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草地生态恢复对不同因素响应的Meta 分析
2021-02-27蒋翔马建霞
蒋翔,马建霞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甘肃 兰州730000;3.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北京100049)
草地是全球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覆盖了大于40%的陆地面积。其中78%以上的草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1]。草地生态系统不仅为所在区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2]。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草地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3−4]。大面积的草地退化,将导致沙尘暴、荒漠化和生态恶化。这不仅会威胁我国的畜牧业,而且会对人民的生存环境、健康、生活质量等形成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5]。
草地作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其生态退化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生态恢复旨在恢复和重建已经退化、损坏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特征,是减轻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压力的重要战略[6]。近年来,由于草地退化强度的不断增加,国家对草地生态恢复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在各个地区采取了一系列草地恢复措施使得草地生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大量已发表的文献包含草地恢复对生物多样性(如:植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和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如:土壤质量、气候调节等)的影响,但是各项恢复试验之间相互独立,草地恢复措施的具体恢复效果无从得知[7]。Meta 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将同一主题下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和比较,对该主题研究中的整体规律进行总结。通过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相关的研究结果,并用统一的科学评价标准筛选出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文献,并将筛选出的文章的结果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综合,从而得到定性的综合或定量的分析结果,使得出的结论更为真实、可靠[8]。
Ren 等[9]首次将Meta 分析用于评估草地恢复措施对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根据地区、恢复类型和恢复时间进行了亚组分析,但是忽略了恢复措施、草地类型和草地退化程度对恢复效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包含草地恢复措施对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新论文发表,使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量增大。用于Meta 分析的数据量越大时,分析结果越准确;而且新数据的加入可能会产生与之前的数据集不一样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对2019 年6 月之前发表的草地恢复相关论文进行Meta 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集构建
分析使用的数据来自实行的草地恢复措施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科研论文中所提供的定量数据。使用关键词(包括:草地,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等)在Web of Science 和CNKI 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检索2015 年至今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9 年7 月,共检索出了2305 篇文献。在进行Meta 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筛选,筛选的标准包括:1)文献为草地恢复相关,需提供恢复方法、恢复时间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变量的影响;2)文献不仅提供恢复后的指标,还提供退化草地或参考草地(未退化草地)相关指标的值;3)文献需提供恢复试验相关数据的样本量、均值和标准差(或标准误)。通过对文献的标题、摘要、关键字和文献内容经过评估和筛选,共有16 篇文献[10−25]符合标准,包含了1526 项对比数据。与文献[9]提供的70 篇文献[26−95],1884 项对比数据进行结合,共计86 篇文献,3410 项对比数据。
对文献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对比数据进行收集和提取。生态系统多样性可分为植物、土壤微生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5 个类别[96],分别使用数量、密度、植被覆盖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等指标进行数据的提取[97]。在生态系统服务中,按照Leemans 等[98]提出的4 个主要类别进行分类: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对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梳理时发现,大部分研究中记录的数据属于调节和支持,主要包括:气候调节、土壤质量、初级生产和养分循环。
将文献中收集到的每一项对比数据保存为一行,数据的列为试验的具体信息。包括:研究区所在省份、研究区经纬度及海拔、生态区域类型、使用的恢复措施、恢复时间、草地类型、草地退化程度、生态系统多样性或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和效应值(用于衡量草地恢复的效果)。效应值由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或恢复草地)的对比数据计算得到。由于分析所使用的指标包含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因此在每一行数据中增加一列标记,当指标为正向指标时标记“+”,指标为负向指标时标记“−”。
1.2 数据集概述
86 篇文献涉及的研究地区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吉林、青海、西藏、云南、新疆和四川。参考Xie 等[99]的研究将研究地区分为4 个生态区域,分别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研究地区和生态区域的具体分布见图1 和图2。
