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十载厚积薄发 新时代守正创新

2021-03-01燕玺

国际传播 2021年6期
关键词:俄语头条中俄

【内容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创建80周年,而我国的对俄传播事业发展至今也已有近7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寄送节目到播出广播节目,再到上线网络电台和移动客户端,对俄传播始终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记录并讲述了中俄关系发展的一个个历史瞬间和精彩故事。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对俄传播应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整合资源配置,创新传播手段,坚持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传播中俄关系发展对两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对俄传播;“中俄头条”;新媒体;前沿技术

2021年6月,为配合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2020—2021年中俄科技创新年”①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CGTN俄语部策划并制作了由两国虚拟歌手共同演唱的歌曲《出发向未来》。其中,虚拟歌手娜娜(Alena,俄文名:Алёна)由总台CGTN俄语部联合中俄两国科技企业,运用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智能语音合成等前沿技术共同打造。歌曲在“中俄头条”双语移动客户端首发,并在境内外社交媒体转发,引发中俄两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强烈反响。歌曲全球阅览量累计达5500万次,在俄罗斯最大的社交媒体——接触网(VK)上的视频播放量超过160万次,创造了中国媒体在该平台上视频播放量的最高纪录。

移动客户端、虚拟人物、人工智能……这些前沿信息技术在对俄传播中的运用,反映了对俄传播在近70年风雨兼程、积淀历史的基础上,勇立时代潮头、锐意创新的新格局、新气象和新活力。

一、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我国对俄传播事业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4年。为了配合当时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中苏广播合作协定》于1954年8月21日在莫斯科签订。协定内容共十条,其中提道:“中国广播电台同意为苏联广播电台准备专门的俄语广播节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在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成就,文化、科学技术和艺术发展的成就,以及重大的国际事件。”①《中苏广播合作协定》的签订对中国国际广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对外俄语广播的创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按照协定,俄语部制作的节目于1954年12月24日开始试播,1955年1月正式在莫斯科电台播出。寄送节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得到了当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的支持。例如,当时的节目中曾经录制了宋庆龄、董必武、叶剑英、郭沫若、梅兰芳、齐白石等对苏联听众的讲话。②俄语寄送节目在苏联播出后,在听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听众来信数量逐年上升。1959年,来信总数达到了13000封。

1961年年底,中央广播事业局党组决定开办寄送节目之外的俄语广播节目,并拟出节目方案上报中央,得到批准。同年12月20—24日,从北京播出的对外俄语广播节目试播,1962年2月25日正式开播。

此后数十年,对外俄语广播根据中央领导“国家不同,做法也不能一样”③的指示,紧紧围绕主题主线,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坚持从受众需求出发,有的放矢,开设了《教汉语》《友谊桥》《听众信箱》等一大批听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栏目。

1999年,国际在线俄文网正式上线,对俄广播实现了互联网线上广播,从此进入了无线广播与在线广播“两条腿”走路的新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快速发展,两国广播界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对俄广播根据中央对中俄关系发展的政策方针,在节目中进一步突出中俄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力求加深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同时,除了日常节目之外,对俄传播开始有意识地加大业务拓展力度,策划、组织大型媒体活动,加强国际联系与合作,开设网络电台探索新媒体传播等。这些都为构建新时代对俄传播新格局、展现新气象、激发新活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進媒体融合发展,突破对俄传播落地难的瓶颈

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对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和习惯不断变化。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更好地适应国际传播格局的发展变化,对俄传播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媒体,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2017年7月3日,在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夕,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联合打造的“中俄头条”双语移动客户端正式开通上线。“中俄头条”既是两国主流媒体合作开发的首家中俄双语移动客户端,也是落实2016年在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的《共建移动融媒体平台的合作协议》的具体成果。

“中俄头条”客户端集合中俄两国主流媒体优势资源,依托新媒体技术以及双方的新闻生产和信息整合能力,为中俄民众提供双语资讯、音频、视频、在线翻译、电商、旅游查询、最新中俄科技信息查询等多元化服务,具有定位精准、内容多元、使用便捷、智能集成等显著特点。通过中俄联合运营团队的共同努力,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合作伙伴,都能享受丰富精彩的内容体验和便捷、智能、实用的拓展服务。

“中俄头条”客户端的推出,符合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对深化两国务实合作,提升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作用。依托新媒体技术手段,“中俄头条”客户端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对俄传播落地难的瓶颈,实现对俄全境甚至更多俄语国家的覆盖。这一项目既是落实中俄两国元首关于“继续办好媒体交流年活动”①这一共识的具体举措,又丰富和充实了中俄媒体交流年的合作成果,标志着中俄主流媒体合作进入新阶段,因而受到中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鲍里斯·季托夫表示,“中俄两国旗舰媒体联合开发资讯类应用是俄中关系的重要里程碑。”时任俄罗斯总统顾问谢尔盖·格拉济耶夫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手机日益成为中国民众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这一趋势在俄罗斯也逐渐显现。应该说,‘中俄头条’是两国媒体合作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而先进载体与先进技术的结合使这项合作成果非凡。我希望,‘中俄头条’的用户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②

三、以新兴媒介为发力重点,坚持舆论斗争与“好感传播”并重

“中俄头条”客户端的推出,除了填补我国对俄传播在移动新媒体领域的空白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抓手,发力新兴媒介,构建更加立体全面的对俄传播新格局。

近年来,特别是总台组建后,对俄传播在不断优化完善节目内容建设的同时,依托“中俄头条”客户端等自有媒体平台策划推出系列精品产品和活动,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传播布局。本文开篇提到的虚拟人物娜娜正是对俄传播在总台“5G+4K/8K+AI”发展战略引领下的最新成果。

