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研究

2021-03-02唐冰李勤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物联网

唐冰 李勤

摘 要:当前对冷链物流配送的研究多为单一冷链产品下的配送研究,且仅运用物联网中部分技术,未能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于冷链物流配送中。研究将物联网技术与多温共配方法应用于冷链物流配送中,探究其可行性。

关键词:冷链物流;物联网;多温共配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9.0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呈“小批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和配送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极大的推动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关于规范和发展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如表1所示。但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使得在冷链物流中常常因节约成本而出现“断链”现象。配送作为冷链物流中极为重要环节,它占据着冷链物流成本的很大比重,因此研究优化冷链物流配送对节约冷链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1.1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配送中应用不足

由于我国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于冷链物流中的成本较高,所以一些企业还未全面系统的运用物联网相关技术,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缓慢。目前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多运用物联网中部分技术,未形成完整的物联网络。

1.2 多温共配未广泛应用

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易腐性,要求在配送过程中要保持适当温湿度,防止因温湿度不当造成货损,同时,客户对生鲜农产品需求往往处于多温层,为满足客户需求,传统的冷链配送多采用“常温车+冷冻车+冷藏车”的方式进行,不同温层的生鲜农产品对应不同的配送车辆,运输成本高,车辆利用率低,不适合当今客户对冷链品“量少样多”的要求。因此,多温共配势在必行。

1.3 缺乏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研究

当前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中,对于物联网技术和多温共配各自结合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大多都没有将物联网技术与多温共配的配送方式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因此缺乏理论依据。

2 物联网下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可行性

在物联网技术下,感知层可以通过运用RFID技术、GPS/北斗定位系统、温湿度传感器等收集车辆信息、货物信息和道路信息等,网络层通过WIFI、4G/5G、Zigbee等将感知层收集的信息上传至应用层的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平台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及时反馈到车载终端做出反应。在物联网环境下进行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研究,可以实现对多温层货物、车辆道路信息动态的、实时的监控,同时通过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对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做出反应,是冷链物流配送更加贴近实际,从而提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将物联网与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结合是可行的,为冷链物流配送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3 物联网下冷链物流配送优化建议

努力构建完善的物联网信息化平台,逐步将物联网相关技术运用于包括配送在内的冷链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构建完善的物聯网信息化网络平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构建,政府监管、企业和消费者使用。构建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生鲜农产品供应到流通至消费者手中各种信息的全程透明可视,做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同时,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配送中,可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陈本。

大力发展多温共配。多温共配可以打破传统冷链配送“专车专用”的现象,实现多温层货物共同配送。多温共配可以采用蓄冷保温箱和保温柜等同常温货物搭配,使用普通车辆配送即可,同时对配送车辆路径进行优化,既可以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专用车辆的固定成本以及总体配送成本,又可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等。

广泛开展物联网与多温共配相结合的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研究。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因此开展物联网与多温共配相结合的针对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的理论研究,可以将得到的成果用于实际的配送中,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物联网与多温共配下对配送效率的提高和配送成本的降低等。

4 总结

物联网技术和多温共配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的应用十分重要,通过有效调整生鲜农产品的配送资源、路线可以有效提升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和质量,降低生鲜农产品在配送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的几率,同时可以降低配送成本,改善当前阶段我国冷链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亚楠.基于车联网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长安:长安大学,2016.

[2]唐珍.冷链物流多温共配的优化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13.

[3]杨蕊.物联网技术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优化研究[J].市场研究,2018,(03):33-35.

[4]路征,黄伟儒,何汁,等.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地区差异分析——基于28个省级行政区数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5]张济风,杨中华.时变路网环境下多温冷链配送路径优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119-126.

[6]徐梅,陈淮莉.交通拥堵情况下的多温共配车辆路径优化[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152-158.

[7]郭瑞伟,李昕.交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农村电商发展的耦合互助关系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58-60.

[8]赵莎莎.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9):39-41.

[9]代承霞.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物流工程与管理究,2020,(6):47-48.

[10]李鸿冠.农村冷链物流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探析——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视角[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75-78.

[11]原文涛.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0):152-153.

[12]刘玲,谭辉.基于权重组合分配预测方法的普洱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分析[J].物流科技,2020,(9):1-5.

[13]丁五犇.基于安全可持续视角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6):56-58.

[14]刘海东,冯森洋,刘晓娜,等.湖北农村区域性物流创新型模式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镇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9):36-39.

[15]杨嫚,冯庆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20,(7):30-31.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物联网
浅谈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