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课程社团实践

2021-03-01柯思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期
关键词:红树林研学旅行

柯思而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面向所在学校的地理社团设计开展了一次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活动课程。而本文以此次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从地理学科思维出发,梳理了研学课程开设的步骤,为研学课程常态化做好准备。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旅行活动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实践过程计划以及评价方案等内容,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能够加深对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推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研学活动;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

研学旅行是指组织学生群体有目的和有计划性地参加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的地理学科,在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2017年开学之际,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归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体系范畴,在综合实践课程里,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目的性的研学旅行课程将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更是公布《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以此作为研学旅行课程活动开展的指导方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而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实际的户外环境,让学生自己解决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成为培养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跟旅游、秋游等不同,研学旅行需要结合课堂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下面以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旅行活动为例,探讨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课程社团实践。

一、地理核心素养下的红树林研学旅行

与常规的实践课程不同,研学旅行活动具有计划性和实践性,教师要在活动之前设计好研学方案,方案既要有教学特色,又要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1.前期准备工作

第一,确定教学内容。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位于茂名市电白区水东湾南海半岛的水东湾海洋公园景色优美,坐落在碧海之滨,公园以一条栈道贯穿全部景观和观景设施,同学们可游览红树林湿地,或聆听科普讲解,或眺望蓝天碧海,或精心沉醉等,是极佳的教育休闲娱乐结为一体的景区。初中重中之重的区域地理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其重要的一个内容。水东湾海洋公园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具备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这次研学活动将红树林的生长特性、分布与种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作为主题,并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二,确定研学旅行考察地点。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和安全性,我们确定地点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研学的实用性。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空想,研学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实际的户外环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2)研学活动的安全性。任何活动都不能以牺牲生命安全为代价,生命高于一切,安全为第一要务;(3)研学活动的经济性。出于对经费的考虑,研学活动应符合学生的消费能力,防止超支浪费的现象,有限的资金实现受益最大化;(4)研学具有教学性。作为一门实践课程,选择的地点和内容要紧密联系教材,能够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5)研学的专业性。经过我们的考量,社团确定红树林景观分布密集且较为典型的水东湾海洋公园作为此次研学旅行的地点,一方面设施完善比较安全,另一方面这里的红树林面积较广,种类较多,有利于学生实际观察。

第三,确定研学目标。本次活动组织地理社团的学生参与,初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多的课堂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理论基础,但还缺少校外实践的体验。此次研学活动提供了他们一个机会,使得他们能在户外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识等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第四,确定活动组织和教学方式。本次活动设立了数位知识扎实、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组长,每位组长带领3位组员形成一个小组,负责整组的组织和安全工作。同时为了更高效率地开展研学活动,规范研学活动的秩序,带队老师在活动前组织了学生的安全会议,强调研学活动的规范性、安全性,明确各位老师和组长的责任,并且进行活动前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对本次研学主题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高效率完成研学任务。在教学方法上,老师出发前准备好思考的问题,途中适当地指导学生,发散地理思维和视角,去发现问题。在学习方法上,学生要提前以多种途径搜集相关的主题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得出调查报告。

2.活动实践过程

研学旅行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教材知识与实践体验的结合。此次研学活动有效促進了实践认知和理性知识的深度融合,使地理学科走出室外,回归自然,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得真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团结凝聚力和探索意识,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本土情怀。具体活动实践过程见下表1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活动设计的方案、表2研学学生学案。

3.活动总结与评价

“行前有准备,行中有研究,行后有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使用研学小报告、样本照片、PPT、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来展示他们的理论运用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解决能力等,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将调查和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整理,汇总成调查报告,并且以PPT的形式在班级内交流分享。本次研学活动综合采用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和小组评价三种方式来进行,努力达到客观、真实的要求。具体评价方案见表3。

二、研学旅行的意义与推广

此次研学活动,具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是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学生领略了水东湾海洋公园的曼妙风光和红树林的婀娜身姿,同时对红树林的生长特性、生态效益及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等有了清晰认识,能唤醒学生的家乡情感,增加学生的本土自傲感,帮助他们更深一步地了解自己家乡独特的自然资源;二是研学活动课程有助于弥补课本知识的缺陷,两者取长补短共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此次研学活动虽很好地完成了地理实践力的要求,但是在人地关系和区域认知方面的实际应用还略显欠缺,最后的综合评价也有不足,教师应该提前设置层层深入的题目及测试,更好地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而且,我们发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需要实际生活体验的研学活动和丰富理论基础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一个最优的教育效果。因此,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有利于把研学活动与理论知识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对于推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靳生理.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地理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河西走廊为例[J].地理教育,2019(S2) : 28-29.

[2]兰继军,张艳楠.特殊教育学校研学旅行开展情况调查[J].绥化学院学报,2018,38(7): 1-4.

[3]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等.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 ——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J].地理教学,2019(5) : 4-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髙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5]张乔民,张叶春.华南红树林海岸生物地貌过程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7(4):344-353.

[6]敖露露.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湖北省荆门市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

[7]赵倩.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

[8]马道宏.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园“研学行动”[J].地理教学,2018.

[9] 卫浩.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践行——地理研学旅行[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

[10]侯文海.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初探[J].中学课程资源,2019.

[11]郑伟峰.研学旅行活动中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

猜你喜欢

红树林研学旅行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走过红树林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红树林沼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