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作文新秘诀

2021-02-27刘春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黑板报作文

刘春燕

【摘要】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在分析农村小学学生作文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几方面论述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黑板报;实践生活;阅读与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語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应该以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让学生善于表达内心世界,生动描绘自然景象,详细叙述所见所闻,准确说明事物,科学论证观点,从中获得写作乐趣,提升和体现语文素养。

农村小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就是作文能力不强。谈作色变,写作头疼,这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怕作文的真实表现。

一、以黑板报为主载体,激发写作热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一旦有某方面的成就感或荣誉感,做某件事是非常乐意的,做事热情很高涨。同样的道理,学生作文有成就感或荣誉感,写作的热情就高涨。为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成立班级黑板报学生习作编辑组。该编辑组负责收集班级优秀作文、编辑、出版班级黑板报习作专刊;再利用班会颁发表彰。学生荣获奖励,荣誉感便油然而生。这样为学生搭建写作平台,荟萃优秀作文,不仅为学生提供范文,而且激励学生们的写作热情。目前,笔者班级黑板报习作专刊,成为学生作文大舞台。学生在写作上就形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热潮。学生们积极写作,还主动邀请家长、教师指导,修改作文,争取能够刊登在班级黑板报习作专刊。

二、以生活实践为主渠道,诱发写作激情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字。因而,只有“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这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作文是现实生活的语言文字表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现在的农村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乏参与社会实践,对现实生活感受与体验不深。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也没有社会实践的参与经历,作文就成为无源之水。写出来的作文题材不真实,表述脱离实际,篇幅也简短,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家校联合,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其对现实生活有更深刻的感受与体验。例如,参与节日活动,郊游活动,劳动实践,献爱心活动,科技实验……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切,也想通过作文记叙事情,论述观点,表达内心感受,抒发情意,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这样,很自然就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写作激情。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点燃写作欲望

精彩的课堂作文教学既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主阵地,更是点燃学生写作欲望的火种。在笔者的习作教学实验中,总结了一些有效途径:情境指导法,就是根据习作内容创设某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写“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语文习作:写一件委屈的事。可以创设一个在桃园里被冤枉偷摘桃子的情境,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委屈的原因,结果怎样。演说指导法,就是由学生表演一个生活情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再由个别学生说情节中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例如,语文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先让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相会的情景,再表演,然后说二十年后相会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变想象为具体,写作时就会“巧妇有米之炊”了。迁移指导法,即以经典文章的写作方法为范例,学习范文的写法,迁移到自己写作中。这样让学生可以“依葫画瓢”。图片指导法,就是展示一处景物多个角度或不同时期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问是什么景物?什么时候的景物?形状怎样?颜色呢?你想到什么?让学生知道写景物的作文该怎样写。课堂作为作文教学的主阵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作文欲望“燃烧”起来。因此,教师要很好地把握课堂作文教学。

四、以阅读为主形式,拓展写作思路

通过调查,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因此,农村学校应该多渠道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广泛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获取更多精彩,增添写作灵感,拓展写作思路。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写作的一大法宝。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才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为此,学校应该不断增添、更换图书馆的图书,充分发挥网络途径,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空间与机会。“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加强学生的阅读,开阔视野,丰富词汇,为“倾吐”作基础。

五、以积累为基础,丰富写作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些名句就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写作更重视词句、素材、情感的积累,否则就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积累越丰富,为写作铺垫越牢固的基础,写作越有灵感。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活单调,情感单纯,各方面的积累也就比较缺乏。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记录生活琐事,增加生活体验,培养作文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积累出发,珍惜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

词句积累是语言积累的核心。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句,才能准确逼真地描写事物。这就要重视课内外文本阅读,多做摘记,多写心得。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也就强调读书、写笔记是积累词句的好方法。

生活积累是作文素材积累的主要渠道。留心生活,贴近自然,捕捉生活中的精彩,自然就积累了作文素材。以日记为载体,记录下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见闻越广,感悟越深,作文越真实,情感越动人。

情感积累是主动写作的内在动力。写作文其实就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只有情深,才能文美。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所以,教师要以多种具体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开展爱集体、学感恩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内心萌发热爱之情,感恩之心;歌舞表演,体验表演者的快乐;诗文朗诵,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对于思维能力并未充分发展的小学生,情感容易激发起来,容易兴奋与激动。

在农村学校,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路途漫长,这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路途上一路探讨,一路收获。

参考文献:

[1]陈亚静,赖学军.论叶圣陶的写作教学观[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3).

[2]刘清.如何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教学与研究,2019(7).

猜你喜欢

黑板报作文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电子黑板报
智能手抄黑板报
你做不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