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完善

2021-03-01王运召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实训

□王运召

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决策部署,其战略意义和地位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复杂背景下,创新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质量、创新型技能人才更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议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育人质量,以培养出满足时代发展、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一、职业教育中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与内涵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和劳动力大国,既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拥有广阔的就业契机。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技能劳动者群体中,技师、高级技师只占技能人才的5%。这表明技能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就必须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尤其是要通过有力措施促进智能制造产业产生集聚效应,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时代重任,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技术、人才的艰巨任务。

从微观的角度看,随着我国全民教育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参加职业教育达到提升自我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再就业的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满足大众教育需求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这不仅能够让个人实现更好发展,也契合了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而如今经过职业教育成为卓越技能人才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二、职业教育中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

其一,针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缺乏详实、真实的职场调研数据基础。很多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在开发前期缺乏逻辑起点,所调研的企业分布不合理,而且岗位数量偏少,难以满足现实的需求。其二,课程体系中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质等要素缺乏有机融合,部分高职院校受制于教学理念的制约,目前采用的仍然是学科型、学术型课程构建模式。其三,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设计不合理,多数院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还有一些院校将实践性教学时间集中安排在毕业前顶岗实习阶段,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更无从谈起在工作中凝聚、发扬“工匠精神”。

(二)培养手段和方式陈旧

大多数职业院校采取的培养方式依然是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授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往往是复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科课程。近些年,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尝试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试图走出“课堂式”教学的瓶颈,并尝试采取实操、作品等进行课程考核,以改进陈旧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举措距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未能有效地基于实践现场的岗位知识、工作技能、职业素养等构建教学内容。此外,在考核方式上也是以传统的试卷考核为主体,企业实践环节的考核执行工作缺失。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首先,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逻辑关系模糊。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在设计教学体系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界定,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开发体系,很多情况下都是按照自身的理解和主观意识去开发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这使得理论和实践难以得到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其次,实习实训等环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诸多职业院校已经将实践技能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涉及了实习与实训两个环节,但实习与实训的方式较为单一,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联动机制难以形成。

(四)专业师资队伍需加强

首先,部分教师自身对新时代的到来还未产生明确的认知,致使其教学内容和方法依然遵循传统路子,没有广泛涉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内容,造成授课内容的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缺乏丰富的一线实操经验,不能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体系

一是构建多主体、多元化的课程开发机制,注重相关行业企业的参与。行业企业的参与能够确保课程对接职业岗位,弥合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场之间的脱节,反映职业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等要求。二是院校在开发课程体系时,应注重前期的市场调研,调研的主体不仅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深入掌握合作企业所需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前景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提炼出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素质,以此才能够构建起完善的实践体系。

(二)提升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深入研究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定位,摒弃原有的陈旧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此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技能高超、职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要不断探索以职业知识、能力、素养为逻辑起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多方参与和多方共建,使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多方主体都能够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角色,摒弃原有的以院校单方面作为主体的陈旧格局。另外,还应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对于中国制造强国的实施战略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三)改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建设

其一,应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优化、改造和升级,尤其要加强“生产性”“仿真式”等多种模式的建设。所谓“生产性”建设模式,就是积极引入企业真实、先进的生产性项目或者产品,以此为依托在职业院校内开发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而“仿真式”建设模式则能够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仿真)的工作环境,与现实中真实的生产情况高度一致,如模拟仿真实训室、情境教室、慕课,以及更为先进的AR/VR 等技术。其二,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方式,在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增强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其三,加强与社会各方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社会捐助等形式,为学校尽可能筹集到更先进的硬软件教学设备。

(四)充实教学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在产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时代背景下,教师首先要主动了解当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多参加学校或者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活动,在与同行、业界翘楚的共同交流下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其次,校方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专家或企业内部的技术能手入校宣讲,改善学校的师资结构,不断充实教学队伍。最后,教师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实岗锻炼等形式前往相关企业挂职学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职业院校也要在政策制度、教学设施、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不断提升教师的效能感,最大化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

总之,创新与完善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事关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成效,也关乎我国能否成为教育强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应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相互结合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出满足行业所需、社会发展所需的优秀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实训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