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实践与展望

2021-03-01谢国民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街巷小巷精细化

谢国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背街小巷是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背街小巷“痼疾顽症”持续发力,组织开展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从2017年开始,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第一回合于2019年底圆满收官,第二波次于2020年初拉开帷幕,至2022年结束。通过连续集中整顿治理,推动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和景观品质实观新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新的改善,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保障。

一、坚持“十无十有”标准,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面貌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城市环境秩序、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运行安全,也是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考场”。按照《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部署,经过三年的精心组织和合力攻坚,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3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群众身边的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涌现出雨儿胡同、前门三里河、杨梅竹斜街、熊家胡同等一批文明街巷,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直接。据市统计局调查显示,市民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满意率达到93.5%。

(一)注重高位统筹,加大推进力度

坚持把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与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督导,倾听群众意见,并多次作出批示,为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把脉开方”、指明方向。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深入背街小巷视察调研、建言献策。市政府主管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协调推动,解决难题。市级相关部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探索实践、示范引领,推进工作落实。

(二)注重规划设计,整治成效显著

编制《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对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十大类36项元素明确管控标准和规范。制定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明确“十有”标准,即:环卫作业有队伍、交通停车有规范、街巷立面有管护、公服设施有维护、绿化美化有养护、街容巷貌有巡查、违法行为有查处、居民群众有自治、督导检查有力度、示范引领有标杆,以正面清单促长效管理。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参与街巷规划编制、设计方案审查,指导项目实施,跟踪规划落实,恢复了胡同肌里,老城风貌得以重现。

(三)注重协调调度,凝聚工作合力

建立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议事协调机制,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总召集人,采取“10+7+N”的工作模式,市属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和企业主管领导及专家学者、居民代表参加。每月围绕一个主题,采取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专题研究等方式,把脉会诊、提出对策,集中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立行立改和专项整改,有效推进核心区背街小巷内住人违建拆除、电力箱体占道阻路、杆体林立、飞线杂乱、有路无灯和有灯不亮等难点问题解决。

(四)注重群众诉求,推进多元共治

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街巷环境问题,作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靶向。每月通报梳理诉求前三类的环境问题和诉求排名前十的街道,坚持一事一策,定期调度、帮扶指导诉求量靠前的街道,督促整改落实。用好“接诉即办”机制,强化城市短板治理,背街小巷环境问题群众诉求量明显下降。将“吹哨报到”机制向街巷延伸,推动街巷环境由自上而下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制定出台街巷长、小巷管家指导意见,全市选派街巷长1.6万余名,招募小巷管家近3.6万名,整合网格员、协管员队伍,开展街巷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门前三包”落实,带动公众参与街巷环境治理,形成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局面。

(五)注重常态督导,加强检查验收

严格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制度。街道每天组织对辖区街巷进行巡查,每周开展一次覆盖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区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拉练式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依托第三方开展每日抽查,检查结果纳入环境建设管理“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考核体系。市、区每季度组织对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进行通报讲评。严格达标验收。在各区进行自查验收的基础上,市里按“十无”标准开展验收,对达到“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标准的街巷,进行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六)注重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向市民发放《让我们的北京更美丽》公开信,组织“我家街巷最好看”推选活动,举办“小巷有我更美丽”论坛、“美丽的街巷我的家”摄影展,推出《向前一步》背街小巷电视专题,拍摄《小巷管家》电影,每年评选“优秀街巷长”“优秀小巷管家”“优秀网格员”“优秀责任规划师”“优秀设计单位”“首都文明街巷”“首都文明商户”等,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取得更多群众支持。同时,通过组织实地观摩、典型介绍、专题演讲等,引导大家交流共享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坚持向精细化聚焦,深化提升背街小巷环境质量和水平

蔡奇书记在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上强调,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地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聚焦精细化,让城市更有底气温度、更加整洁安全。实施好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2020年—2022年)行动方案,必须聚焦市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把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更有成效。

(一)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呈现新特点

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不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而是涉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方方面面,范围更广、标准更细、内容更丰富,重在巩固成果、规范管理、提升品质,打造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新时代背街小巷。

整治范围更加广泛。从核心区向全市域推广,覆盖到十六个区建成区的背街小巷,兼顾到了拆迁滞留区、规划不稳定区域、城乡结合部地区,推动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和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一体化发展。

整治标准更加精细。结合各区实际,明确了分类标准和分区标准,体现了梯次发展、地域特色的治理原则。在工作标准上,根据街巷的不同基础条件和整治的不同阶段,将按照达标、精治、维护三大类进行分类管理,实施递进式整治提升。在分区标准上,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分别明确了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等五大区域的分区标准,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背街小巷。

整治内容更加丰富。在前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居民“七有”“五性”需求,以治理车辆乱停乱放、绿化不足、公共卫生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重点,优化共同空间,着力补齐街巷胡同的人居环境短板,同时增加了学校、医院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无障碍环境建设,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的内容更加丰富,成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

