程图,对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先完成的学生当小老师。⑤创意编程。在完成基础功能后,教师提问:还可以对该项目添加怎样的创意设计呢?引导学生说出三种情况——增加行人数量、增加“黄灯”、改变背景图,并尝试编程、操作。
4.分享评价,总结归纳
本课的教学评价可以这样操作:一是小组内先评出优秀作品,再对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教师提醒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会倾听,再引导学生从AI技术运用、功能、布局等多个方面来评价他人的作品。二是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从回答问题情况、学习态度、小组协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三是可以将作品上传到钉钉群或微信群,课后进行拓展性评价,让家长也参与进来。
对全课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梳理知识点,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先组织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尝试总结归纳,笔者再做适当补充,补充通常采取提问的形式,如:本课节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关于人工智能作品创作你还有哪些想法?
5.拓展项目,布置作业
考虑到学生对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知道较少,笔者特意拓展了一些课外内容,如播放关于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呈现了无人架驶、语音识别、掌纹识别等AI技术,以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激发他们后续创作AI作品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笔者还设计了“有弹性”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未完成本项目创作的学生,可选择第一题(将项目“红灯停绿灯行”进一步完善);已完成的学生,可从余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①可视化编程演示人工智能案例,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前行;可视化编程实现人脸识别)。笔者还提醒学生将作业上传到“AI社团钉钉群”,如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以在群中交流讨论。
●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构建合理的基于AI的可视化编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多元智能,实现AI技术在可视化编程课堂中的有效融入,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综合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前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关注项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程序设计分析和跨学科融合,注意从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创造实践、人文情怀等方面全面关照,并最终落实到创新能力的进阶,为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提供助力。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五度六环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课题编号:2020YQJK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