图1 研究地区(省份)分布Fig.1 Distribution of study areas(provinces)
图2 生态区域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area
“中国草地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以下简称“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根据植被−生境学(vegetation-habita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VHCS)将中国的草地分为18 类,是最为常用的草地分类系统之一[100−101]。根据文献中对草地类型的描述和研究区域水文气候特征的描述,以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为基准确定每项对比数据对应试验区域的草地类型。数据涉及的草地类型主要包括:温性草甸草原草地、温性草原草地、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高寒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原草地、高寒草原草地、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干热稀树灌草丛草地。在获取草地类型数据的同时,从文献中获取对试验草地退化程度的描述。图3 和图4 对3410项对比数据中草地类型和草地退化程度的数量分布进行统计。
图3 草地类型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type
对3410 项对比数据中所使用的方法进行统计。由于文献中所使用的恢复方法书写标准不统一,需要对恢复方法的名称进行清洗,同时去除仅来自一篇文献中的方法。将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排序,研究数量排名前5 的方法分别为:围栏封育、人工草地、禁牧、弃耕和自然恢复。方法及其数量如图5 所示。
在3410 项对比数据中,有1083 项数据的恢复类型为生物多样性,有2327 项数据为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具体数据分布见图6。将恢复时间按照小于5 年,5~10 年 和 大 于10 年 分 为3 类,分 别 有1931、759 和703 项数据。
图4 草地退化程度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1.3 分析方法
对比数据中包含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和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的对比,在进行Meta 分析时需要将两类对比分别进行计算和分析。使用对数响应比(lnRR)作为效应量对恢复效果进行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随机效应模型假设各项数据中具有随机误差,与固定模型相比具有更大的置信空间,比所有研究共享一个真实效应值的假设要更合理一些[48]。因此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将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组,在对某一组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将数据合并,将各项研究的效应值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该分组的总体效应值。第i项研究对应的权重wi为:
图5 方法及其数量(前5)Fig.5 Methods and its number(top 5)
式中:σ2为各项研究之间存在的随机变量,vi为第i项研究中数据的方差。
图6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数据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当指标的总体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 时,则可以认为该指标的效应值显著。Meta 分析的计算过程使用OpenMEE 和Metafor(R 语言程序包)实现,森林图使用Forestplot(R 语言程序包)绘制。使用漏斗图的方法进行数据检验避免发生偏倚。
2 结果与分析
2.1 恢复效果对恢复时间的响应
不同的恢复时间可能对草地的恢复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首先对不同恢复时间的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对比进行分析。从图7 中可以看到,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恢复时间小于5 年时,草地恢复的效果较为一般(平均效应值:0.104;95% CI 置信区间:0.085~0.123)。恢复时间为5~10 年时,草地恢复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平均效应值:0.214;95% CI:0.174~0.254)。当恢复时间大于10 年时,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进一步提高(平均效应值:0.345;95% CI:0.290~0.399)。图中方块的位置对应平均效应值,其大小与对比数量正相关,下同。
图7 恢复效果对恢复时间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7 Response of recovery effect to recovery time(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对不同恢复时间的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对比进行分析。从图8 中可以看到,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当恢复时间小于5 年时,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巨大(平均效应值:−0.553;95% CI:−0.738~−0.368)。当恢复时间为5~10 年时,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大幅缩小(平均效应值:−0.254;95% CI:−0.348~−0.160)。当恢复时间大于10 年时,草地的恢复情况最好,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缩小(平均效应值:−0.131;95% CI:−0.240~−0.022)。
2.2 恢复效果对恢复方法的响应
对不同恢复措施下恢复草地相对退化草地的响应进行计算和分析。围栏封育是草地恢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数据集中研究数量最多的方法。在与退化草地的比较中,围栏封育的恢复效果较好(平均效应值:0.214;95% CI:0.180~0.248)。禁牧也是草地恢复的常用方法之一,恢复的效果稍好于围栏封育(平均效应值:0.241;95% CI:0.164~0.318)。人工草地的恢复效果比前两种方法更好,平均效应值为0.386(95% CI:0.251~0.520)。恢复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弃耕(平均效应值:0.436;95% CI:0.201~0.670)和自然恢复(平均效应值:0.463;95% CI:0.254~0.672),平均效应值均超过了0.4(图9)。
