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构建
2021-02-27赵倩倩马宗国
赵倩倩,马宗国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1],对于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构建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国家赋予的重任[2]。2016 年12 月,天津市最早从政府的层面提出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创新生态系统;2017 年12 月,杭州市提出构建全域创新生态系统;2018 年6 月,苏南地区提出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系统;2019 年2 月,北京市中关村提出通过建设创新生态系统来引领其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设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各创新行动者的积极性并形成协调有序的运行机制,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创新要素互动、衔接、转化和融合的关键[3]。国内外实践证明,构建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全面打破创新资源配置的限制,才能保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4]。研究联合体(research joint ventures,RJVs)作用明显,决定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越式升级指明了新方向[5]。因此,构建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对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回顾
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从机制的影响因素、构成、如何协同3 个方面进行。其中,运行机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成员间规范制度、正式和非正式的协议等[6];运行机制的构成主要包括价值获取机制、协调机制、实现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利益流动机制等[7-10];运行机制的协同伴随着各种独立机构、随机的的个人平行创新,快速地提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要求[11]。
国内学者主要从不同创新主体的角度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一是从开放式创新的角度,对研究联合体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由协同共生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环境匹配机制共同组成[12];三是提出建立基于云服务平台的竞争情报服务联盟的运行机制有助于解决企业情报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13];四是提出高技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机制由自组织机制、遗传机制、变异机制、选择机制共同组成,这些机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整体功能效应[14];五是政府管理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多中心运作机制的构建,包括动力机制、控制机制、整合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15]。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基于研究联合体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比较少,尚需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系统性的研究。
2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分析
2.1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黄鲁成[16]提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通过创新资源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为了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借鉴相关文献,本研究将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视为在示范区时空范围内,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网络系统,涵盖了创新主体和为创新提供资源和支持的用户、供应商、金融机构、政府等创新行动参与者,以及保障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良好运行的规则等。马宗国等[5]认为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由研发创新投入系统、创新功能辐射系统、创新环境支持系统、创新组织支持系统、企业研发系统、示范区产业生态系统、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7 个子系统构成。结合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由创新群落、创新产业体系和创新环境构成[2]。
2.2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功能特点
(1)自组织演化性。结合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内的创新主体研发能力、创新资源协调配置和创新环境条件不断优化,促进系统走向成熟。
(2)多样共生性。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多种创新要素组合成的复杂系统,各创新要素协同共生,并且它们在系统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稳定调节性。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在演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创新环境的影响,但是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当系统与外界环境达到平衡时才能健康运行。
2.3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多个创新主体与系统外界相互联系,形成利益共享、动态演化的复杂系统。在传统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将自己视为单个封闭的网络;随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主体相互合作,企业从独立发展向共生演化发展,将自己的利益与整个系统紧密联系,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17]。从创新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示范区也是从单一的封闭系统发展成为多种创新主体相互合作、具有多个创新子系统的复杂系统,从创新群落发展到产业体系并最终升级为创新生态系统。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表现为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协同共生、协调配置创新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驱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升级,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表现为由运行初期、运行中期、运行成熟期3 个阶段构成。
(1)运行初期。运行初期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发创新的初始状态,在这一时期,创新主体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环境条件不够完善、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需要在信任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形成研发系统。
(2)运行中期。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中期,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在加强合作的基础上积累了大量的创新资源,有的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成为系统的优势种企业;优势种企业之间进一步合作,相互吸收研发创新资源,在更高的范畴上形成研究联合体研发生态圈,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为了实现整个示范区创新产业系统利益最大化,互相学习优秀、先进的知识和研发技术,加速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突破创新主体与外界互动的障碍。
(3)运行成熟期。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进入运行中期的末期,创新要素配置程度达到最佳,在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加强识别和抵御风险以及在政府的支持下,示范区创新产业系统突破边界,升级成为各创新要素协同共生的、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既要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又要保证各类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利益。
3 基于RJVs 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构建
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的科学构建,要以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演化过程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本研究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从研发创新投入系统、创新功能辐射系统、创新环境支持系统、创新组织支持系统、企业研发系统、示范区产业生态系统、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7 个子系统,提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并根据系统不同的运行阶段分为运行初期、运行中期、运行成熟期,运行初期包括动力机制、伙伴选择机制、信任机制,运行中期包括协同共生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信任机制,运行成熟期包括耦合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政策导向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信任机制。其中,信任机制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的基础,贯穿于研究联合体整个运行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研究联合体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模型
