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与底层逻辑

2021-03-02徐进

能源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能源发展

文|徐进

作者供职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电力产业是打通社会经济各个环节的“动力源”,要优先于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后疫情时代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现状趋势、面对国际环境发生嬗变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抉择。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和基础性的产业,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产业与公用事业,担负着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的作用,如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抓紧构建完整的电力产业体系和创新发展思路,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更好服务和服从于新发展格局,是电力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必须认真思考的战略性课题。

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电力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1.“新讲话”指引电力发展的新方向。继2020年9月30日习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后,2020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再次提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宏伟目标,这必将对电力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电力结构转型指明了新方向,我国电力投资与建设将会加速从传统的煤电为主向清洁低碳的新型电力转变,“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迎来“倍速”发展的高光时刻。

2.“新格局”厚植电力发展的新沃土。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实现消费提振和带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要通过进一步深化电力投融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努力打通发、输、变、配、售和用电各环节的“肠阻梗”,构建新型能源电力体系,真正畅通我国经济发展“内循环”的“动力源”,切实承担起在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协调区域发展、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

3.“新基建”筑牢电力发展的新高地。新基建包括5G、特高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AI以及充电桩,这些领域都跟电力行业有较深的渊源和关联,特高压和充电桩直接跟电力相关的,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AI都属于耗能耗电的大户,而且电力领域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离不开数据中心、移动互联网和AI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力支撑。由此可见,在“十四五”甚至更长远时间,“新基建”将催生出更加广阔的电力“新蓝海”,给电力投资与建设带来广阔的机遇。

4.“新技术”引领电力发展的新潮流。近年来,我国在特高压输电、百万级水电机组制造与安装、大功率海上风电制造与安装、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生物质耦合技术、重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制造、一体化脱硫技术以及储能、氢能、智慧能源、民用核电技术、核聚变技术等新兴能源领域取得大量原创性的重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进步有效降低了电力设备造价和开发成本,使得一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富贵”能源变成大众化的“平民化”能源,成为具有规模化开发和较高投资价值的新电力。

5.“新业态”拓宽电力发展的新空间。随着“云大物联智链移”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力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和服务日益增强,带来了微电网、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燃气分布式电源、综合能源服务、储能等业务快速发展,并与用户侧用能需求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工厂、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系统、云平台等电力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能源电力多元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和能源电力管理变革的重要力量,也为电力投资的转型升级赢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电力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临下滑。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电力已进入相对过剩时代,但东西部电力供需不平衡矛盾仍很突出,煤电利用小时逐年下降、亏损不断,水风光的弃电现象虽有所好转但仍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实现平价和竞价上网,加上发电和电建企业的负债负担过高,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电力行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资产收益率下降,对电力投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构成较大威胁。

2.结构性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国电力转型虽取得不少成绩,但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仍有较大的距离:我国电力供需总体相对平衡并略有富余,但地区性电力过剩和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石化能源装机特别是煤电装机仍占据主导地位,电力工业的“重化”特征依旧比较明显;大电网与配电网、微电网发展不平衡,电网网络结构有待优化,难以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要求;基荷电源相对过多、调峰电源明显不足,造成“全年富电量、短时缺电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3.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步履维艰。虽然我国电力市场交易框架已基本搭建,电力市场化交易量逐年增加,但传统电力交易方式仍占全社会电力用电的三分之二强,电力市场交易仍以中长期直接交易占主导地位,电力零售和期货市场有待开发;售电侧市场还需要进一步放开激活,增量配电改革推进速度比较缓慢;电力现货交易还需不断完善,电力交易价格、品种和机制有待优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化之路还有不少“挡路虎”。

4.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迫在眉睫。虽然我国在特高压、三代核电、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级水电机组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一些核心技术和领域上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如燃气轮机、高温材料、燃料电池仍被国外垄断,储能、氢能、碳排放等技术与国外同行差距较大,高端电力芯片、基础硬软件、核心算法等还依赖进口,基础技术工艺、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的底子仍很薄弱,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大科技攻关投入,切实解决电力核心技术面临的基础性难题。

5.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依旧漫长。虽然近年来电力行业国际化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我国电力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很低,境外经营收入、资产规模、从业人员占比还微不足道,跨国经营指数总体偏低,与国际一流电力企业差距明显;境外电力经营资产与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境外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装机仅华能和三峡集团两家,难以真正发挥出“走出去”大国重器的作用;境外经营意识不强,对全球电力市场环境缺乏系统认识,国际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

新发展格局视角下电力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1.更加突出电力产业的先导引领作用。“经济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电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和使用最普遍的终端能源,早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必要品和必需品,无电简直是寸步难行。因此,电力产业要优先于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速度应高于国民经济总值的增长速度。新发展格局的重心在于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当务之急在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和领域,使其“血脉”畅通、“经络”舒展,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而“电”就是打通这些环节的“动力源”,尤其是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电力不仅为工农商各行各业的发展承担“保驾护航”作用,而且为现代高新产业和数学经济的兴起提供巨大的能量支撑,还能促进偏远的农村地区电商、物流、电器销售等生活市场的“大爆发”,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动力保证。

2.不断健全电力产业的基础保障职能。虽然2020年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战性胜利,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城乡差别仍然巨大,东中西部发展还很不平衡,电力产业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脱贫帮扶中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减弱,反而会更加提升。要始终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做好电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结构,加快推进全国范围内电气化建设和电能替代工程,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为“六稳”、“六保”提供强大的电力保障;要充分电力资源基础性作用,充分结合电力需求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促进各种产业的协调有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3.切实提升电力产业的生态承载功能。环境保护和碳减排将成为电力“十四五”规划乃至未来电力发展的硬约束。我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电力结构中煤电占比相对较大,导致电力行业碳强度较高(电力行业碳排放占比41%,排名第一位),与欧日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电力产业低碳转型仍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我国低碳转型更远大的发展目标,非石化能源发电、洁净煤电发电、电能替代、绿色输送等领域将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表现出更大的发展弹性,这是有效扼制电力行业碳排放总量增长的重要措施。推动能源电力生产由黑色、高碳向绿色、低碳的加速转型,加大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能源消费革命转型,积极打造更加包容、韧性、低碳的电力系统,让“美丽中国”的绿意更浓,将不可避免成为“十四五”电力产业发展的“主旋律”。

4.持续优化电力产业的系统整合效能。随着“新基建”战略的实施,以“云大物联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电网、智慧电力将成为电力产业发展的最前沿。要从我国电力资源禀赋出发,主动嫁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数学化与电力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发-输-变-配-调”各环节衔接顺畅,“源-网-储-荷-用”多维度协调互动,电力生产、传输、储备和分配等体系运行高效,电力供给、运营与需求的相互平衡高度耦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综合能源服务和电力新业态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电、气、热、冷、水等多种能源类型的横向紧密融合,通过冷热电三联供、多能互补和阶梯综合利用等多种方式,实现不同类型的能源优化组合,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电力运行系统的效能、效益与效率,这是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电力体系的关键所在。

5.勇于担当国际电力合作的时代重任。电力产业作为“国之重器”,代表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践者和重要参与者。特别是当前全球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力的急剧膨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重新抬头的关键时期,电力行业既要拥有“引进来”的开阔胸怀,也要担负“走出去”的职责重任,以更加积极姿态拥抱业务发展的全球化,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全球产业大循环,多层面、立体化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本资源,努力实现电力产业政策沟通、电力基础设施联通、电力设备贸易畅通、电力项目资金融通、电力人才交往相通,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全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争当国际电力合作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让电力产业国际化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十四五能源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