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乡土资源 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2021-02-27吕妙娜
吕妙娜
(厦门市同安实验中学,福建 厦门 361100)
如何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政治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延伸课堂空间,拓宽“小课堂·大社会”视角,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谈、职业体验等窗口,用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反思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指导帮助学生在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长知识,练才干。文章以教育部统编版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的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发展”为例,有效开发厦门同安军营村的乡土资源,以“如何推动家乡实现精准脱贫和共同富裕”为议题,贯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版)》指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注重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拓宽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是思想政治课充满生命力的源头活水。乡土资源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渠道,它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它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师生生活圈子中熟悉的事物。教师将精选的乡土资源创造性地用于教学,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而且有效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激情,让充满情怀的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像阳光雨露,润物细无声,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一、调查乡土风情,触摸乡村脉搏
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探究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成立“乡情调查组”,围绕议题“军营村的发展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生态环境?”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军营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比军营村的前后发展变化,形成调研报告。
【调查报告节选】
以前的军营村是“老少边穷”的代名词。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那时进城一趟不容易,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非常难。从军营村到同安县城要走约两个多小时,山高路陡急弯多,车子快不了;路面凸起不平,土路遇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
党的春风吹暖了曾经闭塞的贫困村——军营村,让边远山区不再远。1986 年和1997 年,时任厦门市副市长和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曾两次到军营村调研,指导军营村走“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的农村发展新路径,既要植树造林,也要种果种茶,实现民富村美。军营村的村民一直没有忘记总书记的叮嘱,军营村以党建引领扶贫路,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做好森林绿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绿色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军营村焕颜变富美: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教育云”平台对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山党校教育基地;乡村医疗养老保险稳步提高,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业大大增加村民收入,乡村旅游日趋红火,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9 年人均GDP 突破3 万元,军营村民的生活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
学生围绕“军营村要经济发展还是要生态环境?”的议题进行生态之旅的社会调查,找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他们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收获了成长:学生课前回乡做调查报告,拍摄摄影作品和制作精美课件,亲历自主学习,展示调查成果,收获赞赏和自信,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探究乡村致富,促进高阶思维
知识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学习环境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至关重要[1],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探究、讨论等方法,以问题牵引,激发学习内生动力,让学生的深度学习走向高阶思维[2],培养创新思维、战略思维、批判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
【情景】军营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茶叶,打造生态茶园观光旅游。游客欣赏茶园,优雅品茶,体验茶文化,悠然垂钓,享受天然氧吧。由于地形独特,夏季这里是一处“避暑山庄”,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军营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外出的村民寻觅到了商机,建设农家乐和民宿,回乡发展乡村旅游。
教学中,选取同安军营村作为教学资源时,教师通过设计“军营村生态之旅”的情境,通过视频、图片等图文并茂,多种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以“军营茶乡:产业扶贫点亮美好生活”为议题,为学生搭建饱含思维深度的学习平台。“同安军营村是如何实现蝶变的?”“军营村的成功做法为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哪些宝贵经验?”“你怎么看待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教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主动获取知识,他们的思维时刻处于交流探索中,在大胆质疑、辨析感悟中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思维品质。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充分用好生活资源,教师合理引导学生在求同与求异取向相结合中实现价值引领,感悟浓浓的家乡味,热爱家乡,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激情自然流露,动态生成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访谈成功人士,增添责任担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场景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综合探究的开放性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舞台,教师组织“人物谈访组”,学生走访熟悉的校友小高——军营村大学生返乡创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探究如何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召开主题演讲会。教师引导学生调查访谈,让他们切身感悟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引领他们历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期盼。这样的调查访谈活动,注重通过社会活动对知识建构的意义,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要求”。[3]
【访谈材料】军营村86 号,这间民宿的主人小高,他的步履踏过大半个中国又选择回归乡村,是从山村里走出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典例。小高夫妻俩是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男主人制陶艺,女主人做服装设计,民宿的每一处建筑都是他们巧妙设计、精心制作的,取名“北国之光”“大学时代”“那些年”等的创意民宿,充满艺术气息!这里每一个设计的小巧思,都是主人的专业积淀和生命能量,创造性地把一栋老宅从历史的沉睡中唤醒!这是一个永远进行时的民宿。如今,小高正在设计酒吧台、咖啡屋和温泉池……在一个山中雨夜,茶香和星野对谈,伴一壶清茶,听雨品茶,享受时光煮雨的田园风情!这样曼妙的田园生活吸引大批游客蜂拥而至。每一位到访的游客,漫步在飘着茶香如诗似画的小山村,心中充满无限的喜悦!百年茶乡焕新颜,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脸上写满幸福!
人物访谈,从真实情景出发,以学生生活共鸣的议题“精准扶贫蕴含哪些创业素质?”让学生认识到精准扶贫需要扶贫先扶“志”与“智”相结合,发挥创业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本领,为就业和创业做好生涯规划,树立劳动光荣意识。
借力乡土资源,拓宽思政小课堂,链接社会大课堂:学生在社会调查中触发思考,在社会实践中触摸乡村脉搏,在研究学习中增添社会责任与担当,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