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应用研究*

2021-03-01赵海燕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体育馆

赵海燕,陈 丹

(1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000 ; 2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具有公共属性,属于公共建筑。我们在规划、设计和建设这类建筑时,除了要把握其物质质量外,还需要从社会大众,尤其是建筑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这类建筑的环境质量。通过对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在环境质量方面开展主观评价研究(包括:构建建筑使用者关注的因素集,建立模型并开展分析等),我们不仅可以从使用者的角度审视高校大型体育场馆是否满足实际需求,结合实际需求来做出调整,使其能更加符合使用者的要求;也可以为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者提供参考,使场馆从建设之初就能充分考虑到建成后使用的合理需求,提升场馆的效益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对于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很大,几乎每一所高校都面临着校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维护、使用和发展问题,因此,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研究既能推动相关理论的探讨,也能切实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1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思想在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中的应用

公共建筑的环境质量评价理论有两个方面: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公共建筑环境质量的客观评价主要是在建筑材料、建筑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公共建筑开展的客观的实际的评价;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主要是由公共建筑的实际使用者,从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角度进行的主观判断和评价,通常通过问卷、征询意见和访谈等方式进行。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研究和应用,在西方已经发展到了政府大楼、居民社区建筑、学校标志建筑等,这种评价的心理标准在西方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广泛认同。在我国,一部分学者也开始研究公共建筑的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涉及的公共建筑主要有城市标志性建筑、学校主体教学大楼等。目前,这一理论和方法较少应用于体育类建筑的研究中。

高校建设的大型体育馆具有公共建筑的属性,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学界对社会属性类的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思路和方法,应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研究中。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比两者的异同,参考体育学、建筑学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因素和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取典型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实例来开展实证研究,以对此类建筑环境质量的研究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主体性心理标准是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心理标准,利用此标准衡量高校体育馆使用者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期望,这种期望是否符合使用者对体育馆的价值取向,从中找出高校体育场馆生存、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2 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思想基础和方法来源

2.1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思想和方法

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思想是1988年美国学者Wolfgang F.E.Preiserd等人提出的建筑全面性能理论(包括技术、功能和行为三个方面),其代表著作是《使用后评价》,其中技术和功能偏向物质评价,行为偏向主观评价。另外,1987年美国学者Edward T.white提出了建筑使用者使用后评价的思想,这一思想在美国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同期,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其关注点主要是公共建筑客观物质环境评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的主观感受,因而在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建筑领域,也越来越重视其使用者的心理感受,逐步开始从技术、功能和行为三个方面对公共建筑的开展评价研究。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主要考虑其使用者的主观心理感受,涉及公共建筑的功能、环境、交通等方面。现今社会,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因而公共建筑的人文关怀、个性化服务、自然环境以及使用者的主体感受等越来越重要,公共建筑的根本功能就是被社会大众使用,因而其使用者的评价对公共建筑的存在和发展将发挥很大的作用。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主要是依据公共建筑使用者的个体主观感受,对公共建筑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这里的主观感受是使用者在使用公共建筑过程中感受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真实体验。在研究中,通过科学的手段把这些实际的真实感受进行量化,转化为指标,而后进行设计和论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以此来分析和判断公共建筑在使用者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对建筑环境进行改善,使之更加符合使用者的主观期望,同时也推动公共建筑在社会中的健康和持续发展。[1]

社会属性类公共建筑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分为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在具体的研究中,要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评价,这主要是由于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本身涉及到多种学科。高校体育场馆作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建筑,其研究方法可相互借鉴,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观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属性的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可以借用到高校体育场馆中,其他只要符合高校体育场馆属性的研究方法也可以借鉴。一般公共建筑的环境质量采用图像法、访谈法和问卷法进行评价;图象法是心理物理方法,是定性的方法,问卷和访谈是了解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问卷法中的结构式问卷是一种较常用的定量主观评价方法,问卷法和图象法均属于定性的主观评价方法。[1]本研究采用结构式问卷法,构建体育场馆环境评价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最后得到场馆使用者的主观评价结果。

