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共『第一次握手』

2021-03-01罗海曦

党史文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孙中山国民党革命

□罗海曦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标志正式形成,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人们常常把这次国共合作称作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握手”。

中国共产党是“国共合作”第一推动力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曾经创造出世界上独领风骚、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进行了长期英勇顽强的斗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的先进分子经历80多年的反抗斗争和救亡运动,但屡遭挫折和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革命就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开始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1922年1月,《先驱》发刊词明确指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肩负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为推进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进行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工作。

国际上,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企图进一步宰割中国。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肯定美国提出的“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和“中国门户开放”原则。其实质是在确认美国所占优势的基础上,由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联合统治和共同控制,并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在国内,由列强分别控制的各派军阀矛盾加剧,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中国陷于极度混乱、战乱绵延的境地。

在中国共产党人观察和分析革命形势的关键时刻,共产国际于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包括共产党员14人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部分代表得到列宁的接见和指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根据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和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制定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团结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打倒列强,除军阀”随即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呼声。

为了贯彻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了9个决议案。其中,《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号召全国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商具体办法。这是党最早提出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和主张,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关于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的规定,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准备。

1922年8月,为了贯彻共产国际关于党内合作的决定,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会上发生很大争论,据与会者回忆,李大钊基本上赞成共产国际的意见。他认为有条件地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少数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为两党合作的桥梁,是实现中共二大既定政策的好办法。西湖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中,李大钊发挥重要作用。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把党的二大关于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会议的中心议题定为讨论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于本年1月12日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个革命阶级联盟的可能性,并强调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但没有明确提出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根据马列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迅速形成。

孙中山为“国共合作”敞开大门

在1900年以前,中国的多次社会运动对于冲击清朝统治都是有意义的,但是他们都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主张。孙中山在甲午战争的失败中放弃以和平方式改良朝政的幻想,从成立兴中会开始就把革命的矛头对准君主专制制度。他说,不管是满族人做皇帝还是汉族人做皇帝,都要推翻它。推翻皇帝的武器就是民权主义,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905年同盟会成立以后,他又全心全意地来宣传、组织、鼓动当时的中国人同封建专制做斗争。孙中山提纲挈领地提出:民族独立、民主政治、民生幸福三个基本问题,并且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合影

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悲惨的境遇也没有改变。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不久,又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政权很快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窃取,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宣告失败。孙中山以其不屈的精神领导“讨袁”“护国”“护法”等斗争,“要将辛亥革命未了的事业做个成功”,“中国革命还没有成功,所以革命要一直下去,到成功然后止。”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到暗杀,伤重致死。4月,袁世凯向帝国主义列强大举借款,在财政上有了后盾,便先后下令罢免国民党员李烈钧、胡汉民和柏文蔚三位都督,出动武力南下。孙中山、黄兴被迫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进行“二次革命”,不久遭到失败。孙、黄成为被通缉的“暴徒”,再次被迫流亡海外。

孙中山没有军队,缺乏实力,只有寻找合作伙伴,利用军阀反对军阀。1917年7月17日,孙中山借助陆荣廷、唐继尧等西南军阀势力,率章太炎、朱执信、廖仲恺、陈炯明等人南下广东,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护法军政府,并就职大元帅。孙中山力主北伐,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西南各省军阀只是借助孙中山的影响,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顺时势以保地盘”。此时的孙中山在西南各省军阀的要挟和夹缝中举步维艰,当他深刻地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后,不得不愤而辞职,前往上海。1920年10月,粤军挥师西进,一举击溃占据广州的军阀陆荣廷、莫荣新。此后,孙中山才得以从上海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发起第二次护法运动,并于1921年5月5日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2年8月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又被迫避居上海。如毛泽东所说,孙中山绝望中遇到了共产党。孙中山刚到上海不久,中国共产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李大钊在上海找到孙中山,谈国共合作,取得一致看法。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大体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国民党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创建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民国建立后,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二次革命”期间组建中华革命党;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但仍未能改变组织松散、软弱无力的状况。在几经挫折后,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内许多人日趋腐败,中国革命必须改弦易辙。孙中山一方面联合部分滇军、桂军等军阀势力组成讨贼军;一方面目光向外,获取俄国援助,以俄为师,联俄联共,重塑国民党,“改组党务,创立党军,宣传党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接受列宁领导的俄共(布)、共产国际和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再度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从1922年9月起,他便依靠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进行各项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2年年底,李大钊应孙中山之邀请,赶赴广州,积极帮助他完成改组国民党及筹备国民党一大的工作。1923年10月初,应孙中山的邀请,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鲍罗廷是一个富有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的人。孙中山聘请他担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又聘为政治顾问。苏联政府还给予孙中山的广州政府军事和物资援助。孙中山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写道:“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1924年1月20日到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共产党员谭平山代表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

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方面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以后,全国的革命力量汇集到广州,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李大钊和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为“国共合作”巩固基础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7月,在广州沙面租界爆发数千名工人参加的政治大罢工。这年7月起,国共两党在广州开办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由共产党人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

