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逆全球化挑战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国方案
2021-02-27原瑞
■原瑞
2020年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7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世界面临的逆全球化等现实问题,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通过“陈利弊”“表态度”“析矛盾”“话中国”“展未来”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复杂难解的世界之问。阐释了“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这一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因,展示了“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这一勇于担当的大国气概。
2020年已经落下帷幕,在这特殊的年份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世界经济增长面对严重挑战,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深刻演变,国际治理众多环节的不确定因素大幅增多,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世界仿佛走在了前进的抉择路口,问题出在哪里?又要怎样抉择?要团结还是分裂?要开放还是封闭?要合作还是对抗?
所有疑问的焦点之一就是全球化的利与弊。疫情下的全球化受到比以往更多的质疑,很多人将某些社会与经济问题归因于全球化,却忽视了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社会稳定有序,经济快速恢复。世界比以往更关注中国,世界比以往更需要中国。
一、看全球化之路,寻矛盾本源,提良策破局解困
“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谈到“世界怎么了”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开门见山为被广泛质疑的经济全球化正名,并寻根究底列举了战乱、冲突、地区动荡、资本过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等导致各种世界问题的罪魁祸首。习近平总书记用“陈利弊”的方式为世界人民客观分析了全球化对当前国际经济运转的利与弊,直面当前国际社会反全球化呼声高涨的现实,“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当然,我们也要承认,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反全球化的呼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足,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生动注解,新冠肺炎疫情在参与全球化很高的发达国家蔓延最为迅速,使得疫情对全球生产消费、金融等方面影响加重。而另一方面,疫情的蔓延又催生了新的全球化发展。与疫情关联的公共卫生产品的国际交易大幅增加,网络技术加速升级,迅速扩张,网络数据产业进一步具有了空间化全球化的特征,将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近年来,关于全球化的争议和质疑愈演愈烈,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表态度”所言,“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全球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历史的潮流,其进程不会轻易终断,也不能中断。全球化进程中的很多问题应通过完善全球治理来解决,而不是因噎废食,倒退回封闭割裂的时代。面对这一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析矛盾”,指出经济领域存在三大突出矛盾:动能不足、治理滞后、发展失衡。这三大矛盾如何解决?即针对“世界怎么办”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破题,提出了四点主张。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当前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只有创新才能持续动能,将世界经济带活。要以创新为重要抓手,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相互依存状态,要引领世界走出困境就需要世界协同联动,用共赢思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繁荣。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当前的国际治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国际经济力量的对比变化,有必要赋予新兴国家更多话语权,以完善国际经济治理的手段和方式。四是“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平衡普惠,即让更多国家拥有发展的机遇,让更多国家共享发展成果,因此要让所有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着力解决贫困失业等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平衡发展。
二、析中国道路,述中国计划,敞胸襟迎世界合作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经历了从被动卷入到主动把握的转变,逐步从国际舞台的边缘地带走向舞台中心,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日益凸显。
“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道路总结为四点:一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最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二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这一根本立场显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这一执政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稳定的执政地位和政府体制稳定运转的基石。三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正是我们立足国情,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才铸就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中国坚持通过改革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勇于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四是“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因此,中国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增强国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建设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世界增长扩大空间。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和不少困难,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面向世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一是聚焦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层面,二是聚焦于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层面,三是聚焦于投资环境的营造层面,四是聚焦于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层面。四个方面层层递进逐步显示了中国求稳定、求繁荣、求合作的强烈意愿。
三、看“一带一路”,话大国担当,倡世界携手向未来
面对世界人民对中国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要怎样“为国家担当,对世界尽责”。为了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倡议世界携手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世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然而,越是面临困难,越是乱云飞渡,中国担当越显得难能可贵。在疫情期间,中国坚持举办进博会,这就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为世界经济提供动能的重大举措,体现了中国支持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从坚决支持《巴黎协定》并承诺将完全履行中国义务,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设,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实发展,无不显示了勇担责任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的最大国际合作经济平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当前,“一带一路”已经发展为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大合唱”,为地区稳定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面对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大力推进全球多边合作,积极通过合作和在全球主义视野下的双赢方式来提升和运用我们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这是一个区域和全球主义的双赢举措。截至2020年一季度,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共计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大幅提升了参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之大者,兼善天下”。中国担当世界责任绝不会止步于“一带一路”倡议,我们会源源不断地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与世界携手推动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