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高阶思维的策略
2021-02-27
(福州市林则徐小学,福建福州 35000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布鲁姆把知识的掌握分为六个层级,把记忆、理解、应用界定为低层次思考,即“低阶思维”;把分析、评价、创造理解为高层次思考,即“高阶思维”。[1]随着对国际阅读测试、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小学阅读教学应以高阶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清晰的语言表达来支持思维过程,[2]而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以切实有效的训练策略来推动思维发展。
一、对比相近词语,在言语比较中开启思维的逻辑性
叶圣陶曾说,阅读方法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归纳。[3]比较分析是重要的思维方式,比较能力的获得是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理解词语的方法丰富多样,而换词比较的方法,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用词的精妙,还可以开启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以词解词”的低阶理解层面。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一个景物,设计两组句子,让学生比较分析:
第一组中,先让学生演示胳膊、脑袋、眼皮“下垂”的动作,再想象“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和“掉下来”的画面。通过比较发现,“垂下来”说明蜘蛛与蛛网之间有蛛丝连着;换成“掉”的话,蜘蛛和网之间就没有什么牵连。联系上文,学生猜测是雷雨前的大风把蛛网吹破了,才让蜘蛛从网上“垂”下来。学生不仅品味到文本用词的准确,还发现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第二组中,请两个学生上台表演“坐”和“趴”两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表情。比较后学生发现,“趴”是动物的一种常态,“趴”着的蜘蛛只顾盯着网,“坐”在网上的蜘蛛则是神气活现的,“蜘蛛又坐等蚊子自投罗网了”。还有学生注意到,这个句子写的是“雷雨后”的景色,对比之前的“垂”和“逃”,从这个“坐”字不难体会出,蜘蛛此刻的心情就像雨后的天空一样放晴了,比“趴”更贴切生动。这个小小的动词启发学生的联想,学生在阅读比较中感受到作者对蜘蛛的偏爱以及拟人手法的妙趣,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
二、精选思辨话题,在言语表达中激发思维的独立性
在阅读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潜心会文,精准地确立思辨点。确立思辨的话题后,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聚焦文本,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思考、分析和体会,尝试以批判性的眼光,探究文本背后的深意。紧紧围绕这个话题,教师带领学生在思辨的你来我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一课教学中,狡猾的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故意分不匀,熊哥俩谁都不愿吃一点亏,眼睁睁地看着狐狸把奶酪全部吃完,最后狐狸还自夸“分得可公平啦!”课堂上的思辨话题就此得来:“你认为狐狸分得公平不公平呢?说说你的理由。”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中的狐狸手拿两块大小不一的奶酪,眉飞色舞得意洋洋;熊哥俩则仰着头,托着下巴,瞪着圆圆的眼珠子,一眨不眨地看着狐狸手中的奶酪,领会狐狸和熊哥俩的表情泄露了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接着,通过朗读他们之间的对话,进行神情、动作的表演,进一步思考:从“跑”这个词看出狐狸大老远地过来帮助熊哥俩,真是好心吗?从下文狐狸“笑了笑”这个神态描写,体会到它早就预谋好了,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熊哥俩只担心自己分的那块奶酪小,只顾着“嚷”,完全没有察觉狐狸的“阴谋”;接下来,狐狸更是明目张胆地把奶酪吃得一口不剩,等熊哥俩回过神来,感觉自己被骗的时候,奶酪已经被吃得一口不剩了,熊哥俩再生气也无济于事。学生一开始在思考辩题时,众口一词地站在熊哥俩“弱者”的角度来谴责狐狸“不公平”:“狐狸太狡猾了!他说得好听,帮熊哥俩公平地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全吃光了,当然不公平。”“要想分得公平,就得找刀子来切。”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如果你是小熊,你会让狐狸这样分奶酪吗?”联系之前的插图和文本中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学生将批判的目光转移到熊哥俩身上,思维角度转换后,便产生不同的说法:“如果不是熊哥俩也都有私心,生怕自己的那块小了一点点,就不会让狐狸钻了空子。”“如果自己是小熊,就把大一点的那块奶酪给哥哥,兄弟之间应该互相谦让。”这个话题的巧妙之处在于紧扣教学目标,凸显价值观,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激起学生批判性的思考和表达的欲望,每个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价值观,从不同角度表达想法。思辨不同于辩驳,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建构和表达的能力,起到发展思维的目的。思辨性的课堂体现思维的训练,尤其对低段的学生而言,话题的大小、多少、难易都要恰到好处,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想象续编故事,在言语创造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一种有目的、主动的发散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内容。[4]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还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交流形式讲故事、编故事,正是在想象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寻找新设想、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故事充满童趣:蜘蛛开了个口罩编织店,结果遇上大嘴巴的河马;改成围巾编织店,结果来了长颈鹿;接着改开袜子编织店,谁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来光顾了……借助示意图,帮助学生记住故事中蜘蛛开店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教师顺势引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师: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只蜘蛛?
生1:这只蜘蛛真倒霉!他总是碰上这么特别的顾客。
生2:他一次又一次地改招牌,要坚持下去才行。
生3:这只蜘蛛很守信用,说好了“只付一元钱”,就真的只收一元钱。
生4:蜘蛛自己不懂得变通,每个顾客的身材都是不一样的,怎么能都只收一元钱呢?
教师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请学生再猜猜蜘蛛接下来会怎么做?学生在之前聊蜘蛛印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有的延续原文的“惊吓风格”,想象蜘蛛开了编织衣服店,谁知碰上大象,费了蜘蛛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织好,叫苦不迭;有的说蜘蛛吸取经验按劳取酬,在招牌上清清楚楚地写上“量体织衣,计时收费”;有的想象蜘蛛的吃苦耐劳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河马、长颈鹿都为他介绍新客户,给他拉来许多新订单,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有的则想象蜘蛛生意成功以后得意忘形,招揽了很多不熟悉的业务,导致生意失败,最后明白还是得专注地做一件事的道理……学生在想象创编故事的同时发散思维,力求把故事编得与众不同,既生动又富有新意。
高效的课堂是思考的课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造者。低年级阅读教学不能只是拘囿于低阶思维阶段,更应引领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言语比较、批判思辨和想象创造,逐步发展高阶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