3.1 运行初期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初期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合作伙伴选择机制和信任机制。
(1)动力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是由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供应商和中介机构等多方行动者共同组成[14],充分调动各创新行动者积极性以及相互合作意愿,通过内在动力和外部动力双重作用推进各创新主体完成各自的任务。其中,内在动力包括自主创新意识、协同创新意识和降低研发风险;外在动力包括市场需求拉动和国家创新政策驱动。
内在动力是由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首先,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合作伙伴,通过研究联合体合作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其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其次,由于自身实力等原因,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需要具备协同创新意识,只有与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内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加强协同创新,才能共同致力于突破产业技术发展瓶颈;最后,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客观上要求示范区企业在国内外高度竞争的市场和创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大对研发创新的追求和探索,示范区企业出于降低成本和研发风险的考虑,也会有加入研究联合体的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是由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所处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外部力量驱动形成的。一是市场需求拉动。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最终动力,没有市场需求的研发创新是无效的,市场需求越大,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的价值就越大,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才越有动力构建研究联合体来满足市场;当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满足市场需求时,市场会产生更深层次的研发创新需求以拉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各要素协同发展。二是国家创新政策驱动。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研发机构创新活动开展的各类法律法规、意见、办法等,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构建研究联合体进行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活动的外部推动力。政府为扶持新型研究联合体企业,强化资金的注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构建研发平台,整合现有资源,促进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共同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力和外部推动力。
例如中关村在其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初期,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通过自身发展战略、企业架构、竞争策略和市场驱动等系统内在拉动和外在驱动的双重作用下,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了,中关村信息谷与金山云合作共同促进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产业科技创新升级。
(2)伙伴选择机制。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初期,研究联合体选择伙伴主要考虑3 个因素。首先,成员企业间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在组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之前,研究联合体的发起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分析各成员企业的研发需求和核心竞争力,确定合作的必要性;成员企业还要认清整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和各成员企业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研发合作。其次,合作成员各有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成员企业的创新要素、研发能力、生产运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合作目的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才能提高成员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第三,合作伙伴间的差异不宜过大。无论是系统间的合作还是各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均需在与本系统和组织相似的发展水平上选择合适的伙伴,若合作伙伴的实力两极分化,将会造成资源共享严重不平衡,影响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例如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其创新生态系统运行初期,分析全球市场环境,为提高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的研发能力,推进中国光谷与美国硅谷的“双谷”合作;通过建立伙伴选择机制,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促进国际人才自由流动,促进国际资源要素聚集,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环境,使成员企业成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种企业。
(3)信任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企业构建研究联合体是一个相互选择、不断博弈的过程,各创新主体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需要通过信任机制来保障和维护。由于研究联合体构建是基于成员企业的利益追求和合作契约之上的,因此,信任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联合体研发活动的基础,信任机制贯穿于研究联合体整个运行过程。成员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成员企业间信任度的逐步加深,研究联合体信任关系模式依次为契约型、认知型、共识型、灵活型4 种模式,其中灵活性型信任机制更加适合复杂、非线性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18]。研究联合体的信任机制建设需要重点考虑两点:一是成员企业间的互动频率。信任关系需要成员企业间的经营,成员企业互动的频率越高则信任程度越高,反之信任程度越低。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最理想的状态是建立长期合作共生的协作关系,通过定期举办成员企业间信息交流会,使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了解、加深信任程度,能够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二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各主体利益分配。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主体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追求利益的权力,一旦利益分配不公平则会导致相互长期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被打破,系统将无法正常运行。
3.2 运行中期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中期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协同共生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
(1)协同共生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联合体既是拥有共同战略目标的协作共同体,又是多目标需求的复杂网络结构,利用系统内各创新主体各自所长互惠共利,最终实现各自目标。协同共生机制通过协调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和各子系统的运作发挥作用,一方面促进创新主体的发展,另一方面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产生协同共生效应。
例如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漕河泾园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联合体在运行中期,为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示范区研发创新资源,以示范区产业生态系统内研究联合体企业研发生态圈带动整个系统向产业价值链上游发展,通过协同共生机制,集聚了中外高科技企业和1 200 多家研发机构,形成了以信息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的格局。
(2)学习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联合体的运行本质是创新要素间协同合作,通过信息传递优化研发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通过适者生存法则促进创新主体不断整合自身知识,学习企业所需的研发知识。由于研究联合体的各创新主体来自不同的领域,其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均不相同,为构建良好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是重要的一环,因此,系统的创新主体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共享知识、互相学习,学习的内容和数量则取决于各创新主体发展的状况。学习机制促进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互相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技能,实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
