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021-02-28张静
张静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抓住传统文化因素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正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策略
一、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价值
从宏观层面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材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作为文化的载体工具和构成要素的语文教材,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势。
二、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学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读考题与考题专项训练上,在课堂上无法将传统文化讲明白、讲透彻。尤其是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教师大都只让学生朗读背诵、识记书下注释和主题思想,对于古诗文中涉及的作者身世、境遇及历史背景、典故出处等几乎不加以讲解、拓展,以致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未能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传统文化的观照。加之外来文化的引入,许多学生越来越疏远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枯燥无味,特别是在“死记硬背”“刷题训练”的碎片化课堂教学中,不愿去探索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意蕴,甚至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失语与冷漠。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一)在阅读教学中,感知传统文化之美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渗透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与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以诵读为外在形式,立足文本,同时注重向课外延伸拓展,促进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情趣,感知传统文化的情愫,共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1.诵读经典,探究文化的情趣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句话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立足文本,感知文化的情愫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对话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用好教材,从具体的篇章入手,和学生一同去感知文章中的文化情愫。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之美
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写作素材,阅读经典,厚积薄发,创新运用文化素材,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作文的语言水平,丰富学生作文的情感内涵。
1.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写作素材
为解决当代初中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调,作文“无话可说”的难题,教师可以从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努力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写作素材,如七年级习作练习“我眼中的英雄”,再如2020年推出的抗疫征文,都和英雄这一主题相联系。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名人事例作为论据,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管宁割席分坐”“顾炎武读破万卷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坚守一线的抗疫英雄,时代在发展,英雄永不变。
2.阅读经典,积累传统文化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定期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如《论语》《孟子》《中华诗词全集》等;在节假日向学生推荐相关热门视频,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诗中游长安》等。二是倡导学生多阅读经典原著,因为经典原著有其固有的文化传承和研究价值,学生阅读经典原著,如同穿越时空,走进作品,与大师对话,去感受原著的精髓和无穷魅力。三是在阅读课上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从阅读书目到阅读计划,读什么,怎样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固定阅读和随时阅读相结合;等等。四是语文课堂积累,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传统文化主题演讲,如爱国、勤俭、诚信、修身等,让学生在资料搜集、演讲活动中,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传统文化,进而为写作积累传统文化素材奠定基础。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传承传统文化之美
教师要立足课堂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同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使课内与课外成为语文教学的双翼,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开展主题教育,让传统文化在道德讲堂中立起来
统编版教材每册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板块,其中彰显传统文化主题的有《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天下国家》《人无信不立》《古诗苑漫步》《以和为贵》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及活动方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积累传统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借助传统节日,让传统文化在特色作业中亮起来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也是语文学科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师要把握每一个传统节日,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不同主题的特色作业,让传统文化在特色作业中亮起来。例如,“春节”特色作业主题为“难忘新年,定格最美瞬间”。其呈现形式有:①拍照留念假期大团圆画面;②妙笔生花记录快乐时光;③留心绘画最难忘瞬间;④我来唱唱新年新气象;⑤我来剪剪创意窗花。“元宵节”特色作业主题为“走走串串,六街灯火孩童闹”。其呈现形式有:①“我”给元宵节做展板——元宵习俗知多少;②今天“我”是美食家——动手做元宵;③挑灯串巷“我”最亮——亲子共做一盏灯。特色作业旨在引领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体验传统节日带给大家的快乐,感受春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的艺术价值之美。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语文课程最有价值的源头,也是语文教学中亟须探索实践的重要部分。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度阅读,躬身写作,活动实践,去探寻、感知、传承传统文化之美,才能够担当起语文教学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 马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26):47.
[2] 任淑娟.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学苑教育,2017(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