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雪氏病超声表现1例

2021-03-02张德智徐卫玲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脾脏葡萄糖计数

张 婷 张德智 孙 莹 徐卫玲

患者女,54岁,因发现脾肿大2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症状,伴有腰背部疼痛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辅助检查提示:脾大、脾占位、脾功能亢进,给予输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稍苍白。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可触及,下缘超过脐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76×109/L,红细胞计数2.23×1012/L,中性粒细胞计数1.17×109/L,血红蛋白69 g/L,血小板计数24×109/L。超声检查:脾脏明显增大,右缘达右侧腋前线,下缘达脐下10 cm,其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质性低回声结节,较大者大小约5.0 cm×3.6 cm,结节周围组织回声略增强(图1A);CDFI于结节内可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图1B)。脾门静脉迂曲扩张,较宽处内径1.9 cm,血流通畅。超声诊断:巨脾,脾内多发实性占位性病变,脾静脉增宽。CT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整,各叶段比例适中,肝实质密度均匀。胆囊不大,其内密度不均。脾体积明显增大,横径越过正中线,下缘达骶1椎体上缘水平,其内密度不均,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左肾、胰腺及周围组织受压。胰腺实质密度均匀。CT提示:巨脾,脾内多发异常密度影。行脾切除术,术中所见:脾脏占据整个腹腔,大小约40 cm×30 cm×18 cm,质硬,切迹消失,边缘圆钝,表面呈结节状(图2)。组织病理检查:脾脏组织破坏,代之以巢状分布的粉染嗜酸性大细胞,核偏位。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病理诊断:符合高雪氏病(葡萄糖脑苷脂沉积病)改变。

讨论:高雪氏病又称葡萄糖脑苷脂沉积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糖脂代谢障碍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本例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发现患者兄长也为此病,表现为肝脾肿大,肝脾内均有局灶性结节,且经病理证实。本病发病率极低,以犹太人较为多见,我国较少见,发病率约为1/100万~1/50万[2];主要是因为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发生纯合或双等位基因突变引起β-葡萄糖脑苷脂酶减少或缺乏,致使葡萄糖脑苷脂蓄积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形成Gaucher细胞,从而造成肝脾肿大、骨骼受累及神经系统症状。临床根据起病急缓和累及神经系统的程度可将本病分为3型:Ⅰ型(慢性无神经型或成人型)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骨骼畸形,有时还有肺和肾脏疾病;Ⅱ型(急性神经型或婴儿型),其特征在于严重的中枢神经受累,进展迅速并且通常过早死亡;Ⅲ型(亚急性神经型或少年型),其病情进展较慢,介于Ⅰ型与Ⅱ型之间,主要是肝脾肿大和骨骼受累,疾病晚期可累及神经系统。本例患者起病于成年,进展缓慢,无骨骼和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仅表现为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脾脏组织病理学中找到Gaucher细胞,因此属于典型的成人型即Ⅰ型。此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可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及全身疼痛不适等症状。高雪氏病超声表现为肝、脾肿大,肝内和/或脾内出现多发的大小不等的结节。研究[3]显示,脾脏结节的患病率明显较肝脏结节高,有30%的高雪氏病患者可在脾脏中找到结节。且高雪氏病的脾脏病变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结节逐渐增多。这些结节超声多表现为低回声。由于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一般性脾肿大而忽视,超声可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影像学证据,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超声造影或穿刺活检,可准确诊断本病。

图1高雪氏病声像图(SP:脾脏)

图2高雪氏病患者脾切除标本大体图

猜你喜欢

脾脏葡萄糖计数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鉴别诊断
医生手术后“豪饮”葡萄糖注射液 一般人能喝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古代的计数方法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如何预防胃癌手术中的医源性脾损伤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潜水强者
超/亚临界水中还原糖分解特性
辨证分型治疗葡萄糖耐量低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