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2021-02-28邓碧英
邓碧英
自理能力是小班幼儿的基础也是关键, 而小班幼儿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进入陌生的幼儿园,也是他们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突然进入陌生的环境,有的孩子不适应,生活自理问题频频出现,这就导致幼儿不能较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和集体生活,同时也给我们的保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作为农村学校,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缺乏教育幼儿的基本方法与经验,父母外出打工,由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带。老人的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他们就把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由他们包干,照顾的无微不至,还享受着老一辈人的疼爱,家里上上下下围绕他转,尽量做到有求必应。长时间这样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养成了孩子不爱做事,做事不爱动脑筋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某小班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20名小班孩子自理能力水平和家長的教育态度,并进入班级观察记录幼儿一日生活中关于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现。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以“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为题,在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影响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因素,二是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三是教师教育方法与技巧,旨在为教师减负,给教师提供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
一.影响小班自理能力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每个幼儿来到世界,就走进了广泛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大到世界,小到家庭,教育,同伴,这些无时无刻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在这个争强好胜,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如果你的孩子还生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环境里,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社会,成为社会的淘汰品。
2、家庭环境因素
从幼儿呱呱落地那时起,他们就是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的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父母是他们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一生,父母没达到的理想,期望在孩子身上培养。孩子一上学家长关注的是今天你老师教了什么,宝宝们学会了什么,根本不注重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太小,说话基本表达不清楚,家长就引导孩子跟着父母的愿望去做,夺取了孩子的想象。
3.自身发展因素
对于幼儿自身因素的发展与家长的培养分不开的。有的幼儿比较懒,家长又不正确的引导,他们又宠爱幼儿什么事情他们都全包了,这样的幼儿自身发展因素就差。因此,宠爱幼儿的家长们应该醒醒吧!现在转变还不完。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游戏活动中培养能力
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所以在我们设计游戏环节时,就应该贯穿些生活方面游戏。孩子更容易接受,如区角游戏“娃娃家”,幼儿在游戏中模仿生活,如做饭、切水果、切菜、给娃娃洗澡穿衣服等,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学习了最日常的自理能力。我们还可以提供让孩子洗手帕、洗袜子, 给娃娃穿脱衣物,洗澡,打扫卫生等等。
2.生活中练习技能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且反复练习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是孩子练习的好机会,我们要抓住教育契机,比如:晨间活动时,自己收拾整理好玩具等环节都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培养的好机会。同时,我们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自理能力方法,可以利用日常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使幼儿得到启发。例如有的孩子不会穿脱鞋,教师可以一步一步示范,并让孩子仔细观察老师每一步是怎么做的,等孩子掌握步骤后,再让孩子尝试,有可能一次也学不会,就多尝试几次,最终学会穿脱鞋,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3.儿歌的形式培养能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儿歌特别感兴学趣,老师在选材与编儿歌时,就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儿歌如:吃饭前就教幼儿念《进餐》儿歌
吃饭时,不讲话
安安静静来坐下
左手扶着碗
右手拿着勺
细细嚼慢慢咽
不挑食不剩饭
自己吃饭真能干!!
老师:小朋友们请用餐。
小朋友:谢谢老师辛苦啦。大家请用餐。
老师:“请”
小朋友:“请”
几天下来,幼儿都能安静的吃饭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幼儿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对他竖个拇指。
三.用心教育,让爱陪伴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幼儿的心理是敏感的,特别是小班幼儿,当离开父母的爱来到幼儿园,是没有安全感的,更需要我们教师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会出现很多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 不会自己吃饭,脱衣,穿衣的孩子, 我们应该给予指导协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我们可以科学合理地去指导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情,从不会到会在生活中慢慢过渡,孩子也能适应,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
(二)学会做一个“懒”教师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孩子做事情都会说“老师我不会”,这时,我们应该运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自己做事,教师在旁边指导,经过多次尝试,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成功,教师及时进行肯定,这样给孩子建立了自信心,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总之,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幼儿园和家庭里为幼儿提供锻炼的空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行的。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支持,耐心细致的引导他们未来的未来生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