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的效果对比*
2021-02-28宋叶华陈慧宝林秀洁黄礼传刘恒
宋叶华 陈慧宝 林秀洁 黄礼传 刘恒
帕金森病属于临床多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姿势步态异常、运动迟缓、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还可合并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中晚期容易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1-2]。中老年人群为帕金森病多发人群,一旦患病对其生命健康可造成极大的损害。当前临床常用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但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脑内多巴胺代谢可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导致临床应用受限[3]。此次研究纳入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66例,纳入患者为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治疗,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对比和分析患者应用多巴丝肼联合喹硫平或奥氮平治疗的效果,汇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66例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纳入标准:(1)病情与中国医师协会相关诊断标准(2020年)相符[4];(2)精神障碍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5];(3)入组前1周未服用过其他药物。排除标准:(1)近期(入组前1个月内)服用过对锥体外系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或者接受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2)有恶性肿瘤病史;(3)合并严重脑外伤或者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4)恶性贫血;重度感染;(5)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6)合并失语等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了解此次研究方案及研究目的且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通过。将所选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包括男18例,女15例;年龄53~89岁,平均(67.45±2.17)岁;帕金森病病程1~13年,平均(5.42±0.3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55~87岁,平均(66.49±2.15)岁;帕金森病病程1~11年,平均(5.37±0.3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帕金森病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多巴丝肼(生产厂商: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口服治疗,初始服用剂量为125 mg/次,3次/d,用药后1周可根据患者用药效果调节用药剂量,每日最大用药剂量为 250 mg/次,3 次 /d。
对照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奥氮平(生产厂商: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5~10 mg/次,2次/d,连续用药8周。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喹硫平(生产厂商: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42)治疗,治疗首日用药剂量为50 mg,根据患者用药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逐渐增加用药剂量直至有效剂量范围,初始服用剂量为50 mg/d,2次/d,逐渐增加用药剂量至300 mg/d,2次/d,最大用药剂量不可超过600 mg/d。可根据患者耐受性及用药后反应情况调整用药剂量,连续用药8周。
观察患者用药期间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等改善情况,及时评估用药效果并对用药剂量做出适当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用药效果,通过减分率进行评估,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治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50%≤减分率<75%;进步:25%≤减分率<50%;无效:减分率<25%[4]。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2)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 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总分为56分,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越好则分值越低;应用PANSS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精神状态,患者精神状态恢复效果越理想则分值越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定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总评分为30分,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则分值越高[5]。比较两组用药前后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3)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直立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嗜睡及便秘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组内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比较[分,(±s)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PANSS评分及MoCA评分比较[分,(±s) ]
?
2.3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直立性低血压、窦性心动过速等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且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当前,临床尚不能对该病发病机制做出确切解释[6]。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使得多巴胺受体发生增敏反应,机体多余多巴胺与出现增敏现象的中脑边缘叶D3、D4受体结合后产生精神病性症状,故而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药为精神障碍生成的重要危险因素[7-8]。但是,当前多巴胺受体激动药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情治疗中,因此,帕金森病伴发精神障碍的重要诱因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
当前,临床针对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治疗原则为在不会对患者运动症状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减少抗帕金森病情药物应用剂量或者完全停用,若患者精神障碍改善效果不佳则加用抗精神病药物[9-10]。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对5-HT2受体发挥阻断作用并对多巴胺释放产生刺激作用,有助于增高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从而可同时取得减轻患者运动障碍及精神障碍的治疗目的[11-12]。
此次研究中,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曾志金[13]研究中,应用喹硫平治疗的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应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6%,可知,喹硫平与奥氮平均能够取得确切疗效。治疗后观察组UPDR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组对比可知,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多巴丝肼联合应用喹硫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奥氮平。奥氮平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病症治疗中,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由氯氮平分子结构改造发展而来,可对中脑边缘的DA通路发挥选择性作用,认知功能改善效果理想。作为临床常用第二代抗精神疾病药物,喹硫平能够对5-HT2受体及多巴胺D2受体产生针对性的阻断作用,可使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获得改善,被广泛应用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病症治疗中[14-15]。喹硫平5-HT受体激动作用较强,可通过调节5-HT及DA等多重途径使患者认知功能及阴性症状得到改善,而且由于喹硫平对多巴胺D2受体阻断作用相对较弱且能够迅速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6-17]。
综上所述,喹硫平和奥氮平在帕金森病合并精神障碍治疗中均能够取得确切的效果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但是与奥氮平相比,喹硫平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更加理想且不会增加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