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共享合作创新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

2021-02-28张伟民钟鑫吴宇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气象站气象社团

张伟民 钟鑫 吴宇

中国气象学会结合多年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经验,遵循“汇聚共享合作创新”理念,构建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框架体系,通过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搭建开放平台,整合众多优质资源,吸引学校、企业和相关单位加入,共同推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发展。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中明确,“教师要加强实践探究过程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

气象与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公众对气象工作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天气预报,而是更具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如何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气象服务,科普工作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公众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公众对气象科普工作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常规气象知识,更加需要对气象工作的深入理解。

校园是气象科普教育最重要的阵地,气象与青少年学习生活联系密切,与有关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将气象知识融入有关学习活动,可以让青少年在多领域的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会触类旁通。多领域的知识碰撞不仅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使青少年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从多年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发现,校园气象科学教育开展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校有开展气象特色教育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也没有相关资源。为了让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开展得更加全面和精细,结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国气象学会提出一套完整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在“汇聚、共享、合作、创新”的原则下,架构起连接气象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力量,以及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探究科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助推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增强青少年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青少年的整体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分为校园气象设施建设、气象社团、气象科学课程、气象科普活动、气象科学实践、气象科学展评、气象科普资助和气象科普支撑能力提升共8个部分。让学生从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校园气象设施建设

校园气象设施建设是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升社会气象科普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园气象设施可以由校园气象站、校园气象教室、校园气象科普馆和校园气象实践基地等构成,学校可以根据方案建议和学校自身特点进行选择。

校园气象站 校园气象站可以监测多种气象参数,分为人工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为满足学生动手实践需求,可配备多种人工气象观测仪器;自动气象站则通过有线网络、局域网络或GPRS等多种方式传输数据并显示;有便携型、基础型、标准型和扩展型气象站等多种方案供学校选择。

校园氣象教室 学生开展课堂学习和社团成员进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兼顾气象数据的接收、数据处理和资料归档等功能。

校园气象科普馆 分成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2个部分,可展示气象知识、气象学家、气象现代化、气象互动项目等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应用气象、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将起到积极作用。

校园气象实践基地 结合农业气象等建立植物角,利用学校场地构建水循环、温室等展示和实践环境,通过气象观测数据让学生开展气象探究活动。

校园气象社团

围绕校园气象站,从社团的组织形式、社团的作用和社团的运行制度给学校提供参考建议。

社团组织形式 可通过兴趣社团组织和班级组织2种形式运行,前一种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自愿加入,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能力,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活动开展的指导,较适合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后一种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对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组织起来会更好。

社团的作用 气象社团的建立可以对校园气象站进行日常维护,保证气象观测持续长期进行,让校园气象站作为科学课程的实习基地,同时社团成员也可以开展与气象相关的科普活动,通过气象社团的运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长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运行制度 气象社团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制度维护正常运行,主要的运行制度包括《地面气象观测规章制度(自动站+人工站)》《观测员守则》《气象站值班制度》和《仪器、档案管理制度》等。

校园气象科学课程

校园气象科学课程是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可以分为专题气象课程、气象社团课程和校本课程,3类课程互为支撑、互相补充,中国气象学会集合专家讲课资源,组织专家开发专题特色课程,鼓励已经开展校本课程教育的学校共同分享资源,供学校参考学习。

校园气象科普活动

在方案中根据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特点分别提供开展气象科普活动的建议和方向,学校除了开展常规社团活动,每年都可以结合气象部门的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技周、气象科普日等大型活动,结合不同的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的需求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嘉年华活动,结合校园气象科技节主题和形式融入气象主题活动等,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学习气象科学知识,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

校园气象科学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安装有校园气象站的学校有1000多所,而且逐年在增加;由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命名的全国气象科普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达到124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科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气象观测、气象科学小论文、气象摄影、气象手抄报、气象科普剧、气象主持、短时邻近预报和气象研学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增进青少年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提升新时代生态文明意识。

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

到目前为止,中国气象学会已经开展了5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内容包括气象科学小论文、气象小品文、气象摄影、气象手抄报、气象科普剧等,通过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青少年对气象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校园气象科普资助

中国气象学会利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平台,资助示范校园气象站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同时,计划联合社会资源,针对示范校园气象站设立校园气象科学研究小课题,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探究。

校园气象科普支撑能力提升

校园气象科普除了针对学生的工作内容外,多年来还对教师开展了一系列支撑提升活动,主要有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和校园气象站辅导员培训班,轮流隔年组织,目前已连续6年,各举办3届。通过这种形式提升气象站辅导员的气象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为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建言献策。同时通过授予“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校园气象站优秀辅导员”和“校园气象科普优秀资源包”的形式鼓励和表扬为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作出贡献的校长、辅导员及优秀科普创作成果。

此外,从学校层面,根据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程度,推荐参与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和全国气象科普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的评选授牌,通过筑牢“塔”基,培育“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发挥示范校园气象站的作用,提升学校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平台

根据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气象学会还组建了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搭建开放的平台,整合众多优质资源,吸引学校、企业和单位加入进来。平台包含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和气象科普宣传品网上商城2个网站。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是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落地和内容展示,汇聚了各方资源,同时也是开展校园气象科学实践活动的平台;气象科普宣传品网上商城是科普产品推广平台、科普资源汇聚平台和科普渠道共享平台。2个网站互通互助,讓学校在了解如何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在网上商城找到相应的资源。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展望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和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平台的构建,更多是希望通过“汇聚、共享、合作、创新”的理念助力青少年整体科学素质的提升和对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创新思考,旨在架构起连接气象部门、教育部门、社会力量,以及教师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气象科普未来从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及响应“双碳”目标实现的方向出发,开发更多与之相关的气象课程,发挥气象科学传播专家的力量,协调社会多方资源,组织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活动,为学生探究科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助推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青少年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响应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不断提高气象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气象站气象社团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走进气象 探索科学——山西省运城市钱学森科技小学开展气象实践活动
气象树
防雷关键技术在自动气象站系统中的应用探究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文章有象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