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与毒素型分析
2021-03-01曹思宇张彤宇成大荣
曹思宇,张彤宇,2,张 燕,成大荣,3*,邢 华,3*
(1.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225009;2.南京传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1100;3.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扬州225009)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存在于污水、土壤、人畜粪便及肠道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原菌[1-2]。产气荚膜梭菌严重影响畜禽的健康养殖,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3-4]。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可形成芽孢,其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主要有α、β、ε、ι4种致病性毒素[5]。根据致死性毒素及抗毒素中和试验,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 5种毒素型[6]。其中,A型携带α毒素,主要引起易感动物的坏死性肠炎[7];B型携带α、β、ε毒素,其中β毒素有较强的致死性;C型携带α、β毒;D型携带α、ε毒素,其中ε毒素是仅次于肉毒毒素和破伤风毒素的梭菌强毒素[8];E型携带α、ι毒素。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易引起牛、羊的肠炎或肠毒血症,E型临床致病较少。产气荚膜梭菌可以形成芽孢,能够稳定长期的存在于易感动物和环境中,对易感动物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试验采集江苏地区及扬州大学动物医院的山羊新鲜粪便进行PCR核酸检测,对阳性的菌株进行毒素型鉴定,为该地区的山羊产气荚膜梭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在江苏灌云、扬州、宿迁、泰州、连云港等10个地区的肉羊规模养殖场经直肠采集新鲜粪样1 114份,其中健康粪便样品971份,发病粪便样品143份。置于密封袋或灭菌的Ep管,4℃保存。
1.2 样品处理
取粪球与少量生理盐水混合后,用接种环蘸取混合物接种于梭菌增菌培养基中培养。采用煮沸法对增菌后的细菌总DNA提取。
1.3 引物合成与反应条件
参考张彤宇[9]的试验方法合成产气荚膜梭菌通用引物,反应条件: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5.9℃退火30 s,72℃延伸40 s,共35个循环;72℃延伸2 min。根据产气荚膜梭菌的α、β、ε、ι4种毒素基因序列,参照鲍长磊等[10]的试验方法合成基因分型引物。反应条件: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2℃延伸45 s,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PCR产物均用1%琼脂凝胶电泳检测。
1.4 阳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挑取梭菌检测呈阳性的增菌培养物,在卵黄CW琼脂平板(含卡那霉素)上四区划线分离培养,挑取分离出的可疑菌落接种进行增菌[11],提取DNA模板,经PCR电泳验证。同时,挑取可疑菌落经革兰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生化鉴定、牛乳发酵试验后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PCR检测结果(见图1)
1 114份样品用梭菌经PCR检测,213份(19.12%)呈阳性,其中208份(21.42%)来源于健康肉羊,5份(3.50%)来源于发病肉羊。
图1 产气荚膜梭菌的PCR扩增电泳图Fig.1 PCR amplification of C.perfringens
2.2 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与毒素型分析(见图2)
图2 分离株的PCR产物电泳图Fig.2 PCR product electrophoretogram of isolated strain
由图2可知,对分离鉴定后得到的108株产气荚膜梭菌用PCR鉴定,A型产气荚膜梭菌67(62.04%)株、D型产气荚膜梭菌41(37.96%)株,未见其他型菌株。
2.3 不同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结果Tab.1 Prevalence of C.perfringens in different regions
由表1可知,各个地区受检样品中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不等,最高的地区为灌云,其次为扬州。
3 讨论
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多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症状不明显,易引起死亡,已成为危害人类及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产气荚膜梭菌所分泌的外毒素是其主要致病因子[12],多作用于肠道,造成感染动物的急性死亡,其中A型梭菌易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13];D型梭菌易引起肠毒血症[14]。另外,不同毒素型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严格分型后指导养殖户正确使用药物及疫苗,防止疾病发展[15]。
本试验对临床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在江苏肉羊规模化养殖场流行广泛,健康羊群普遍携带产气荚膜梭菌,且至少存在2种毒素基因型。从不同地区肉羊产气荚膜梭菌检测结果可知,阳性率有所不同,最高的地区为灌云,其次为扬州。对各地区毒素分型鉴定发现,各地区均携带A型菌,扬州、泰州和南通除A型以外还携带D型菌,可能与规模化养殖场的饲养环境、地理位置有关。
产气荚膜梭菌是构成动物肠道菌群的一部分,当机体处于健康情时该菌不会引起疾病,但当动物处于亚临床状态或爆发坏死性肠炎时,胃肠道的菌群平衡被打破,菌群失调,产气荚膜梭菌会快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对机体造成损伤。
4 结论
江苏地区被检的临床健康肉羊广泛携带产气荚膜梭菌,且大多携带A型,少部分携带D型。为避免疾病的大规模爆发,除注意饲养管理外,需针对菌株的不同毒素型提早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