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以某县为例
2021-02-27李格格
李格格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我国农村垃圾治理呈现出“四难、两化、一低”的问题,四难分别是:垃圾收集难、垃圾运转难、垃圾处理难、保持难;两化是资金来源单一化、管理过程碎片化;一低是垃圾回收率低。面对这种紧迫的环境压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迫在眉睫,分析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的原因必不可少。垃圾产生的原因是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生态意识不强,垃圾随意乱丢乱弃,乱堆乱放,同时缺乏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资金,使得农村垃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1 某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
表1
该数据统计于2019年,该县共有286个村,常住户数84528户,常住人口328315人,其中有254个村对生活垃圾不进行分类,占比88.81%,有21个村对生活垃圾分2类,占比7.34%,有8个村对生活垃圾分3类,占比2.80%。215个村的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集中外运,59个村的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集中村内焚烧或填埋,有12个村对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集中处理。
1.1 配备农村环卫设施
三年来共投入3175.046万元,为16个乡镇的113个村配备埋地式果皮箱342个,摆臂式垃圾斗1113个,摆臂式垃圾车11辆,电动四轮自卸车42辆,保洁工具209套,修建公共厕所116,有效满足了整治工作正常开展和生活垃圾高效处理的需求,实现了农村环卫设施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1.2 实施农村环境保洁工程
2018年以来按照80~100户左右农户配备1名卫生保洁员的标准,为267个新增村配备保洁员1022名,并为他们配备了保洁工具和保洁服装;严格落实保洁队伍管理和运行制度,确保全县1022名保洁员正常、有序开展工作。
1.3 进行村庄环境集中整治
在全县267个村开展“三清、五改、治六乱”为主要内容的村庄集中整治,以治理村庄存量垃圾为切入点,着力解决乱搭乱建、禽畜乱跑、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六乱”突出问题。狠抓村庄周边绿化、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公共绿化、庭院绿化,将垃圾、柴草、建材清理后的每一块空闲地因地制宜地设计为绿化带、小花园、种菜区,增加绿化面积,杜绝农户再次堆放柴草、垃圾的空间,彻底改善村庄脏乱差现象。
1.4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全县生活垃圾处理采取“户集、村收、乡镇处理、“和“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两种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已建成的丹麻、加定、五十、塘川、台子、五峰6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周边乡镇采取“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乡镇集中治理模式,较为偏僻的乡镇、村庄采取分散治理模式。全县实现了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庄全覆盖。
1.5 引导群众参与环境整治
各乡镇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深入村庄、农户,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农户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做到农户庭院及“三包”责任区打扫经常化、垃圾主动入箱入斗及时化、公共区域维护责任化,努力调动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2 某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问题
2.1 工作推进不平衡
个别乡镇、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未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村庄清洁行动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工作敷衍应对,缺乏连续性,乡镇和村社交界处于整治盲区;乡镇之间、村社之间横向比较,工作进展极不平衡。
2.2 群众作用发挥不充分
部分乡镇对中央和省市县委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政策宣传还不够,动员工作不深不细,部分群众对待观望的依赖情绪严重,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依然存在,全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
2.3 整治效果巩固难
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制度落实还不够到位,成果巩固难度较大;虽然,各乡镇建立了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门前三包”、评比奖惩、互查互评等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行落实上大打折扣,长效机制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存在边整治边反弹,前整治后反弹现象。
基础设施短板依然较多,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环卫设施配备有限。
2.4 整治经费缺乏
由于我县村庄分散、整治点多面广,且县级财力有限,大部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果皮箱、垃圾箱及垃圾车等环卫设施数量配备有限,部分村社环卫保洁队伍数量不够,垃圾场及垃圾清运车辆运行经费难以落实到位。而且,无法为保洁员购买保险,存在安全隐患。
3 某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改进建议
3.1 注重系统谋划,全力推进整治
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河湖长制落实、违法用地清理整治、城乡绿化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以“四清一改治十乱”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从关键区域,重点环节入手,狠抓集镇、村庄节点和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河流两岸等死角、难点整治,全力整治各类顽疾。
3.2 注重查漏补缺,全面补齐短板
紧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自查自纠,严格对照指标任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计划,持续完善村庄水、电、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抓紧做好各项创建工作,确保所有指标任务按期实现。
3.3 注重长效治理,巩固整治成果
按照督查与评价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能执行、能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完善能执行、能落实的长效机制配套制度,结合各自实际,探索群众积分制管理等办法,强化机制落实的有效抓手,做到奖惩分明,进一步明确村、社、党员、群众责任和义务,推动整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决杜绝长效机制流于形式、成为空文。要切实发挥样板村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各村社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要充分调动村民支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过程变成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全过程,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不断加大垃圾收集、转运等环卫设施配备力度,着力构建运转及时有效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共配备保洁员2022人;五十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台子乡、五峰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开工建设;为18乡镇配备果皮箱571个、户用垃圾桶1571个、垃圾斗1480个、垃圾车55辆,267个村庄均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覆盖率达100%。
3.4 集中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和水面漂浮垃圾
五十镇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全部完成,建立了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结合垃圾转运公司统一清运和乡镇自主清运,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覆盖,逐步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
3.5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积极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等绿色环保肥料,全面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及“白色污染”,回收残膜166.6万公斤;深入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3.6 压实主体责任
各乡镇、村“两委”要切实发挥属地责任和群众主体责任,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责任细化到人,全域整治,全面推进。乡镇主要领导要强化督查指导,逐步把整治责任落实到村一级,指导村“两委”班子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担负起整治主体责任,积极采取“小手拉大手”、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员联亲属、微信促整治、建账销号等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汇聚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大合力。
3.7 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政府出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群众集资一点”的办法,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列为专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到位,并按实际情况逐年增加。规范各项涉农资金使用办法,明确规定此类资金优先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投入,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参照城镇家庭卫生处理费收取办法,以自然村为单位收取农户卫生处理费用,逐步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清理及垃圾处理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