(3)激励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联合体成员面临管理无效和创新主体参与度低等问题会影响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激励机制是研究联合体顺利运作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调动研究联合体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使每个创新主体充分参与到研发创新活动中是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顺利发展的关键,要设计出适当的奖罚措施,引导创新主体的行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应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仅对企业实施激励,还要对人才实施激励。就企业而言,通过股权激励和市场激励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为研发创新作出贡献;就创新人才而言,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核心、决定研发活动的成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提供培训机会等来激发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运行成熟期
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成熟期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利益分配机制、耦合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政策导向机制和信任机制。
(1)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是用于调节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内利益分配不均而建立的,要做到公平和公开透明,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互惠互利原则,只有保证研究联合体各创新主体的利益,才能保障研究联合体的稳定运行;二是风险和收益相对称原则,研究联合体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在明确利益分配策略时需考虑各创新主体的风险和贡献;三是按劳分配原则,由于研究联合体各创新主体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处于不同的生态位,所以其在创新活动中的贡献也不同,因此在利益分配时应考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耦合机制。随着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研究联合体各创新主体主动学习、积累知识经验,不断地成长,在整合现有资源和吸收外部资源的过程中,各创新主体不断完善自身结构,此时系统的耦合机制对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有一种向心力,帮助系统形成优势种,即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拥有了聚集研发创新资源和协同其他创新主体的能力。耦合机制促使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间高效合作,促使系统主动学习、持续完善。
(3)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存在着各种风险,将会导致研究联合体产生重大变化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套取风险、运行风险等。首先,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通过整合自身资源来选取合作伙伴,由于先发企业不能充分掌握技术现状,所以可能会选择创新能力低和技术水平不足的其他成员企业,则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有可能被套取。其次,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中,不仅在系统内部相互合作,还会与外界互动,成员企业、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资源较频繁进出系统会泄露商业秘密、信息技术、专利等。最后,运行风险是任何机构、组织和系统均面临的风险,这类风险贯穿于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个过程,对系统发挥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制定相应的合同契约、风险评估和内外部环境监测等方法有效控制风险,才能保证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顺利运行。
例如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联合体通过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建立“四个支撑”政策控制风险,担保公司建立“四全”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放贷的安全性,创建了“四个一”政策性贷款产品融资模式,创立“梯形融资”服务体系,构建“盈创动力”的“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示范区经济发展。
(4)政策导向机制。创新政策作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系统发展的导向作用明显。一方面,政府出台一些创新政策、法律、法规来支持和保护示范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如2018年天津市科委发布《关于征集2018 年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项目的通知》,提出建设创新生态系统的目标,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19];另一方面,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又受政府政策的制约,画出了“底线”和“红线”。
例如深圳市政府采取大量措施发展创新产业,引导深圳市从一个低技术工业区过渡到成熟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为创新产业、新兴企业贷款时至少补贴70%、举办国际人才创业大赛、面向全球信息技术领域招聘人才等,为创新生态系统创造了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因此,政策导向机制是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关键之处。
4 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借鉴相关成果,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框架,分为运行初期、运行中期和运行成熟期3 个阶段,运行初期包括动力机制、伙伴选择机制、信任机制,运行中期包括协同共生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信任机制,运行成熟期包括耦合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政策导向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信任机制。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各个阶段、各个机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信任机制是系统运行机制的基础,伙伴选择机制、协同创共生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耦合机制、政策导向机制是系统的保障,学习机制是系统运行的目标,利益分配机制和动力机制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动力;各运行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实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推动研究联合体走向成熟。
4.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构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为保障基于研究联合体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在系统运行初期,注重提高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推动研发成果转化率提升;不断加大成员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强度,促进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成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优势种企业。
(2)在系统运行中期,加强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间的研发合作,实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价值的创造;通过协同共生机制、学习机制、激励机制和信任机制,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氛围,着力突破成员企业合作障碍,推动成员企业研发创新产品“引进来,走出去”,构建示范区研发创新生态圈。
(3)在系统运行成熟期,将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的利益刺激作为原始动力,助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研发产业演化升级。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研究联合体各创新主体的利益分配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通过利益分配机制、耦合机制、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政策导向机制和信任机制,培养成员企业的相互信任关系,相互配合研发新产品,培养龙头企业。
(4)构建科学合理的信任机制,建立研究联合体成员企业长期动态博弈合作模式。成员企业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研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调动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中各创新行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由一次随机式合作向长期动态博弈合作转变。
(5)完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合作研发创新政策,营造良好的合作创新氛围。政府要制定、支持和引导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搭建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升级提供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