政策环境更加有利。目前,背街小巷环境治理管理导则、行业规范不断完善,为新一轮精细化整治提升提供了保障。街道办事处条例、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相继实施,为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供了法规依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老旧小区整治、街区更新、违法建设治理、停车治理、营商环境改善等重点部署的深入推进,为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助力增能,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向纵深发展。

(二)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遵循原则

坚持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街巷文明创建,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确保背街小巷环境优美、文明有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深入开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把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映的群众诉求,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紧紧围绕增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要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推动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和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建成区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一体化发展,统筹医院、学校周边环境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兼顾城乡结合部地区、拆迁滞留区背街小巷,统筹谋划、综合研究,明确工作标准,实施分类指导,实现同步推进、协同发展。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模式,落实长效管理,坚决防止用工程项目代替管理服务,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由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三)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老城区、建成区、热门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完成3261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做好1026条维护类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加强日常管理维护,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2020年完成1530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其中:核心区围绕中南海、故宫周边和中轴线两侧完成976条;城市副中心围绕老城区完成32条;中心城区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周边、重点地区完成390条;平原新城围绕建成区和回天地区、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等重点地区完成53条;生态涵养区围绕建成区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區完成79条。

2021年完成1385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其中:核心区完成913条;城市副中心完成49条;中心城区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周边、重点地区完成349条;平原新城围绕建成区和回天地区、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等重点地区完成38条;生态涵养区围绕建成区和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周边等重点地区完成36条。

2022年完成346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任务,其中:中心城区288条,平原新城29条,生态涵养区29条。在完成上述年度任务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各类规范标准体系,全面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长效管理。

三、坚持“五位一体”举措,确保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顺利推进

实施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突出精准施策,坚持规划先行,广泛宣传社会,形成多元共治,努力实现街巷市容整洁、特色鲜明、环境宜居、文明有序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制的统筹作用

总结深化和完善上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探索建立的议事协调机制,及时调整扩充组成单位,吸收19个市属部门、16个区政府、N个企业单位的主管领导,邀请市民群众代表、行业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等参加,形成适应组织工作需要的“19+16+N”模式,加强对新一轮精细化整治提升专项行动的统筹调度,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会诊研讨,确定工作规范和标准,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推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落实。

(二)充分发挥规划设计导则的规范作用

开展新一轮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要始终遵循首都功能定位,注重在修缮中延续历史文脉,留住记忆乡愁。要坚持先规划设计、后整治提升的原则,发挥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的规范约束作用。依据设计管理导则,精心设计好每一条背街小巷,统筹好景观性和功能性。既要展现街巷的景观风貌,又要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需求,还要避免整体风格的同质化。要继续完善责任规划师制度,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全程参与街巷规划编制、设计方案审查、指导项目实施、跟踪规划落实。实时把控街巷整治的整体风貌、重要节点,持续跟进街巷环境管理,推进新版城市规划在街巷落地实施。要认真查阅历史文献、近现代影像资料,广泛征求沿街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建议。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提升和文明创建的积极性,凝聚集体智慧,编织出风貌和谐、设施完善的设计方案。

(三)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共治的综合作用

推动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必须发挥多元主体协商共治优势,激发参与街巷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注重完善街巷长工作评价机制,夯实街巷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处置权、评价权;以街巷长为统领,整合小巷管家、网格员、协管员等基层力量,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街巷环境治理,构建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层治理网络。注重发挥街道综合执法队作用,加强执法巡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时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绿化不足、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推进环卫、绿化等专业队伍精细化作业,促进街巷环境提升。加强小巷管家等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广“东城守望岗”“西城大妈”等经验做法,开展文明劝导,强化群众参与和自我管理,实现社会自治。

(四)充分发挥跟踪检查督导的推动作用

完善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制度,由街道、乡镇负责,每日组织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由各区牵头,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拉练式检查,点评分析,查找不足,明确任务,并定期组织对完成整治提升任务的背街小巷开展自验。市属相关部门对核心区和城市副中心背街小巷逐条验收并在媒体公示,对其他区以不低于20%比例抽查验收;委托第三方每日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环境建设管理考核体系。加强行业检查指导,严防“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等现象的反弹,切实巩固整治成效。

(五)充分发挥社会宣传动员的凝聚作用

堅持把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列入文明创建测评体系,发动市民群众广泛开展“周末环境卫生大扫除、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等特色文明活动,打造示范背街小巷。建立宣传舆论阵地,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和宣传橱窗作用,开展“我家街巷最好看”等系列活动,深化文明街巷创建,吸引居民群众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形成“街巷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建统领,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凝聚强大正能量,共建街巷优美环境,推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水平实现新提升。

(压题照片:东城区雨儿胡同  摄影:刘玉奎)

(责任编辑:张斌)

猜你喜欢

街巷小巷精细化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小巷
秋痕
西津渡历史街区保护研究
陕南乡村聚落街巷曲折特征分析研究
国有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探讨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形态及风貌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