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中小学航天科技教育的思考

2021-02-28姜军

中国科技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宇航航天科普

姜军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减负减压政策——《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政策一经出台,就引发了社会热议,社会公众也对“3年内看到显著成效”热切期待。中国宇航学会作为全国性科技社团,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方面,承担航天科普和科技教育的社会责任。

“双减”为科技社团加强青少年课外科学普及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双减”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科学素质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新征程。“双减”为教育机构、科技社团的青少年科普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

基础教育改革,为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科普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和政策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普提供了新的源泉、内容和需求,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科普工作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科普与企业、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态势凸显。

科普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层面中的重要功能日益显现,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国宇航学会致力于青少年航天科普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我国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空间站等为代表的航天工程实施,在社会公众中形成了航天热潮,航天科普逐渐被社会熟知和重视。中国宇航学会作为中国航天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始终坚持初心和使命,以“传播航天知识,弘扬航天精神”为己任,通过科普活动、科普展览、特色馆建设、科技教育等形式向公众进行航天科学普及,回应公众对航天热点问题的关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航天科普活动

航天科普知识的传播是中国宇航学会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为保证航天科普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学会积极组建航天科普志愿者队伍,目前由院士、专家、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学校教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近千人。

每年组织开展“我的太空梦”太空画创作征集活动,发挥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描绘太空探索远大理想的兴趣。近5年,共征集作品4万余幅,直接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组织“院士专家进校园”航天科普大讲堂活动,邀请航天院士专家和一线工作者走进校园、企业开展航天科普讲座。近3年,通过现场讲座、线上直播等形式,共有10万人次青少年受益。以培养航天后备人才为目的,着重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少年宇航技师”训练营活动,集学习、体验、探索、锻炼、科普游戏为一体,已有4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主动作为,承担好航天科普任务

积极承担好中国科协、国家航天局的相关航天科普任务。

自2013年开始,中国宇航学会承办了高校科学营“航天特色营”活动,组织营员参观航天科研院所,聆听航天课程,动手制作航天模型,至今已有1500多名师生参与活动。

自2000年开始,学会承办每年的“世界空间周”活动,通过展览、报告会、知识竞赛、学术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据统计,受众已达2000余万人。

自2020年开始,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支持下,针对航天重大任务和社会热点,推出“少年问天”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内容包括“少年之问”问题征集、科幻画创作、航天服创意设计等,开展月球探测、火星探测、漫游科技馆、航天科普课程等航天科普直播活动,宣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热爱航天、弘扬航天、志向航天,在全国范围掀起了青少年航天科普热潮。2020年“中国航天日”期间,联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了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论坛暨校长论坛,共商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

打造平台,服务航天科普交流

全国航天特色学校作为开展航天科普和航天科技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5年来规模稳步扩大,全国范围内共有85所特色学校入选,依托学会丰富的航天专家资源,开展了一系列航天科技教育活动。

在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期间,召开了首届“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建设与服务研讨会”。经2年发展,研讨会已成为航天特色学校相互交流、學习和提升的平台,同时也就如何更好开展航天科技教育达成很多共识。学会积极探索与地方科协、政府部门合作,启动省级航天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汇聚资源,建设航天科普基地

学会参与承建贵阳科技馆航天特色馆项目,汇聚航天科普资源,普及航天知识,成为辐射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航天科普基地和弘扬航天精神的重要窗口。该馆由“人与太空”“星际航行”“九天揽月”“天宫筑梦”等10大板块组成,其中首创、原创展项占整馆的60%以上,互动展项占80%。

中国宇航学会2020年启动了校园微型科技馆的论证、设计工作。将探火、探月、载人航天、火箭、卫星、太空育种、航天历程与人物等,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与制作,形成菜单式产品,产品形式涵盖了图文展板、互动体验、VR体验、模型、实物和动手制作等。

双减”背景下对开展航天科技教育工作的思考

中国宇航学会以航天科普传播为己任,在“双减”背景下,履行社会责任,汇聚航天科普资源,为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技教育,提升青少年航天科学素质提供助力。其中在航天特色课程体系、航天创客实验室、校园航天科技教育互动体验中心、地区性航天科普与创新教育4个方面重点开展航天科技教育,并将航天知识、航天精神、航天文化理念融入其中。

航天特色课程体系

中国宇航学会在STEAM教学理念基础上,结合航天工程特色,按照难度和受众广度将课程体系分为航天知识类、航天体验类、科学实践类、工程技术类和研究创新类5类课程。通过开展以创新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交流体验和竞赛训练,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满足多层次、不同兴趣学生需求,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和钻研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具有显著效果。

航天创客实验室体系

中国宇航学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为中小学生搭建航天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创客实验室),提供火箭模型制作、卫星创新设计、太空机器人设计等航天特色创客课程,同时形成符合青少年学识水平的资源包,为更多青少年参与提供支撑。学会还将推进在全国中小学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测控站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卫星测控数据的共享机制和网络平台,推动学校间的横向合作与交流,并积极搭建航天产业与教育机构之间的协作通道,形成共享资源、共享未来的互动格局。

校园航天科技教育互动体验中心

根据面积大小与功能的不同,中国宇航学会协助中小学策划、建设航天科技互动体验中心、航天科技馆和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将航天静态展示、互动体验、创客教育3大功能融入其中,设置图文资料、仿真模型、航天搭载物、训练设备、模拟体验装置等内容,为青少年全面了解航天、体验航天、学习航天提供服务。

地区性航天科普与创新教育

中国宇航学会联合地区学校、科技馆、体验中心等教学资源,共同打造全国航天科技教育示范中心,依托中学生科普卫星研制与应用工程,利用航天相关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资源,开展系列航天特色实践活动,提升当地科技教育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将区域历史、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中融入航天精神、航天文化、航天科技等特色元素,加强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的航天校园文化。

猜你喜欢

宇航航天科普
中国制造的宇航级“降温神器”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简则
我的航天梦
逐梦航天日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2016年中国宇航发射将首超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