2.2 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依据和内容

对高校体育场馆开展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基础是筛选和确定评价因素,通过构建评价因素集使得场馆使用者对场馆主观评价的内容具体化,具体到可以测量程度。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学者对社会类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素的论文,发现多数学者在对建筑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时,把使用者使用建筑的感受作为研究和评价这些建筑的重要内容,作为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因素进行分析。满意度反映了建筑使用者期望状态与建筑现实状态之间的实际情况,主要体现在建筑使用者在观察、了解、使用、回忆等与建筑有关的活动中获得的身体体验和主观感受,以及他们认为该建筑实际需求与期望需求的契合程度。美国学者以马兰斯和斯普雷可儿迈耶(1981)等为代表对居住性公共建筑进行研究时将满意度分解为以下因素:客观环境、主观体验、环境感觉、交通、绿化、设施、E-B互动关系、空气污染、噪声等;国内学者以杨贵庆(1996)、朱小雷(2005)和王青兰(1999)为代表对社区环境进行主观评价研究时将满意度分解为:“住房性能、环境、交通、公共设施方便度、社会网络活力、绿化、安全性、安全感、健康感、私密度、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方便性、趣味性”等等。[2][3]总结以上专家确定的主观评价因素,其中均涵盖:交通、配套设施、绿化景观、空气质量、安全、建筑性能等方面。另外,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主要文献数据库搜索未发现对体育场馆进行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研究文献,仅有学者朱小雷在2005年对体育中心进行了环境质量这方面的主观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参考了荒井一弘、朱小雷和石谦飞等学者构建的对居住环境、体育中心和商业建筑的评价因素,依据体育场馆专家和建筑学专家的访谈结果,笔者综合衡量,谨慎确定高校公共属性的大型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素(一级指标)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物质性能、空间感知、空间意象、文化特征、效益和安全。”[4]这里面有五个因素——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物质性能、空间感知、安全等是公共建筑常用的评价指标;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也是大学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将文化特性列入指标中;同时,高校大型体育场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大学发展与形象的标志之一,代表着高校的对外形象,因而其也是大学意象的重要元素,因此,空间意象被纳入评价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里;最后,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也是关键因素,大多场馆对外开放,对内相对自主经营,因而将效益指标也列入评价因素。

表1 高校体育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因子分析

在确定了一级指标后,通过访谈的方式,将每个因素的次级影响因素列为二级指标。通过专家问卷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调研和修订,使得指标更具有代表性。专家问卷包括体育学、建筑学专家和场馆使用者,第一轮是体育学、建筑学专家问卷,内容是对评价指标的整体性进行探讨,保留确定无误的有用指标,对一些遗漏的,不完整的指标进行添加和修补,废弃那些无用的指标;第二轮问卷主要是面向场馆运营、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专家和资深人士,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一步排名和调整。通过上述步骤,最终确定:一级指标8个和二级指标22个,并依据问卷对其进行权重分析(见表1)。评价指标的测量则是通过场馆的使用者依据其对体育场馆的主观满意度来对指标赋值。

2.3 评价数据的采集及方法

本文以天津地区不同区域的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大学的体育馆(体育馆1、体育馆2和体育馆3)为例,采用结构式问卷法调查和采集场馆使用者对场馆环境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在满意度的设计上,引导被调查者客观的根据其意见、态度和行为来对场馆的环境质量做出主观评价,参考李克特量表,利用语义学标度,依据被调查者的心理反应,将每个评价指标分为五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赋值为5、4、3、2和1。另外,为便于验证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在问卷的设计上还增加了一项:这三个场馆的总体评价指标和请被调查对象对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优缺点进行补充评价。

3 天津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应用研究

3.1 体育场馆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为天津地区的三个场馆:体育馆1、体育馆2和体育馆3。这三个体育场馆分别地处天津市南开区、东丽区和河东区的重要位置,均为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2013年东亚运动会的比赛场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前述运动会举办前,天津市政府和所属学校对这些体育场馆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虽然,这些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作用随承办体育项目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是其使用者和管理者对其环境质量的主观体验是一致的;另外这三个场馆地处于天津市三个不同的行政区内,因历史发展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三个行政区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选择这三个场馆能够覆盖从老城区到新建区以及繁华区到郊区的区别;另外开展调研的时间点选择在三个场馆均经历了学校体育、东亚运动会和大学生运会等重要活动和阶段后一段时间,这样选择样本,能代表天津高校体育场馆。

