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有关渔业科技成果展示 >>>

2021-03-01

中国水产 2021年2期
关键词:海参水产十三五

01 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第一完成人:郑斌

第一完成单位:浙江海洋学院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金枪鱼是重要的渔业资源。针对金枪鱼原料船上保鲜难度大、加工方式粗放、副产物利用程度低等瓶颈问题,联合科研院所和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示范,重点突破了生食金枪鱼全程保鲜、冻煮金枪鱼精确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关键技术,构建了金枪鱼质量保真与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延长了上下游产业链,扶持壮大了一批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助推金枪鱼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我国水产加工业升级抢得新的增长点,并为有效改善人类营养状况与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

02 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励建荣

第一完成单位:渤海大学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鱿鱼是我国远洋渔业主要捕捞品种,大力发展鱿鱼捕捞、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甲醛超标”导致国内鱿鱼制品全部下架,易腐难保鲜引起的“挥发性盐基氮超标”导致鱿鱼原料进出口受阻,产品肉质差(怪酸味)、难加工(凝胶差)、深加工产品少和副产物利用度低等瓶颈问题,使我国鱿鱼产业一度陷入困境,亟需技术上的突破。针对上述问题,历经15年持续攻关,突破了鱿鱼甲醛控制、原料保鲜、品质改良、精深加工、副产物利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鱿鱼产业链,为我国鱿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03 长江口重要渔业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庄平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针对长江口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生态严重失衡等突出问题,对长江口渔业资源衰退机制、关键生态功能修复、重要资源养护等开展研究,构建了“高精度、高密度、全覆盖”的长江口资源环境监测评估体系,阐明了渔业资源衰退成因及机制,奠定了生态修复和资源养护理论基础,创新了生态修复方法,重建了长江口关键栖息地生境,恢复了水域生态功能,重要渔业资源增殖成效显著,攻克了长江口珍稀鱼类繁育技术,奠定了增殖放流物质基础,支撑了特色养殖业,实现了保护和利用双赢,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04 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刘少军

第一完成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远缘杂交是创制水产新品种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鱼类远缘杂交育种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盲目性,导致育种的成功率低。通过长期而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淡水鱼类远缘杂交的遗传和繁殖规律,首次探索出鲤—鲫—金鱼的形成途径,创建了两性可育的新型四倍体鱼品系和二倍体鱼品系,形成了新的鱼类种质资源,首次建立了一步法育种技术和多步法育种技术,为鱼类杂交育种提供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共性技术。用这两种共性育种技术研制了一批优良鱼类并进行了推广养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05 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

第一完成人:包振民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针对水产生物育种基础薄弱现状,围绕扇贝种业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发明了新型高效全基因组标记筛查分型技术(MisoRAD)、高通量、多种类型分子标记通用的分型技术(HD-Marker)等系列技术,突破了水产生物全基因组育种分析的技术瓶颈;开发了贝类分子育种技术和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育成多个高产抗逆新品种,经济效益显著。

06 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周小秋

第一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的五分之一。系统揭示了35种营养物质有增强草鱼“功能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作用及机制,创新了草鱼健康养殖的动态与精准营养调控技术和关键饲料技术,研制了保证草鱼等主要淡水鱼“功能器官健康”和改善“鱼肉品质”的系列饲料产品及其配套技术,获有机鱼产品、无公害鱼产品和产地证书32个,创新了“三融合三突破”成果推广应用模式,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07 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第一完成人:李道亮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困境,提出水产集约化养殖精准测控技术体系,感知新技术和传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无线跨网适配技术和无线采集控制器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智能决策模型和云平台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精准测控技术体系带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创新性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技术成果在江苏、山东、天津等23省(市、自治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08 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

第一完成人:薛长湖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海参传统加工营养流失严重、干海参复水耗时长、即食海参贮存期短等问题,系统阐明海参功效成分化学结构与营养功效,攻克了加工过程中胶原蛋白结构控制、水分转移调控、高温明胶化控制等技术瓶颈,发明了基于负压低温熟化、热泵组合干燥、微波辅助杀菌等营养保持与高品质加工技术,创制了海参高效机械化加工技术和专用装备,建成了国际首条机械化海参预处理生产线,并建成海参产品机械化生产线50余条,实现了高品质、机械化海参加工生产从零到一的突破。针对海参功效成分利用率低、副产物利用不足等问题,创建了海参功效成分高效制备技术,开发了30多个高附加值新产品,推动了海参产业转型升级。针对海参产品质量标准缺失、掺假制假等问题,构建了海参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体系,制修订1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海参》是我国首个海产单品种强制性国家标准。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海参养殖加工主产区。