为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明确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强调工农联盟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建党以来尤其是国共合作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重大进展。

与此同时,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群众运动进一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组织的工人约54万人。在广东,已有20余县成立农民协会,会员达20多万人,并建立全省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推动和影响下,各地学生联合会也十分活跃,会员有数百万人。这些有组织的群众已经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觉悟,为即将来临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党的四大结束不久,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临终之际,他在《遗嘱》中明确指出,为了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共产党人发表许多论述孙中山革命思想和革命事业的文章,对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中国共产党的诚挚朋友表示深切的悼念和敬意。国共两党组织各界人民举行哀悼活动,广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形成一次规模巨大的革命宣传活动。大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了。

错综复杂的革命斗争又把许多缺乏现成答案的新问题提到共产党人面前: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是怎么样的?无产阶级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农民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无产阶级怎样在国民革命中实现自己的领导权?五卅运动前后,党的领导人在及时总结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把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925年5月1日至7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大会通过《中华全国总工会总章》,宣布取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全国的工会,加强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日本资本家枪杀带领工人冲进工厂要求复工的共产党员顾正红。28日晚,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30日发动学生和工人到租界内举行大规模的反帝示威活动。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援助纱厂工人的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数十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以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民众的事件。

五卅惨案激起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多年来深埋在中国人心里的对帝国主义的怒火一下子迸发出来,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为了加强对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专门机构。6月1日,成立由李立三任委员长的上海总工会,同时成立具有联合战线性质的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作为运动的公开指挥机关。瞿秋白主编的《热血日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对推动五卅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6月11日,上海举行群众大会,到会的有20多万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各阶层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北京、广州、南京、重庆、天津、青岛、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矿区,都举行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和罢工、罢课、罢市。汉口参加游行示威的群众行至公共租界时,英国水兵开枪射击,打死数十人,重伤30余人。汉口惨案进一步激起全国民众的愤怒。五卅运动期间,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运动,从通商都市到偏僻乡镇,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怒吼声。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运动浪潮,以不可遏制的浩大声势迅速席卷全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它冲破长期笼罩全国的沉闷的政治空气,大大促进群众的觉醒,显示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它使党初步积累了领导反帝斗争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很大发展。党员从1925年年初的不足1000人,到年底已发展到1万人,增加10倍。不少原来没有党组织的地方建立了党组织,如云南、广西、安徽、福建等。党在斗争中得到很大锻炼,团的组织和团员队伍也快速发展。

五卅运动后,共产党人对革命性质问题作了更进一步的探讨。毛泽东、瞿秋白都发表了重要文章进行探讨。尽管这时共产党人还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但是他们已开始从时代条件、革命的领导力量、斗争目标等根本问题上,把这个革命同以往的民主革命区别开来,为后来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

五卅运动时,民族资产阶级最初曾积极参加反帝斗争并发挥过重要作用,以后却妥协动摇,充分表现出它在政治上的两面性。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使工人阶级陷于孤立,更说明农民斗争是国民革命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民是工人阶级最需要最靠得住的同盟军。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第一次在党内提出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年12月,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宗明义地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篇文章代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问题的认识水平。

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方,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决定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由共产党员苏兆征担任委员长,处理罢工事宜,对香港实行封锁。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支持下,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之久。有组织的罢工工人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

北伐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重要成果

毛泽东指出,“北伐就是打破袁世凯和他遗留下来的军阀体系”。辛亥革命没有打破袁世凯和他遗留的军阀体系,而这个体系是被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国民革命打破的。

在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黄埔军校开学,孙中山兼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11月,旅法归来的共产党员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从各地选派党、团员和革命青年到黄埔军校学习。在第一期学生中,有徐象谦(徐向前)、陈赓、蒋先云、左权、许继慎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五六十人,占总数的1/10。

在五卅运动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下,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汪精卫当选为主席,鲍罗廷被聘为高等顾问。国民政府成立后,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粤军、湘军、滇军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共6个军、8.5万人。周恩来等担负起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在此前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消灭盘踞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部和广东南路的军阀邓本殷部,并平息滇军、桂军在广州发动的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

1925年10月,广东国民政府组织了讨伐陈炯明叛军第二次东征。10月1日,东征军从广州向东江地区进发,主要以国民革命军第一、第二军为骨干,编为三个纵队,总兵力3万多人。蒋介石兼任总指挥,周恩来兼任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苏联军事专家罗加觉夫、切列潘诺夫任顾问。

14日,东征军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号称“固若金汤”的惠州城,取得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第一个辉煌军事胜利。此役,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东征军共歼敌2000余人,而自身也伤亡400余人。它有力证明了共产党员的勇猛顽强和牺牲精神,也证明“国共合作”对于国民革命军的重要作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主要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其兵力达70万人。这时,国民革命军除广东原有的6个军外,增加了新归附的第七、第八军,共有10万人左右。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本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