本文选择体育馆1、体育馆2和体育馆3作为主观评价对象,测量和度量它们在使用者使用后的环境质量主观评价,随机发放体育场馆内和周边的经常到体育馆进行体育活动的人,问卷共发放给常去体育馆体育活动的人数为300份,收回290份,回收率为96.7%。(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问卷发放基本情况

3.2 数据整理步骤

本研究的问卷在填写时为准确反映被调查者的心理反映,调查者指导被调查者使用语义学标度进行勾选。对原始数据进行审核和分析,首先是剔除缺答三个题目的问卷和随意问卷,即无效问卷;其次是赋值和编码,用李特克量表结构赋值指标,定量测量是用阿拉伯数字赋值编码(见表3)。最后,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保留有效数据,剔除无效的统计量。经筛选后,有效问卷为253份,有效率为87.24%。

表3 定类测量问题编码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均值分析

由表4总体上看,体育馆1各项目均值范围从3.20到3.89,场馆总体评价的均值是3.75;体育馆2各项目均值范围从3.32到4.53,场馆总体评价的均值是4.51;体育馆3各项目均值范围从3.49到4.17,场馆总体评价的均值是3.93。总体上看,体育馆2均值较高,体育馆3均值次之,体育馆1均值较低,这主要是因为体育馆2地处天津东丽区较为开阔和方便地带,不像体育馆1坐落在繁华地带,锻炼者停车不方便,场内外休息设施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场馆,整个体育馆给人的空间感觉是不开阔的;体育馆3各项目均值比较接近,场内外休息设施指标和场内外停车方便程度比体育馆1高,相比体育馆2低;体育馆2的停车方便度、场馆内照明亮度、场馆内通风效果、场馆内自然光线、场馆内噪声控制、空间开阔度、场馆运动气氛、场馆内的文化气氛、场馆的利用率和场馆内的防火设施总共10个指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场馆,这些指标主要涉及场馆的物质性能、文化特征、效益和安全方面。体育馆3在交通指标上明显占优势,无论是乘车的便利性,还是场馆周围的交通都比另外两个场馆要好,这是由于体育馆3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体育馆2坐落在高速公路旁边,但高速此处没设出口,交通有一定的不便性,体育馆1虽然在闹市区,但锻炼者进入学校又没有足够的停车位置,因此,他们只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给锻炼者带来不便。在空间感知上体育馆3和体育馆2明显高于体育馆1,体育馆3和体育馆2是近几年才建设的体育馆,其设计上相比较体育馆1(此馆历史比较久),前两个场馆在设计上更具现代气息,其几何美感和建筑造型更加突出。从空间意象上来看,体育馆2和体育馆3都具有较好的可识别性,在当地具有地标性建筑物的标志功能。生态质量方面,因体育馆1位于天津市中心繁华区和老城区,因而在空气质量、自然环境等这些建筑视觉景观指标方面比体育馆2和体育馆3低。

表4 天津三大体育场馆环境质量评价各个项目均值(mean)及与总体评价相关系数(r)一览

3.3.2 评价因子独立性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22个二级评价指标、总体评价指标以及定类变量(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见表5)。三个体育场馆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停车方便度(C2)、饮食购物设施配置(便利性)(C3)、场馆内自然光线等指标呈相关关系。这表明: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对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给予较多关注。

年龄与乘车便利性(C4)、空间整体几何造型(C13)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场馆的利用率(C21)呈比较相关关系。这表明各个年龄段的场馆使用者都比较关注场馆的交通便利性、场馆空间感知和场馆的效益。

收入水平与饮食购物设施配置(便利性)(C3)、乘车便利性(C4)、场馆适应多种文体活动的能力(C20)、场馆的利用率(C21)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场馆内外休息设施(C1)、停车方便度(C2)、场馆运动气氛(C18)、场馆内的文化气氛(C19)、场馆内的防火设施(C22)呈比较相关关系。这表明各收入水平场馆使用者均对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场馆安全和效益很关注,各收入水平场馆使用者也均对场馆文化特征和场馆的安全性能比较关注。

表5 三大场馆合并调查数据的卡方分析

文化水平与乘车便利性(C4)呈显著相关关系;与场馆内通风效果(C7)、场馆内的文化气氛(C19)、场馆适应多种文体活动的能力(C20)、场馆的利用率(C21)、场馆内的防火设施(C22)呈比较相关关系。这表明各文化水平的场馆使用者都很关注交通方便与否;各文化水平的场馆使用者均比较关注场馆的效益、场馆的物质性能、场馆的文化氛围、场馆的安全性能。

