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态、色彩、空间和光线的调色盘

2021-02-27

摄影之友 2021年2期
关键词:莫兰迪博洛尼亚静物

乔治·莫兰迪,《静物》,布面油画,30.4×40.5厘米,1960,图片由木木美术馆(798馆,北京)提供 奥古斯托·乔瓦纳迪和弗朗西斯卡·乔瓦纳迪收藏,米兰

乔治·莫兰迪

展览“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全面回顾乔治莫兰迪50年的艺术生涯——从艺术家1914年在博洛尼亚举办首次展览并开始对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形而上学绘画等先锋艺术运动展开探索,到1930年至1956年任教于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期间对静物和风景的反复描绘和系列创作,再到上世纪60年代艺术家去世前的晚年画作。此次展览借鉴了艺术家在静物创作中的构图逻辑,在展览设计上并未遵循传统的时间顺序,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媒介的作品汇集起来并按照主题划分为四个单元:“感知”“静观”“景致”(包含风景和花卉)以及“晚期纸上作品”。

乔治·莫兰迪1890年7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在这个他甚少离开过的故乡,他和三个妹妹生活在一起,毕生在其简朴的工作室内潜心创作。在战火紛飞的20世纪上半叶,乔治·莫兰迪在其备受推崇的小幅风景画和描绘日常物件的静物画中构建了一个沉思、诗性的空间,就如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笔下的“有限与无限的交汇之处”。

“感知”单元通过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极具重要性的作品揭示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自身视觉语言的过程。乔治·莫兰迪曾说过:“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因为那个视觉所及的世界是由形态、色彩、空间和光线所决定的。”同时,本单元还呈现乔治-莫兰迪于不同时期在主题、色彩、构图上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这些作品挑战了人们对日常事物的固有认知,超越可感知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无法被语言文字所阐释的空间。

“静观”单元呈现乔治莫兰迪从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后期的画作,通过追溯他对两个特定物件(白色球颈瓶与白色长颈瓜棱瓶)在其作品中的演变轨迹,揭示艺术家对特定构图和题材进行反复探索的创作方法。将所描绘的对象静置、反复观察并捕捉其内在本质是乔治·莫兰迪艺术创作的关键,相同的物件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他的静物创作之中。

“景致”(包含风景和花卉)单元则展出乔治一莫兰迪极富创新精神的风景油画和版画,聚焦他对意大利小镇格力扎纳的自然风景的长期观察和描绘,以及展现其博洛尼亚工作室窗外风景的画作。除此之外,瓶中的花卉这一主题贯穿于乔治·莫兰迪的艺术实践之中,构成其创作的重要主题。本单元专门辟出一间展厅,呈现其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花卉静物作品。

展览现场,图片由木木美术馆(798馆,北京)提供

“晚期纸上作品”作为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为观众带来乔治·莫兰迪创作于生命最后20年的水彩画和铅笔画。那些我们熟悉的物件在他的画布上逐渐瓦解,呈现为近乎抽象的线条和色块,成为了某种无法被定义的存在。

展览“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艺术家对20世纪以及当代艺术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为艺术家在国内的首次美术馆个展,本次展览将乔治·莫兰迪视为一个重要维度去思考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发展,并在他对形式的沉静探究、对静物冥思式的反复描摹以及内省的画面构图与东西方哲学思想中有关永恒的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探寻其作品的深层内涵。

(摘自王宗孚的策展文字)

展讯

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

展览项目总策划:雷宛萤

策展人:王宗孚

主办:木木美术馆(798馆,北京)

展期:2020.12.6-2021.4.5

猜你喜欢

莫兰迪博洛尼亚静物
莫兰迪笔下的高级灰
静物写生
静物
莫兰迪的夏天
安静地欣赏几支花瓶
梦回博洛尼亚
怎样写静物
我是小小艺术家
城市智慧之博洛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