作为“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下的国家级项目,虚拟人物娜娜的诞生凝聚了两国创新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是中俄交往史上首个由双方合作打造的完整虚拟人物。而由总台CGTN出品、中俄两国虚拟歌手共同演唱的中俄科创合作主题歌曲《出发向未来》,也是两国交往史上首支由虚拟歌手合作演唱的歌曲,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该项目以流行文化为载体,旨在传递中俄两国历久弥新的友谊和睦邻友好的理念,契合两国社会各界,尤其是“Z世代”群体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着力促进两国科技交流和民心相通。两国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虚拟人物娜娜已成为推动中俄友好和跨国“好感传播”领域的创新IP。

多年来,对俄传播始终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策划实施系列媒体活动,如“中俄友谊之旅”大型多媒体跨境采访活动、“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曲大赛”、第16届世界俄文媒体大会、“丝路中俄”全媒体采访活动、“点赞上合”大型跨国互动活动、“谁是普京粉?”线上互动、“乐动中俄”全媒体跨国创意活动等。其中,“乐动中俄”活动效果最为突出。

2019年5月底,在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为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总台联合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共同策划实施了“乐动中俄”全媒体跨国创意活动。“乐动中俄”活动借助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技术,设计制作了360度全景虚拟献礼场景,并推出了“大舌音挑战”“中俄名画模仿大晒”“夜聊”等系列线上互动,给中俄两国民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活动上线后,迅速在中俄两国社交媒体上引发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点阅互动量达10.1亿次,征集到中俄两国各类献礼创意作品超过1800万条。如此大规模、高参与度的互动活动,在中俄两国民间交往史上尚属首次,创造了两国民间交往新纪录,书写了两国民间交流史的新篇章。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大剧院共同出席中俄建交70周年纪念大会并观看文艺演出,在此期间两国元首共同观看了“乐动中俄”人文交流主题活动短视频。①

自2010年以来,对俄文化传播品牌项目《你好,中国》以全媒体形态登陆俄罗斯国家级电视、广播、平面及网络主流媒体,截至2021年已播出八季,累计收看人数突破6亿人次,在俄罗斯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潮,得到中俄两国多位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此外,俄语部自2012年开始与《俄罗斯报》合作在俄出版发行双月刊俄文杂志《中国风》,到2021年全年发行量已达到36万册。

在探索“好感传播”新途径的同时,对俄传播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推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力的言论类产品。例如,与《俄罗斯报》联合开设《中俄锐评》专栏,双方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创新媒体合作模式,为两国关系全方位發展助力,向国际社会传播公平、正义之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刻意抹黑,《中俄锐评》栏目紧跟全球防疫抗疫形势和舆情变化,连续推出40余篇评论报道,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对美国政客抹黑中国的言论进行有力批驳,深度报道中俄共同抗疫的努力与合作。多篇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次。《习近平在关键时刻发出战“疫”决胜令》《携手抗疫 中俄树立国际合作典范》《面对疫情,中俄经贸逆势上扬》《世界应共同抗疫而不是推诿甩锅》等评论报道在“中俄头条”客户端和《俄罗斯报》官网首发后,被俄新社、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哈萨克斯坦实业报》、《参考消息》等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

可以说,不同主题、不同形态、不同渠道的内容产品,融会贯通于对俄传播新媒体平台,并与境内外其他社交媒体形成呼应,共同构建起以移动互联、融合发展为特点的新时代对俄传播格局。

四、进一步完善对俄传播体系,有效提升国际话语权

2019年6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高度评价中俄建交70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一致同意秉持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②这正是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对俄传播应遵循的方向。

当前,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中国的国际传播面临严峻挑战,但这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对俄传播近7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应充分认识到中俄携手合作对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作用,在已有对俄传播整体格局基础之上,发掘新潜力,激发新动能,进一步完善中国与俄罗斯媒体的合作传播,有效提升国际话语权。

首先,继续紧紧围绕元首外交,不断唱响时代强音。在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中俄连续举办国家级“主题年”活动,不断发出中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引领树立新时代的中俄国家形象,积极推动中俄两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取得历史性提升,更为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对俄传播应紧紧围绕中俄元首外交活动,创新媒体合作新方式、新渠道、新内容。

其次,以先进技术为引领,坚持新媒体领域的创新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理应在国际舆论斗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借力新媒体技术手段,扩大“5G+4K/8K+AI”等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实现中俄媒体信息互联互通,将为促进两国民众相知互信搭建高效平台。当前,俄罗斯媒体资源正在进行调整,以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为主的对外传播机构,正在实施新的全球传播战略。中国媒体也理当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完善对俄传播战略布局,提升传播质量和实效。

最后,巩固合作传播机制,提高对俄传播的针对性。应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新的发力点,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两国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两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应持续提升合作传播项目的务实性和前瞻性,以效果为导向,切实加强合作传播的针对性。事实上,如何用受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化解跨文化传播中的种种障碍,是国际传播中亟须破解的难题。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习惯大不相同。比如,美国受众倾向于通过个性化鲜明的评论来获取信息,而俄罗斯受众则更喜欢事实讲述式的报道。因此,应秉持“一国一策”原则讲述中国故事,努力构建多元、丰富、新颖、具有针对性的对外传播体系,巩固与俄罗斯媒体的合作传播机制,同时基于事实和真相不断强化观点类传播,从而提高对俄传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对俄传播新格局。未来,应紧紧抓住对俄传播的有利时机,整合资源配置,创新传播手段,坚持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与俄罗斯主流媒体的全方位合作,进一步传播中俄关系发展对两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林凌)

作者简介:燕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俄语部制片人、“中俄头条”客户端内容总监。

①李满、杜尚泽:《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 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人民日报》2019年6月6日。

猜你喜欢

俄语头条中俄
微头条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