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宝杂油5号的选育
2021-02-27白红涛史卫中张海斌马智辉梅万虎
白红涛 史卫中 张海斌 马智辉 梅万虎
(陕西省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宝鸡 722499)
油菜作为传统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且种植区域分布广[1-3]。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油菜作为重要的油用和观赏用作物,种植区域正在发生变化[4-5]。尤其是川塬区域对耐寒性强、双低优质的甘蓝型油菜种植需求更大。培育适合川塬区域种植的抗冻耐旱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助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调整种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通过杂交改良选育保持系。B395615 是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育的低芥中硫材料HQ039 与陕2B 杂交改良的保持系,具有抗寒性好,保持力稳定的优点。2004 年与陕2A 进行测交,2005 年发现其测交后代完全不育,育性彻底,选优株连续回交4 代,2009 年观察后代保持性状稳定,将不育系命名为154A,对应的保持系命名为154B。
1.2 恢复系的选育2010C 是用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的抗冻性强、低芥恢复材料与秦优7 号后代优异株系杂交改良而来。2001 年花期用代号为1180 的自育材料与秦优7 号杂交种后代的优异株系杂交,连续回交、自交3 代,并进行品质分析,2005 年进行测交,2006 年观察测交F1育性恢复彻底,大量选株自交、测交,结合品质分析和田间选择,选中低芥中硫株系,连续定向自交3 代,2010 年发现群体综合农艺性状趋于一致,遂命名为2010C。
1.3 选育过程2011 年用自育的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54A 和双低恢复系2010C 配制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选育过程如图1)。2012-2013 年连续2 年进行品比试验,表现突出。2014-2016 年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油菜区域试验,表现出产量水平高、熟期中晚、抗冻、抗倒等优点。2018 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18)610430。
图1 宝杂油5 号的选育图谱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宝杂油5 号属甘蓝型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生长势强,抗倒性较强,抗冻性强。幼苗半直立,遇低温匍匐生长且叶色变深绿并带有少量紫色,子叶肾脏形,裂叶1~2 对,叶缘锯齿状,蜡粉厚;花瓣圆形、侧叠,花色黄;角果平生,中大;籽粒黑褐色。在陕西关中灌区生育期252d,比对照秦优7 号早熟1d,株高173.5cm,分枝高度58.7cm,单株有效角果数295.2 个,有效分枝数10.3个,每角粒数24.0 粒,千粒重3.5g。
2.2 品质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2014-2015 年度芥酸含量0.39%,硫 苷 含 量29.94μmol/g,含 油 量43.52%;2015-2016 年度芥酸含量0.06%,硫苷含量29.35μmol/g,含油量42.18%。2 年度平均芥酸含量0.23%,硫苷含量29.65μmol/g,含油量42.85%。
2.3 抗性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病圃诱发鉴定:2014-2015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高抗;2015-2016 年度菌核病抗病鉴定为低抗。2 年度综合菌核病抗性鉴定为中抗。
3 产量表现
2014-2015 年度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油菜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271.80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1%,平均产油量为108.82kg,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8.13%;2015-2016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为250.62kg,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9.78%,平均产油量为100.34kg,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3.97%。2 年度每667m2平均产量为261.21kg,比对照增产8.29%,平均产油量为104.58kg,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6.08%。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种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667m2施复合肥40kg,优质硼肥0.4kg,一次性作基肥施入。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根据虫口量每667m2施3%辛硫磷颗粒0.5~1kg,结合施肥一次性施入。9 月初至中下旬抢墒直播,一般每667m2播种量为220g,成苗2万~2.5 万株。播种期偏迟、墒情较差的田块适当加大播种量,最多不超过300g。
4.2 田间管理播后48h 内喷雾乙草胺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并及时撒施杀虫单粉剂配成的毒饵,防止蟋蟀危害,播后3~7d 观察出苗情况,6~7 叶期及时防治菜青虫等。在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全田喷施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防治菌核病。
4.3 适时收获在全田九成以上植株呈现黄色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或在油菜八成熟时将油菜割倒后熟6~7d,再用机械进行脱粒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