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探析
2021-02-27吴贵春
吴贵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探析
吴贵春
(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必须把握四个维度:一、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二、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三、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新时代;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主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厚的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认识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必须把握四个维度: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三、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四、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之所以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支撑。进入新时代,尽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爱国主义精神仍然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将更加凸显。
(一)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艰难困苦斗争的历史,是以爱国主义的精神传统谱写的多难兴邦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号召全国人民投身到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伟大斗争之中。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面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面对官僚资本对外妥协退让、对内实行独裁统治的现实,没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本主义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爱国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梦的伟大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长期战火侵扰留下的满目疮痍,中国人民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对祖国的赤诚之爱,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铁人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为了摆脱我国贫油的帽子,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他的身上体现了为国家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力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奉献精神,奏响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强音[1]。然而,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以各种手段遏制我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推进民族复兴的步伐,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三)爱国主义是个人成长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而立德、立功的前提是爱国。试想一个连祖国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为祖国作贡献吗?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吗?习近平指出:“我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2]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现了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青年学生要立志报国,正确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自觉地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摒弃小我,成就大我,必须与私心杂念作斗争,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心若被私欲蒙蔽,行动若被喧器裹挟,个人很容易陷入小我之迷茫,就会出现认知错误,情绪消极,行动失范;摒弃小我,成就大我,必须志存高远,只有理想远大,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创造自身价值,如果理想缺失,则会昏昏沉沉,一事无成,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摒弃小我,成就大我,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二、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
当代中国,爱国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3]。爱国从来都是真实的、具体的,不是抽象的、虚无的。只有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结合,才能找到爱国的正确方向。
(一)爱国与爱党的高度统一
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着这一诺言。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各族人民为理想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爱国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人民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党把人民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建国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同样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利益,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其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把人民记在心上,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顺应民心、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推进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改革,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时代性。中国共产党人将爱国与时代任务紧密结合,不断推进国家富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时代任务,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任务,也是这一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时代任务,也是改革开放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第三,坚定性。无论是面临革命时期的挫折与困境,还是建设时期的探索与曲折、改革开放时期的挑战与考验,共产党人都始终将祖国放在心中,将人民放在心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从革命时期的红军战士,到建设时期的石油工人,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深入疫区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响应党的号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不顾身,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人民性、时代性、坚定性,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铸就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回答了为什么爱国要与爱党相统一。
(二)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社会主义是承载爱国主义的必然选择,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两个历史时期探索的最终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时代要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是为了人民,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市场经济为运行基础。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绝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考虑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先富起来,再实现先富帮后富战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激励人民前进的重要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指引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幸福感有了显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了显著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因此,爱国就要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三、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爱国主义要与时代相适应,实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爱国的真正体现。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是当代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作为青年学生,要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三者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第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就不会有人民幸福。历史告诉我们,个人与国家和民族命运与共。国家发展得好,个人的发展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个人的潜能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人的价值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归宿。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看人民是否幸福。没有人民的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要紧紧把握中国梦的人民性,以人民幸福为本,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第三,中国梦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人民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都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
(二)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学习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基础,青年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年学生要端正学习目的,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要做到学以修身。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提高精神境界。青年学生要多读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坚定政治信仰;多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丰富精神生活;多读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书籍,拓宽知识视野,吸取知识精华。二要做到学以增智。古人云:“学则智,不学则愚。”不学习,何以成才?不学习,何以报国?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才能为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三要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所学的知识不能应用于社会实践,那么这种知识再多也毫无意义。
加强思想修养,提高道德品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青年学生既要有才,更要有德。历史上凡是成功之士,无不是德才兼备之人。青年学生要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努力提高道德品质。一要自觉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们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充足的精神营养。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承载的道德资源,让中华文化基因更好地植根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二要做到见贤思齐。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他们身上所具备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秀道德品质,值得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青年学生要向他们看齐,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完善自己、成就未来。三要加强自律。自律是指主体用内化了的道德原则对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向及方式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而他律是指行为主体在一切社会活动中所受到的外界约束和强制。自律与他律是相互联系的,青年学生既要重视他律,更要重视自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加强责任教育,提高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青年学生要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担当是一种责任。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敢于担当。“两弹元勋”邓稼先怀着建设新中国的强烈责任感,辗转回到祖国,致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青年学生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并把这种责任化作学习的动力。担当是一种勇气。越是困难和危险之时,越显出担当的可贵。为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要有迎难而上的精神,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担当是一种能力。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青年学生要珍惜韶华,练就本领,提高能力,为担负时代大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既要反对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青年学生只有做到既有民族情怀又有世界眼光,才是爱国的真正体现[7]。
(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分析,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提倡的精忠报国思想是精华,但所倡导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张是糟粕,应该予以抛弃。对于传统文化,要做到守正创新。传统不代表僵化,既要坚守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又要根据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使传统文化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激发其内在活力,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为时代发展提供新指引,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展现出时代的风采。
(二)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恐怖主义、疫情肆虐等因素危及人类安全,贫困问题、气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单独应对,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共同面对。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要求人们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致力建设一个和平的、安全的、繁荣的、开放的、美丽的世界。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理念,尊重各国国情,尊重各国发展道路的选择,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不仅追求自身的发展,而且追求各国的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共同造福世界人民。
(三)培养开放包容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经济依赖性将更加紧密。因此,培养开放包容意识至关重要。首先,要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是促进全球繁荣的基础,贸易战不仅破坏了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而且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其次,要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西方某些国家总是把他们的价值标准和思想观念强加于人,企图通过打击异类文化来维护自身文化霸权,严重违背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文化与文化相处,最重要的是沟通和对话,而不是相互打压和排斥。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吸收对方的文化之长,才能使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再次,要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互学互鉴。要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为目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1]尹从国.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6):28-30.
[2]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5-02(02).
[3]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05-01(02).
[4]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5):15-19.
[5]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
[7]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世强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EB/OL].(2015-12-30)[2020-10-10].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30/c_1117631083.htm.
An Analysis of Patriotism in the New Era
WU Gui-chu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 Anhui)
Patriotism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power to realize national rejuven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must be done on four dimensions: first, patriotism is the core of the national spirit; second, patriotism is highly unified with loving the party and socialism; third, the distinct theme of Contemporary Patriotism i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ourth, to carry forward patriotism, we should not only base ourselves on the nation, but also face the world.
new era; patriotism; national spirit; theme
2020-12-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日常生活研究”(16yJA710020)。
吴贵春(1962— ),男,安徽桐城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416
A
2096-9333(2021)02-0088-05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