另外,不同年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场馆使用者对场馆的总体评价差异性较大,而性别与场馆的总体评价呈现不相关性。

3.3.3 相关性分析

从各场馆总体评价与22项指标评价的相关性上看(见表3):体育馆1的总体评价与“停车的方便度”的相关系数r=0.079,说明该场馆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与这个指标无关;体育馆2的总体评价与场馆内外休息设施C1、乘车的便利性C4、场馆周围交通C5、场馆座椅的舒适度C10、场馆的指示牌与标识物C11、空间感知C13 C14和空间意象C15 C16的相关系数r≤0.176,说明该场馆的总体评价与这些指标无关;而体育馆3的所有相关系数r≥0.204,说明该场馆环境的总体评价与所有二级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彼此不独立,由此看来体育馆3的设计比较均衡,符合建立的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另外,体育馆1的总体评价与场馆内防火设施的相关系数是r=0.253,说明该场馆总体评价与这项指标相关性比较高;体育馆2总体评价与停车的方便度系数是0.689、与饮食购物方便性的系数是0.364、与场馆的物质性能、空间开阔度、场馆的个性、场馆的运动气氛、场馆的效益及安全性能的相关系数是0.439、0.421、0.406、0.48、10.469、0.324、0.605、0.704、0.766、0.538, 说明该

表6 三大场馆环境质量评价的方差分析

场馆总体评价与这些指标相关性较高;在体育馆3的总体评价与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物质性能、空间感知、空间意象、文化特征、效益和安全的相关系数中,最小系数值的是0.255,说明该体育馆与这些指标相关性较高。以上分析说明,评价指标选择具有合理性,各体育场馆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同时也彰显出各大体育场馆自身的个性。

三个体育场馆评价指标方法分析见表6,三个场馆大多数指标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这符合场馆的实际情况,评价者对这三个场馆的总体评价也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问卷的区分度较好,指标体系比较合理,间接表明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体育场馆环境质量总体评价情况。

3.3.4 回归分析

本研究根据三大体育场馆的综合数据,自变量是二级指标,因变量是场馆环境总的满意度,用逐步回归法,在a=0.05水平,最终筛选出7个变量,方程如下:Y=0.143+0.218X1+0.186X2+0.126X3+0.149X4+0.136X5+0.126X6+0.118X7

其中:Y=场馆环境质量总的满意度,

X1=场馆的利用率C21 X2=场馆内的文化气氛C19

X3=场馆内自然光线C8 X4=停车的方便度C2

X5=空间整体几何造型C13 X6=场馆内噪声控制C9

X7=场馆适用多种文体活动的能力C20

(R2=0.589,P<0.01)

从回归模型我们发现:总体质量评价与场馆停车的方便度、场馆内的自然光线、场馆内的噪声控制、空间整体几何造型、场馆内的文化气氛、场馆适应多种文体活动的能力、场馆的利用率这7个因素关系较大,这说明使用者倾向于场馆的外观、场馆的交通便捷性、自然景观、是否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较高的利用率。

3.3.5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用模糊数学的原理,把那些在研究中边界不容易把握、因素不容易量化、多个因素需要隶属等级研究的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5]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指标性质符合模糊综合评价的特点,把这些指标的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所评价事物的现状。

3.3.5.1 确定评价对象集

用P表示三个体育馆的环境质量

3.3.5.2 建立评价因子集

U={U1,U2,U3,……U8}={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物质性能,空间感知,空间意象,文化特征,效益,安全}

3.3.5.3 建立评价集

V={V1,V2,……V5}={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 }

3.3.5.4 确定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使用层次分析法求得;二级指标的权重使用因子分析法按单因素求得。

3.3.5.5 确定隶属度函数

利用三角形模糊分布图形,依测量所采用的五级语义学标准,确定隶属度函数如表7。

表7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3.3.5.6 多级模糊评价结果

在确定了影响体育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八个因素后,对这八个因素的子因素进行分析。先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八个因素,在一级模糊综合评判八个因素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具体如下:

体育馆1的公共服务设施一级评判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

R1=rij= 0.022 0.109 0.554 0.283 0.033

0 0.054 0.467 0.413 0.065

0.022 0.109 0.337 0.478 0.054

用因子分析法求得权重系数为A1=(0.35,0.25,0.40),采纳加权平均模型,用(· ,+)运算,总括评判结果B1为:

