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21-02-27吴薇
吴薇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课程思政”最早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2014 年提出。2017 年9 月和2017 年12 月,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先后发文,强调在学科教学中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自此,学界和全国教育界开始高度关注课程思政,在该领域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思政相关研究综述
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可以从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各学科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三个层面进行综述。
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主要探索课程思政的定义、内涵、意义和实现路径等。邱伟光(2018)提出,课程思政是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课程育人质量的有效路径[1]。王景云(2019)从学理上探讨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关系[2]。王学俭(2020)对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基本的梳理和思考。该类研究对“课程思政”的探讨有理论深度,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3]。
一些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了课程思政研究和教学实践。陈雪贞(2019)立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综合制定课程思政教学计划、精选富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内化、改善课程思政课程实施的外部条件和注重课程思政评价导向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4]。崔戈(2019)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该校启动了外语“课程思政”体系的资源库建设,建设了外语“课程思政”示范课[5]。目前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但均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需要广大教师根据校情和学情开展相关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
二、大学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 年9 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 年12月)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国务院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以“课程思政”为改革目标的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但其他课程也不能置身于外,需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守好自己的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开课时间长,对学生影响大,但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很多教师将《大学英语》理解为一门语言技能课,无视鲜活的语言材料,仅仅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这导致三大问题:(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减退;(二)学生无法用英语讲出“中国故事”,其英语交际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三)学生受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的侵蚀和消极影响。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主要来自英美原版材料,其主题多样,材料鲜活,覆盖哲学、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历史等,但是不少大学英语教师因为将该课程理解为语言技能课,而无视文章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将其肢解为零碎的材料,过于注重语言形式和结构,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接触到的英语学习资料大部分是英美原著,反映的是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文化,用英语表达西方文化的能力相对更强,但鲜少接触描写“中国故事”的英语材料,因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很弱,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教师更注重的是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操练,没有深入剖析思政元素,对语言材料中的不良思想和不良价值观的警惕不足,导致学生有可能受到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的侵蚀和消极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理念,在英语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强调价值引领,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时将使大学英语课焕发新的活力。
三、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证研究
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树立“讲好中国故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两个班开展了一项为期12周的教学改革。以下是对《新目标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一单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详细介绍:
该单元主题是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包括两篇课文:Text A:What Can Americans Learn from Confucianism? Text B:The Oneness of Tea and Zen.通过研究,我们确定了该单元的课程思政融入点。该单元“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是:了解中国的文化与传统。两篇课文谈到的儒家文化和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属于“中国故事”,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融入儒学“和”的思想,给学生传授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茶道文化中天人合一、众生平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元素。其德育目标是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下文将以Text A:What Can Americans Learn from Confucianism?为例呈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一)结合课文内容,挖掘“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政元素
该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人,讨论美国人应该从儒学中学习些什么。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点出主题,认为美国人学习Confucianism 就是要成为善良、有责任心的人,第二部分讨论在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发现闪光之点,第三部分认为要将学会“和”作为生命的终极价值,第四部分是总结,首尾呼应,认为需要帮助全世界的人变成善良的人。该文章是一篇极好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文章,教师需要深挖其思政元素,用中文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具有世界影响力,指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儒家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治国之道等,孔子还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一些至今还发挥重要作用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这些介绍就是该篇文章的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引以为豪。
大学英语课程的本质是一门语言技能课,因而,教师不能因为要教授“思政元素”,就把它完全打造成思政课。教师在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时,极有可能首先使用的是汉语,但不应止步于此,可以列出孔子和儒家思想中文介绍中的重点英文表达,再次用英语对孔子和儒家思想进行了概述。通过中英双语介绍,深化学生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认知。这是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一环。
(二)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在用汉语和英语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后,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这时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热身:1.What are the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schools of thoughts? 2.What are the virtues they advocate? 接下来结合思政内容开展听力练习,听力内容是《论语》当中的一些名言:
(1)The Master said,“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is unavailing.To think without learning is dangerous.”(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The Master said,“The superior man is modest in his speech,but exceeds in his actions.”(子曰: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以上这些是大学生基本熟悉的、脍炙人口的名言,但很多学生只是粗浅地了解大概意思,甚至是通过名家的英文翻译来理解这些原本就出自中文的名言,更不用说准确理解《论语》后用英语来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时教师需要讲解其含义,然后让学生用英语参与讨论,有了重点的英文讲解作基本,学生在讨论时就不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能较流畅地引述自己的思想,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思维。这种讲解和讨论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接受了思政教育,同时,较完美地将课程思政和英语教学结合在一起。
(三)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讲好中国故事”
这一阶段采用情景教学法,组织辩论队,创设孔子讲学的场景,由学生扮演孔子,用英文宣传儒家思想。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就“Confucianism and its influences on our life”展开讨论,并选举代表上台发表观点,要求学生只能使用英语进行介绍。在第一阶段,教师已经用英语介绍了Confucianism,提供需要重点掌握的英文表达;在第二阶段,教师已经用英语对孔子的名言进行阐释,并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在第三阶段,学以致用,让学生练习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讲好中国故事”。
在每一篇课文的讲授中,教师都遵循这一思路:挖掘思政元素英语呈现并讨论情景教学(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笔者在两个班用该模式开展了为期12 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和没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班级相比,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气氛更活跃,英语口语表达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不仅是语音、语调的进步,更明显的是,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内容不再局限于西方审美。在英语期末考试中,实验班的学生成绩也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因此,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是切实可行的。
四、结语
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关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些优秀的教师会关注向学生传授西方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等。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除了重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强调该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英语教学,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必然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材题材覆盖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内容选取大多反映的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或事,这就要求我们挖掘教材中每篇文章的思政元素,补充和各篇文章内容相关的反映中国的英语材料,将西方和中国进行对比,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价值、融入“中国文化”的思政元素,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学生对西方和中国进行对比时使用英语表达,可以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培养英语论辩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新目标大学英语》和《新视野大学英语》等各种英语教材题材广泛,教师在教课时,心存“课程思政”意识,将能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让自己从“语言教学者”变为“教育家”,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会“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