图8 恢复效果对恢复时间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8 Response of recovery effect to recovery time(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图9 恢复方法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9 Response of recovery method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在与参考草地的对比中,使用围栏封育恢复的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别最大(平均效应值:−0.555;95%CI:−0.774~−0.337)。弃耕的恢复效果略好于围封方法(平均效应值:−0.443;95% CI:−0.552~−0.335)。人工草地方法明显优于前两种方法,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距较小(平均效应值:−0.175;95%CI:−0.291~−0.006)。自然恢复的效应值95%置信区间中包含0(平均效应值:−0.104;95% CI:−0.210~0.003),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恢复效果最好(图10)。
图10 恢复方法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10 Response of recovery method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2.3 不同生态区域对草地恢复的响应
将数据集按照4 个生态区域进行分类,对4 个区域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对比。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中,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数量最高,但恢复情况一般(平均效应值:0.148;95% CI:0.133~0.164)。青藏高原地区的恢复情况略好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平均效应值:0.176;95% CI:0.127~0.224)。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恢复情况较好(平均效应值:0.293;95% CI:0.196~0.389),恢复效果远大于上述两个区域。南方湿润地区的恢复效果最好(平均效应值:0.333;95% CI:0.245~0.421),与退化草地的差异最为显著(图11)。
图11 不同生态区域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11 Response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在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的对比中,青藏高原地区的恢复效果略差(平均效应值:−0.406;95% CI:−0.498~−0.314),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最大。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平均效应值:−0.330;95% CI:−0.496~−0.164),恢复效果一般。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恢复效果较好(平均效应值:−0.051;95% CI:−0.168~0.656),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图12)。
图12 不同生态区域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12 Response of different ecological region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2.4 不同草地类型对草地恢复的响应
根据中国草地分类系统对数据集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草地类型将数据集分为9 个亚组,对9 种草地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数据中,温性草甸草原草地的恢复效果最好(平均效应值:0.435;95% CI:0.359~0.511),其次为温性草原草地(平均效应值:0.370;95% CI:0.323~0.416)。干热稀树灌草丛草地为数据中唯一位于热带的草地,恢复效果较好(平均效应值:0.339;95% CI:0.245~0.421)。高寒草原草地(平均效应值:0.212;95% CI:0.044~0.379)和高寒草甸草原草地(平均效应值:0.210;95% CI:0.038~0.382)的恢复效果较为接近,恢复效果也较好。高寒草甸草地的恢复效果较为一般(平均效应值:0.1214;95%CI:−0.086~0.158)。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草地恢复研究数量最多,但是恢复效果也比较一般(平均效应值:0.092;95% CI:0.078~0.106)。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平均效应值:0.024;95% CI:−0.100~0.147)和高寒荒漠草原草地(平均效应值:0.006;95% CI:−0.235~0.248)的恢复效果较差,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图13)。
图13 不同草地类型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13 Response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在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的对比数据中,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的恢复效果最好,在一些指标中甚至优于参考草地(平均效应值:0.507;95% CI:0.156~0.858)。温性草原草地的恢复效果较好,但总体上与参考草地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平均效应值:−0.243;95% CI:−0.339~−0.148)。高寒草甸草地的恢复效果较差,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距最大(平均效应值:−0.439;95% CI:−0.538~−0.340)。温性草甸草原草地和高寒草原草地的效应值95%置信区间中包含0,而且用于计算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结果仅作参考,不作比较和介绍(图14)。
2.5 不同草地退化程度对草地恢复的响应
将数据集按照草地的退化程度进行分类,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3 个亚组。首先对3 个亚组中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响应进行计算。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最好,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距最大(平均效应值:0.580;95% CI:0.400~0.761)。重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情况较好,与退化草地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平均效应值:0.333;95% CI:0.292~0.373)。轻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较差,效应值95%置信区间中包含0,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平均效应值:0.049;95% CI:−0.003~0.102)(图15)。