B1=A1○R1=(0.0165 0.09525 0.44545 0.3935 0.0494)

归一化结果:B1=(0.017 0.095 0.445 0.394 0.049)

用上面的方法做B2~B8的归一化结果,拼接八个因素一级评判结果得单因素类评判矩阵,再进行二级综合评价,最后归一化这些结果,得出:

A=(0.057 0.043 0.352 0.435 0.113)

体育馆1的综合评价分值为:

V=(1×0.057+2×0.043+3×0.352+4×0.435+5×0.113)=3.504

由表8可以看到三大体育场馆的体育馆2和体育馆1的综合评定都为E2级,为较好的环境水准;体育馆3的综合评定为E3级,相对前两个体育馆,其环境水准要低一级。体育馆2和体育馆1的综合评定都为E2级,在八大指标中物质性能B3、效益B7和安全B8三个指标都达到了E2级,体育馆1这三项指标值都略高于体育馆2,体育馆2的公共服务B1和交通服务B2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体育馆1,体育馆1的空间意象B5和文化特征B6这两项指标明显高于体育馆2;体育馆3的综合评定为E3级,八大指标值都处在E3级上,各项指标分值也处于较低的位置。

表8 三大体育场馆环境质量分值及等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思想与方法能在高校体育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中进行应用和推广。在用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者的隐性心理标准时,适当结合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评价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和判断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观环境质量在满足场馆使用者主观方面存在哪些优点与缺点。高校体育场馆是属于公共建筑范畴内的公共建筑,只是在功能上面对的使用者比公共建筑的使用者更加纯粹一些——体育相关的使用者,而其他公共建筑使用者更为广泛一些,故这些思想和方法能应用在高校体育场馆中。

4.1.2 高校体育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指标是依据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方法中的结构问卷法和高校体育建筑的实际特点进行设计的,这些指标是公共服务设施(3因素)、交通(2因素)、物质性能(7因素)、空间感知(2因素)、空间意象(2因素)、文化特征(3因素)、效益(2因素)、安全(1因素)共8个。

4.1.3 对体育馆1、体育馆2和体育馆3这三个场馆研究,得出:体育馆1和体育馆2环境质量都是环境E2水平,体育馆3环境质量是E3水平,不论三个体育场建筑水平同与不同,他们的优势与劣势都是不尽相同的,比如:由于年龄思维因素和收入的因素使评价者对体育场馆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有差异;到场馆的乘车便利性、场馆的效益、场馆安全、绿化景观、等指标对评价者使用场馆影响较其他指标更大。

4.2 建议

4.2.1 本研究是把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高校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中。在思想方面,把握高校体育场馆属于公共建筑这一属性;在方法上,主要采用结构式问卷法。但高校体育场馆还具有区别与一般公共建筑之外的其他属性和特点,在以后的研究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在研究方法上,也可以运用自由访谈法、图像法等,这样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结果会更加丰满和完善,也可以进一步完善结构式调查问卷,取得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建议。

4.2.2 高校大型体育场馆不仅具有公共属性,还具有体育教学的属性,本研究主要考虑其公共建筑属性,参考学界相对成熟的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主观评价思想和方法,促进体育领域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主观评价方面的研究。如果能在其他属性上开展充分的调研和比较,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的环境质量主观评价将更加全面和系统。

4.2.3 本研究中选取的体育场馆都是位于天津地区的高校,且都举办过大型运动会,其具有相似的受众,尽管他们位于不同城区,但其环境质量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下一步可以考虑体育场馆的地域性和项目性,开展对社会大型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场馆,甚至是跨地区和跨类型的体育场馆的对比研究,使得研究更有纵深感,才能进一步完善包含高校体育场馆在内的大型体育场馆环境质量主观评价体系。

4.2.4 本研究中选取的体育场馆均为高校体育场馆,如果能将高校体育场馆与同地区社会类公共体育场馆的环境质量在主观评价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将能更好的印证本研究使用思想和方法的适用性和完善本研究的结论。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环境质量体育馆
建筑装饰材料与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公共建筑年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公共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调研分析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迷宫弯弯绕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日本2016年度公共建筑木材使用量约增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