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自主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021-02-27杨明莉
■ 杨明莉
2021 年第6 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坚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问题,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行了重要部署。
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进入21 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经历转变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由此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期对于我国来说既是历史机遇,又是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深刻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发挥好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二是通过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实现供需匹配和动态均衡发展。同时,为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还需要在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和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
二、矢志不移地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离不开创新突破,从生命、制造、能源到信息、空间、海洋,日益更新的前沿技术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影响。无论是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还是大飞机、高铁、北斗,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事业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无一不是通过矢志不移地坚持自主创新得以实现。在2020 年9 月11 日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需要”和“四个面向”,更是指明了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为“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科学技术对促进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而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信心和决心,矢志不移地坚持科技创新,要着力从4个方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时期,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至关重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四个自信”“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要有标志性科技成就。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拥有标志性科技成就。怎样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科技创新上努力创造更多竞争优势,还要时刻铭记发展是为了人民,“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三要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十三五”时期,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1 倍,全球创新指数从排名第29 位升至第14 位,显示出我国在补齐基础研究这个科技创新短板上所做的努力。就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着眼于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在科技前沿问题上找准研究方向,做好长期准备,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应用是基础研究的最后关节,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以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是关系能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
四要加快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可以有力地带动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因此,工程科技创新“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和军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打好主动仗”,充分发挥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
三、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在2014 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我国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确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主体架构,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也要看到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要统筹布局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高效资源配置,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加快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要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企业的创新活力对于提高经济社会生活质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不仅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完善长效机制,加快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发挥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科技评价制度的作用,合理的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以及科技评价制度对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技创新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建立分类评价体系,使劳动得到正确评价,以此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使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得到解放。
四、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科技创新过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加强开放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自立自强,也离不开国际间先进科技成果的交流与合作。面对未来发展、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各国携手应对,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势在必然。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首先,要具有全球视野,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主动布局。不仅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合作,还要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中努力发挥主导作用,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其次,利用好“一带一路”。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合作倡议,科技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建设“一带一路”的机会,在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强深入,积极主动地与沿线国家建成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实现互惠共赢。第三,要用好全球资源,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我们不仅要做实践者,还要做参与者,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五、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然而,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现有的人才评价制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为了让科学家们将更多精力集中于科技创新,应从3 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评价机制。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将精力集中在研究与创新上;二是注重结合。个人离不开团队,个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不应忽视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三是奖励制度。通过合理的奖励措施回报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的辛苦付出,激发创新活力。
同时,为了加快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相应的培养、使用、激励、竞争机制来吸引汇聚人才,促进创新人才充分发挥才能、施展才华。要尊重科技创新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