09 哲罗鱼全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体系构建

第一完成人:尹家胜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一等奖

针对哲罗鱼资源濒危、人工驯养和繁殖难度大等问题,开展资源调查、遗传评估、繁殖生物学、营养生理学、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控等一系列研究。首创哲罗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制出哲罗鱼仔鱼专用开口饲料,建立全程摄食人工饲料的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苗种驯化成活率达83%以上。创建了哲罗鱼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开发出我国首个土著鲑鱼类养殖产业。构建了哲罗鱼增殖放流效果遗传标记评估技术,促进野生资源恢复。建立了“研发单位—繁育基地—示范应用—辐射推广”的推广模式,在20多个省市推广养殖哲罗鱼。在三北和西南冷水鱼主产区建立繁育基地,形成苗种供应网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10 草鱼种质资源遗传评价与种质创新关键技术

第一完成人:李家乐

第一完成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一等奖

第四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创立草鱼遗传相关标记、遗传多样性、遗传参数结合的优良种质遗传评价技术,筛选出长江水系邗江群体。创建了草鱼种内杂交种质创制技术,创制出长江水系邗江群体(♀)×珠江水系肇庆群体(♂)的优秀组合,这个组合生长速度比邗江群体快16.8%、成活率高12.8%。构建了草鱼ENU诱变种质创制技术,创制出生长速度比邗江群体快20.5%的诱变群体。利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平台,通过综合试验站近两年在江苏等7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87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1 团头鲂种质资源开发及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第一完成人:王卫民

第一完成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一等奖

团头鲂(武昌鱼)是我国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也是湖北省文化名片。该成果全面调查我国团头鲂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绘制其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基于SSR标记构建团头鲂家系亲子鉴定分析技术,结合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选育性状遗传参数评估等,构建团头鲂分子标记辅助BLUP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遗传稳定、生长快、成活率高的国家审定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其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较未经选育群体提高约30%。建立“育种中心—扩繁基地—示范应用—养殖户”团头鲂良种推广体系,实现团头鲂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团头鲂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2 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的构建及示范应用

第一完成人:李清

第一完成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第四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技术推广类一等奖

通过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集成了近20年来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汇集了全国病害领域知名专家,形成了疾病诊断的大数据知识库和专家资源库,为基层提供防病治病技术服务,为科学预警提供分析模型,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保障。通过项目实施,全国主要水产养殖病害死亡率平均减少5.7%,渔用药物使用费用减少20多亿元,在2年内增加产出收益累计近100亿元,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3 海洋牧场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杨红

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第五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特等奖

海洋牧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创建了“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融合、功能多元”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海洋牧场生境系统化构建、资源生态化养护和安全信息化保障等系列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示范面积近200万亩,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推动了我国海洋牧场建设的标准化、现代化,为海区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渔业可持续产出提供了范例。

14 稻渔生态种养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第一完成人:徐跑

第一完成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第五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绿色生态农渔发展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系统揭示了稻渔生态种养结合原理,创新了稻渔生态种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构建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发出适宜不同区域的新型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在全国10省(市)累计推广示范超过500万亩,创经济产值159.43亿元。。

15 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与推广应用

第一完成人:于秀娟

第一完成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第五届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科技推广类一等奖

国内首次建立了水产品追溯编码、信息采集、追溯标签和数据传递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构建了“从池塘到餐桌”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系统,建立了覆盖“中央一省一地市县一企业”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包括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21个、市县级平台194个、追溯企业终端2239个,养殖IC卡用户13000余家,为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消费者查询产品质量信息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2019年打印二维码追溯标签116.7万张,接受信息查询54万次。

猜你喜欢

海参水产十三五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
感谢海参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古今八珍之葱烧海参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