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枪械的摇篮
——北安庆华军工厂
2021-02-27■颂和
■ 颂 和
北安庆华军工厂(简称“庆华厂”)始建于1921 年,1948 年工厂回到人民怀抱,更名为“五一兵工总厂”。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将“五一兵工总厂”所属的第一制造所从沈阳迁到今天的黑龙江省北安市,建立冲锋枪厂并命名为“北安冲锋枪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代号“六二六”。当时,根据“六二六”代号设计的“三角形内两个‘6’”的枪标——“三角66 标”成为厂徽,庆华厂出品的所有合格枪械上都标记着“三角66标”。
枪厂落户北安
1950 年冬天,1631 名经过挑选的员工,800余名家属,1358 台(套)机器设备,3000 多吨材料、工具陆续运到了北安。从火车站到工厂新址——东大营,到处是拉爬犁、手抬肩扛地搬运货物的工人,工人们这样一干就是将近两个月。随后开始了更为复杂、艰难的工作——设备安装、调试。因为之前拆卸时间仓促,没经验,抢运时疏漏,致使零部件搬运存放顺序被打乱,安装中常常是为了一个零件,要到堆积如山零部件中一个个地翻,一遍遍地试。1951 年2 月初,兵工厂新建和维修临时厂房3 万多平方米,安装调试机器设备1400 多台,设立了第一批8 个生产车间,一条完整的枪械生产线初步形成。
“三角66标”枪显神威
工厂建成,一支支刻有“三角66 标”的庆华厂枪源源不断运往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前线战士都说“三角66 标”枪有劲,既方便又耐用。在这其中,获战士赞誉最多的就是50式冲锋枪。50 式冲锋枪的原型是波波沙-41 冲锋枪,此枪由苏联设计师格奥尔基·斯帕金设计,结构相对简单,便于大量生产。1951 年6 月,庆华厂的第一批2628支50式冲锋枪就装上了开往朝鲜前线的军列。到1953 年12 月,庆华厂向朝鲜战场供应50 式冲锋枪35.8 万支。
两条生产线 多枪种闪耀半个世纪
1953 年,庆华厂开始转产仿制波波沙-43 式冲锋枪,于1954 年定型命名为54 式冲锋枪。除了生产冲锋枪外,庆华厂还在1954 年实现54 式手枪的量产。至此,庆华厂成为冲锋枪与手枪两条生产线并存的工厂。
在庆华厂大量仿制和自主研发的枪械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仿制苏联AK47 的56 式冲锋枪。56 式冲锋枪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一个种类繁多的枪系。56 式冲锋枪和54 式手枪成为装备中国军队大半个世纪的武器。1974 年至1985 年间,我国13 名运动员使用庆华厂生产的运动手枪在世界大赛上获奖夺冠,许海峰、李对红等奥运名将位列其中。
北安庆华军工厂自行研制了8 个系列40 多种枪械,累计生产枪械900 余万支,我国生产的制式步兵武器中,近半数是该厂设计定型的。北安庆华军工厂堪称“共和国枪械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