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好乡村振兴的人才篇章

2021-02-27杨钧壬

奋斗 2021年9期
关键词:培育人才农村

■ 杨钧壬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也要求,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坚持引育并重,增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乡村人才支撑。

一、助力振兴人为要

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

人才是乡村综合治理的领导者。人才对乡村振兴组织管理起核心作用。管理人才是基层组织的核心,人才的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治理水平的高低。管理人才在基层组织中能够有效发挥组织、协调、调动作用,在基层党组织中可以切实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法治、德治进程。高素质人才在基层工作中不仅能依靠先进思想意识、专业素养知识,主动顺应市场需求,统筹谋划地方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还能够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增强村民归属感、认同感。

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推动者。专业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头人,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有着显著作用。首先,专业人才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经验和科学知识拓展乡村发展渠道,将其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其次,专业人才具备很好的示范性,通过示范引领,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村民认可,将技术经验传授给广大村民,能起到“一人影响一家、一户带动一村、一村示范一乡”的推动作用,切实带动当地农民提升生产技能和致富本领。

人才是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人才对乡村优秀文化发展具有传承作用。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北大荒文化、关东文化、民族文化等都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瑰宝。但在乡村,很多优秀传统民俗由于没有得到保护和开发而日渐没落,这样的文化困境需要乡村人才去改善。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德高望重的文化乡贤等,都是振兴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乡村人才不仅可以通过普查、梳理乡村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资源库,传承乡村文化资源,还能够依托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使文化资源变为经济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二、找准症结好开方

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十分突出,然而当下乡村仍然存在人才严重不足、空心化加剧、老龄化凸显、人才水平低、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据国务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人才总量1.8亿人,农村实用人才约2254万人,占比12.52%,乡村人才缺口仍十分巨大。

乡村吸引力不足,引不进人才。我国农村人口比重从1978 年的82.08%下降到2018 年的40.42%,而黑龙江农村人口比重仅为39.10%。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上学、打工、参军等方式离开农村后,很少再回到农村,导致整个乡村人才变成单向外流,有的村庄甚至出现人才“饥荒”,只剩下由老人、孩子和妇女等组成的留守大军。这种极不对等的人才流动现状,使城市与乡村之间人才循环流出现断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乡村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人。人口基数的下降,城乡差距的扩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竞争的加剧,使乡村在引才条件方面吸引力太弱。

自身培育能力落后,育不成人才。众所周知,乡村的教育环境无法与城市相比,由于乡村没有高校,优秀中学也很少,因此缺乏自身“造血”机制。相比于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看似最困难、作用最小,实则最紧迫、最重要。“引人才”“留人才”都是依托外部人力资源,与乡村具体情况不容易接轨,而育才则是解决乡村自身“造血”问题的长久之计。据统计,2019 年中国乡村仅有740 所高中,占全国高中总数的5%。靠乡村自身,难以培育高端人才,但可以培育契合农业生产的实用人才,培育传承乡村文化的技术人才,培育贴近群众的管理人才。乡村振兴战略辐射到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乡村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一支自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队伍,培养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的农村人才队伍。

激励保障机制不足,留不住人才。培养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据统计,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留村比例仅为10%,社会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机制不到位,导致高水平人才不愿扎根农村。基建条件方面,乡村的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卫生水平无法与城市相比;思想观念方面,多数青年认为在乡村的发展前景不好,上升的速度太慢、空间有限,不能安心在乡村基层工作;生活水平方面,薪水待遇较低、补贴少,文娱活动、公共服务事业也较为欠缺,孩子在农村接受教育没有竞争力,很多乡村人才为了孩子的未来向城市转移。这些严峻的现实问题成为一道道横亘在高素质人才与乡村发展需要之间的鸿沟。留不住人才无疑会让本来就人才匮乏的乡村雪上加霜,浪费了大量的培育成本和发展时间。

三、筑得金巢引凤来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解决人才问题应该从“聚人才”“育人才”“留人才”三个方面发力。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集群。

筑路通衢“聚”人才。多渠道构建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体系,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发挥人才聚合效应,方能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强化人才引进,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技术力量服务农业发展,让有专业技能的科技人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创新引进机制,突出项目带动,吸引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的专门实用人才到农村来,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要搭建乡村需求与人才需要信息对接“金桥”,按照全域统筹、全域规划思路,合理布局优势项目人才配置,克服唯学历唯背景倾向,让人才引而为用,提升引才实效。同时,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优秀人才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精心培养“育”人才。人才要想快速成长,也离不开精心的培育。要强化政治引领“育”,坚持专业培训和党性教育相结合,将理想信念、道德品行、职业操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人才对党和国家全面振兴乡村目标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坚定人才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在实践中动态检验人才项目的质量,对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不唯学历、不限专业,不拘一格选才用才。要健全人才作用发挥机制,构建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人才政策优势,因事择人、因才施用,做到“人岗相适”,使乡村人才在各自擅长领域发挥才能、实现价值。优秀人才,一夔已足。要整合本土人才资源,有计划地培养大批乡村基层干部,让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培育大批本土实用技术人才,同时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提升创新创业、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

完善保障“留”人才。乡村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关键还要能“留得住”,“留得住”才能保证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好的人才环境对留住人才至关重要,要不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在“留”字上下真功夫、实功夫。一是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制定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人才政策体系,要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人尽其才的氛围。要整合落实各类涉农政策,为乡村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和其他政策支持,有效降低创业者创业投资门槛及成本,为“留才”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形成干部长期发展的机制。出台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优惠政策集成化,建立奖励机制,以政策红利叠加形成“人才洼地”,实现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创新搭建乡村人才组织平台,实施各类人才支撑支持计划,切实解决乡村人才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物质保障、精神支持,强化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物质补偿等激励保障措施。探索推行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制度,支持农技人才等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为扎根乡村的人才打通成长发展路径。三是要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人才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兴。我们要通过增加轮岗锻炼、选派优秀毕业生、“三支一扶”、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人才引进各项政策,让更多莘莘学子选择报效家乡,在乡村书写人生梦想;通过“厕所革命”“电网升级”、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方式美化乡村,不断改善乡村居住生活环境,让美丽乡村成为留住人才的“金字招牌”;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摘帽、鼓励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让城乡之间的发展鸿沟不再成为人才扎根的阻碍。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只有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才能全面激发人才活力和内生动力,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培育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