在沿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北伐军势如破竹。到9月6日、7日,两湖战场的北伐军分别占领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全歼吴佩孚部主力。江西战场的北伐军也于11月初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福建方面,12月上旬不战而下福州。北方冯玉祥部于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组成国民军联军挥师南下,11月间,已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到1926年年底,国民革命军已控制了除江苏、浙江、安徽以外的南部各省。国民军联军也已控制西北地区,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军。北伐战争胜利的大局已定。

北伐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能够集中力量共同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军的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还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使北伐军所到之处,都能得到广大工人、农民和其他革命群众的直接支援。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工农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起来。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广大农村,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农民建立自己的政权和武装,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把统治几千年的封建特权和土豪劣绅打得落花流水,真正做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的局面。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同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为重点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的会员从40万激增到200万人。到1926年11月,湖北农民协会会员激增到20万人,江西农民协会会员也达5万多人。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城市工人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仿效省港大罢工的做法,组织工人武装纠察队。一些城市相继举行罢工,大都取得胜利。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上海工人两次发动的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革命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群众性的反帝斗争蓬勃开展,推动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1927年3月21日,当北伐军推进到上海近郊时,英勇的上海工人在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等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领导下,发动总罢工,随即转为武装起义,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经过30多个小时的战斗,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地区,并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次起义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屯兵上海南郊的北伐军开进市区。3月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

国民党右派叛变导致“国共合作”破裂

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股向着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的同时,一股反革命逆流也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的派别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步复杂化。

国民党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在它内部,有一批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左、中、右三派一直围绕着坚持还是反对国民党一大的政治纲领,坚持还是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展开着激烈斗争。其左派代表工农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彻底扫除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统治的国家;中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推倒北洋军阀之后,建立民族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右派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力图利用工农的力量,由自己取代北洋军阀建立地主买办阶级的统治。1925年六七月间,同蒋介石有密切关系的戴季陶以理论家姿态先后出版《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小册子,宣扬阶级调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要求已经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脱离一切党派,作单纯的国民党党员”。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共逆流也在滋长。更为严重的是,表面赞成联俄容共、骨子里坚持反共的蒋介石因在创建黄埔军校和统一广东根据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谋取主管军事的权力,其影响和地位已大大增强。他开始加强对共产党的限制,反共面目越来越明显。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使国民党右派在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占了优势。3月18日,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奉命派中山舰到黄埔后,立刻谣言四起,说是要劫持蒋介石。3月20日,蒋介石以所谓中山舰事件为借口,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李之龙,监视并软禁大批共产党人,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办事处,使共产党员被迫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所谓《整理党务案》。由于中共中央的妥协退让,《整理党务案》获得通过,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和代理部长的共产党人都辞去职务,蒋介石却担任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兼军人部部长,随后又当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掌握最高权力的人物。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未能遏制革命阵营内部的危机。蒋介石进一步加紧对军队和政权的控制,实力迅速膨胀。帝国主义列强认定蒋介石等所代表的势力同样是反共的力量,开始对他们进行拉拢。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的反共面目公开暴露出来。他提出要把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到北伐军总司令部所在地南昌,以便置于他的直接控制之下。在他的指使下,赣州、九江、安庆等地都发生杀害共产党人和捣毁总工会、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党部等严重事件。南方革命阵营分裂的明朗化,表明蒋介石右派集团的公开叛变只是时间问题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向革命群众举起屠刀,发动反革命政变。随后,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也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仅广东一地被捕杀者就达2000多人。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大会未能对武汉政府和国民党作出正确的分析,未能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潮,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距离。

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公开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第一次握手”既有成功经验又有惨痛教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国共两党合作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震慑了帝国主义列强,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宣传了共产党的纲领,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受到一次革命锻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诠释补充拓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论述。《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在分析19世纪中期的法国、瑞士、波兰、德国的工人阶级的斗争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

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的命题。这是当时一切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们所赞成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开始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只要他们反对帝国主义,他们的革命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就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无产阶级的任务在于不忽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而和他们建立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统一战线。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在这一时期,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成了国共两党和各个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他认为,“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两个主义结成了统一战线。以阶级论,则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孙中山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还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然而,必须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引领革命由最低纲领的成功走向最高纲领的实现。忽略了这个根本目标,必然造成严重恶果。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对蒋介石的阴谋活动有所觉察,力图巩固革命成果;但共产国际仍对蒋介石抱有期望,不赞成同蒋破裂。遗憾的是,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并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受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革命遭到失败就难以避免了。

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个沉痛教训是,必须时刻保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一刻也不能够放松。

五四运动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和整个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彻底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而土地革命的实行,则是中国共产党单独进行的。

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产阶级,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所以,虽然处在帝国主义时代,他们也还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反对本国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可以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它们所愿意反对的敌人。这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旧俄帝国的资产阶级的不同之点。同时,由于他们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异常软弱的,又保存着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即使在革命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分裂,并且他们同农村中的地租剥削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就不愿和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更加不愿和不能彻底推翻封建势力。这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问题、两大基本任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解决。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不能不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肩上。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成功,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我们迈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惨痛教训是,我们不但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政治路线,而且需要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军事路线。

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的。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从此,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发展路径。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推动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不断提高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全面加强新时代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使之成为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孙中山国民党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快过关了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