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结对,阅赏文心

2021-02-27梁倩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结对子文学

梁倩茹

【摘要】小学中年段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同一座大山,让教师们、学生们望而生畏。在习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的学习方式,学生就像在写作道路上增添了一位并肩的“同行者”,双方在同行中共同探讨写作的规律与法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文学”;作文学习;结对子

现代文学的含义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含义。而清末明初学者章炳麟则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讨论“文”的规律和法则,就叫做“文学”。钟情于章炳麟学者的论点,因为他让“文学”披上了动态的灵性,“文学”之于学生更显学习的主动性,也是习作学习的生动诠释。

结对子学习方式,是学生两两互助互学的一种小组合作方式,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内部需求产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也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乐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习作学习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一、“文学”结对之缘起

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之难,在于起步之难。起步决定方向,方向决定质量。往往在作文起步之初,由于学段知识的跳跃式发展,尤其是从简单写话到复杂作文的过渡,学生容易在谋篇布局、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中走入困惑。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作文水平就更是差异太多:有的学生写作文信手拈来一样,没多少时间就写好了。而有的学生写作文冥思苦想了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来。作为教师,不可能逐字逐句给每位学生通篇指导作文,于是,学生在作文起步之际就极需 “同行者”。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实施“互批互改”的合作方式并不鲜见,但往往“互批互改”的对象都是班上随意配对,这样虽然可以收集不同的声音和意见,但是由于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不同,这些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并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意见大不相同,不但不能给作文修改指明方向,反而还会给作者带来混乱与困惑。如果让“同行者”私有化,即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结对子,利于对子两人在同行的过程中制定长期的共同目标,并朝着共同目标并肩前行。所以,作文学习需要合适、固定的“同行者”,结对子在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应运而生。

二、两两互助,“文学”结对

在小学中年段作文学习中,以共同的写作目标为前提,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结对。

1.结对前,摸底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中小学中年段,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阅读积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写作水平十分参差。在结对前,利用调查问卷和考核试卷等形式,围绕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做详细测评。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包括素材积累能力、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结构创建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在前测中大致能看出哪些学生对写作比较感兴趣,哪些学生整体构建文章的能力较强……这些数据都为“文学”结对做准备。

2.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文学“结对。根据前测中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调查数据,再结合学生的意愿进行结对,实现优势互补。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结对,但是语言表达弱的学生可能在其它方面如搜集资料的能力十分突出,这样就能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所以,至少要提取关于成员写作的两个要素,而且最好是一长一短的两个要素进行配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合作。

3.结对后,制定共性标准。所谓共性标准,即对习作评价和修改的标准要一致,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的流畅,等等,这些都要建立在教师的统一培训下。有了统一固定的标准,才有写作水平的递进式提高。

三、“文学”结对,阅赏文心

小学中年段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如同一座大山,让教师们、学生们望而生畏。每当案前动笔总是搔首托腮,只盼“陆倕授予赤缕管笔,织女前来赐赠金针”。几番脑汁绞尽,才见那一小方块儿的文章,写作的艰辛非一个“难”字可以概括。在写作学习中使用结对子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对子双方在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中,自主探索写作规律和法则的过程,让学生的被动写作变成主动行笔。在结对中阅赏文心的具体操作如下:

1.审题选材,明确方向

文前互动,一是为了审清题目要求,拟定文体范围,确定描写的中心主题、情感表达、文章结构等要素;二是为主要内容找素材,如果是说明文,对子双方从不同途径搜集材料,经过共同对比,甄别出最佳素材;如果是记叙文,便可交流各自经历、积累,利用最典型实例记叙最吸引人的故事。“文学”结对,大大降低学生偏题的可能,也提高作文起笔的效率。

2.互阅互赏,斟酌细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阅”是对子双方交换习作互相阅读的过程,在“互阅”中强调“互赏”,为了避免在点评中对子双方产生意见与矛盾,让结对崩裂。鼓励学生以欣赏的目光去点评同伴的习作,带着积极意义的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也能推动“文学”结对的良性发展。

互阅互赏,重在斟酌习作细节。斟字酌句是对子成员的“基本义务”,还要抓住习作当中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做批注,并列举自己修改意见的理据。显然,后面的操作具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允许对子成员从“抓少”到“抓多”,在长期结对互动训练中培养赏文的能力。

3.再阅再赏,把握整体

经过第一次互阅互赏后,对子双方成员都要根据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在进行第二次互阅互赏。本次阅赏就从整体上感知全文,给全文一个整体总评,总评的内容侧重提出你对本文亮点的发现与欣赏,体现“赏”的激励作用,最后给文章给予一个等级分数。

4.共阅共赏,凸显文心

前两次阅赏,都是在组内进行。为了更深刻的互动学习,要不定时进行组间组内交流。同一主题的习作,各组内推荐一篇较较优水平的文章在班上分享,让学生欣赏更多用心的习作,吸收更多写作的好点子。

四、“文学”结对之不足

中年段学生对于作文起步的迷茫较为严重,有时候“范文”的影响力会十分严重,结对中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会在阅赏同伴的习作时,大面积“抄袭”主要内容,长期下来还会形成依赖思想,在即席作文时一旦失去同伴的力量,写作的成效可能有打折扣。因为有如此不足,给“小学中年段作文教学中的结对子学习”的策略研究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杨长亮.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

猜你喜欢

结对子文学
在中小学实施民族团结特色育人模式的阶段性探索
温暖的传递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浅谈中职学校能工巧匠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税务人“结对子”
“小抄”变形记
中外文学中的“顽童”
高校师生共建“结对子”工作的长效机制探析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