2.6 生态类型的恢复情况对比
2.6.1 生物多样性对草地恢复的响应 对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对比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比较。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恢复情况最好(平均效应值:0.424;95% CI:0.320~0.527),与退化草地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其次是植物多样性(平均效应值:0.215;95% CI:0.164~0.265)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平均效应值:0.177;95% CI:0.148~0.205)。由于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效应值95%置信区间中包括0,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总体来看,通过草地恢复措施使得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平均效应值:0.220;95% CI:0.191~0.249)(图17)。
图14 不同草地类型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14 Response of different grassland type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图15 不同草地退化程度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15 Response of different grassland degraded degree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 grassland)
图16 不同草地退化程度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16 Response of different grassland degraded degree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对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对比中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比较。植物多样性的恢复情况较好,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距较小(平均效应值:−0.188;95% CI:−0.286~−0.087)。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和脊椎动物多样性的效应值95%置信区间中均包含0,且由于用于计算的研究数量较少,因此结果仅作参考不作比较和介绍。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草地恢复措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无法完全恢复到参考草地的水平(平均效应值:−0.178;95% CI:−0.269~−0.086)(图18)。
2.6.2 生态系统服务对草地恢复的响应 对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对比中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比较。其中土壤质量恢复的研究数量最多,但是恢复效果一般(平均效应值:0.125;95% CI:0.096~0.154)。初级生产的研究数量也比较高,恢复情况稍好于土壤质量(平均效应值:0.180;95% CI:0.144~0.217)。气候调节的恢复情况最好(平均效应值:0.269;95% CI:0.162~0.375)。养分循环效应值的95%置信区间内包含0,恢复效果不佳。总体来看,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效果一般(平均效应值:0.150;95% CI:0.128~0.172)(图19)。
图17 生物多样性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17 Response of biodiversity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图18 生物多样性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18 Response of biodiversity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图19 生态系统服务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退化草地)Fig.19 Respons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degraded grassland)
对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对比中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情况进行计算和比较。土壤质量的恢复和参考草地之间的差距最大(平均效应值:−0.355;95% CI:−0.500~−0.154)。初级生产的恢复情况相对好于土壤质量(平均效应值:−0.326;95% CI:−0.498~−0.154)。气候调节的恢复情况相对最好(平均效应值:−0.317;95%CI:−0.607~−0.026)。总体来看,恢复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参考草地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平均效应值:−0.340;95% CI:−0.435~−0.245)(图20)。
图20 生态系统服务对草地恢复的响应(恢复草地/参考草地)Fig.20 Respons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o grassland restoration(recovered grassland/reference grassland)
3 讨论
Meta 分析是一种强大的统计方法,可以将不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合和标准化,这些研究可以是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的,结果也可以是重合或冲突的。因此,在Meta 分析中可以将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加入数据集,以获得对草地恢复效果的全面评估,其分析的结果侧重于揭示草地恢复影响的一般模式。退化草地的恢复情况可能会受到恢复时间、恢复方法、所在区域、草地类型和草地退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对草地恢复措施的响应也会不同,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关于恢复效果对恢复时间的响应,从Meta 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恢复时间越长,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越大,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越小,这也与一般常识相符。可以得出结论:草地恢复的时间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不同的恢复方法对草地的恢复效果存在较大的影响。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中,弃耕和自然恢复方法的数据量较少,且恢复时间大多为10 年及以上,因此计算得到的效应值偏高,仅作参考。围栏封育是草地恢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和参考草地的对比中,围栏封育的恢复效果均落后于其他方法。禁牧的恢复效果略好于围栏封育,可能是由于禁牧的恢复范围一般大于围栏封育的恢复范围。人工草地是数据集中排名前5 的方法中唯一的主动恢复方法,恢复效果好于大部分被动恢复方法,可能是由于主动方法相对能产生更快、更显著的结果[61]。在与参考草地的对比中,自然恢复的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最小。说明人工干预虽然能有效提高草地的恢复速度,但是自然恢复才能使草地恢复到接近退化前的状态。
位于不同生态区域的草地对于草地恢复措施存在不同的响应。在恢复草地和退化草地的对比中,南方湿润地区和东北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青藏高原地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可能是由于湿润的气候更有利于草地的恢复。
经过多次计算发现,腹板和筒壁厚度不能相差太大,否则就会在联接区域因应力突变,产生较高的等效交变应力。设计时应将二者壁厚尽量相同,或者在他们联接的地方次用过渡圆角等方式,来减少应力集中。
不同的草地类型对于草地恢复措施也存在不同的响应。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中,将不同的草地类型根据恢复效果进行排序,依次为:温性草甸草原草地、温性草原草地、干热稀树灌草丛草地、高寒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和高寒荒漠草原草地。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温性草地的总体恢复效果好于高寒草地;而且在温性草地中,对应年降水量更高的草地类型恢复效果更好。在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的对比中,高寒草甸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温性草原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由于温性草原化荒漠草地的数据量较少,恢复时间均在20 年以上,因此计算得到的效应值较大,在一些指标中超过了参考草地。
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进行恢复后也具有不同的响应。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中,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最好,其次是重度退化草地,经过恢复后的轻度退化草地与恢复前的状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恢复草地与参考草地的对比中,恢复后的轻度退化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恢复后的重度退化草地与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仍较大。可能由于轻度退化草地的退化程度不高,因此恢复后的草地与退化草地和参考草地之间的差异均较小。重度退化草地由于退化程度严重,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严重恶化,草地原有优势植物物种严重消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各项指标严重下降,恢复难度较大,因此在指标的计算中得到恢复效果较差的结果。中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恶化情况较为一般,原有优势植物物种消退程度适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各项指标下降程度不严重,因此在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对比中显示其恢复效果较好。
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中,无脊椎动物的恢复效果最好,其次是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中,气候调节的恢复效果最好,其次是初级生产和土壤质量,养分循环的恢复效果最差。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效果进行对比,恢复草地与退化草地或参考草地对比的结果均说明生物多样性对草地恢复措施的响应高于生态系统服务。由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呈正向相关[9],因此得出结论:草地恢复措施将同时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得到恢复,但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速度慢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4 结论
草地退化作为一项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全球性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草地的退化有气候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如:过度放牧、肆意开垦等)。为了对已退化草地进行有效的恢复和管理,我国的科研人员和环保工作者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恢复方法以及恢复时间,进行草地恢复试验。本研究使用Meta 分析对各自独立的草地恢复试验(86 篇文献,3410 项对比)进行定量综合,得到研究效应的总体平均水平;通过亚组分析,使原本无法相互比较的研究结果具有了可比性。主要结论如下:
1)草地的恢复时间对恢复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恢复时间越长,恢复效果越好。
2)人工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草地的恢复速度,但是自然恢复才能使草地恢复到接近退化前的状态。3)不同生态区域的草地对于草地恢复措施存在不同的响应,湿润地区的草地恢复效果相对较好。
4)温性草地的恢复效果总体好于高寒草地;在温性草地中,对应年降水量更高的草地类型恢复效果更好。
5)轻度退化草地由于退化程度较小,恢复后的草地与退化草地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度退化草地的恢复效果较好,恢复后的草地与退化草地之间差异显著;重度退化草地由于恢复难度较大,恢复效果相对较差。
6)草地恢复将同时使退化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得到恢复,但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速度慢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