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指端缺损利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
2021-02-27范钊文吕廷斌肖年波温家堂
范钊文,吕廷斌,肖年波,温家堂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广东 佛山 528230)
0 引言
在各种手部损伤当中,拇指指端缺损是一种很常见的类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拇指又是人们手上最为重要的手指,其功能约占整只手的50%左右[1]。拇指指端缺损的程度一般可分为6度,而缺损程度越高,说明拇指缺损越严重[2]。目前,手外科医生对于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也非常重视,因为拇指具有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说其他四根手指加在一起的重要性,才能和拇指等同[3]。在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治疗中,需要注重对外观、功能等方面的全面修复。采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的方法,操作简单、效果理想,目前以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4]。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60例,研究了拇指指端缺损利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6月-2021年1月和2020年2~9月收治的拇指指端缺损患者中分别选取30例,患者均为单指损伤,两个时间段中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21-61岁,平均年龄为(44.6±2.4)岁。受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6例、电锯损伤8例、重物压伤6例。受伤位置包括右手16例、左手14例。拇指指端缺损面积在1.5cm×0.8cm~1.5cm×1.4cm,平均为1.5cm×1.0cm,受伤到入院时间在40min至7h。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为(44.5±2.3)岁。受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5例、电锯损伤9例、重物压伤6例。受伤位置:右手15例、左手15例。拇指指端缺损面积:1.5cm×0.9cm~1.5cm×1.3cm,平均为1.5cm×1.1cm,受伤到入院时间在42min至7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拇指指端缺损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心肺功能或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具体措施:患者均行局部麻醉,将患肢处于外展平卧位。彻底清创之后,将外露的指骨咬平。在拇指指腹位置设计刀斧状皮瓣,蒂部位于桡侧。在拇指近节指腹和虎口相连的位置,设计为Z字型。将皮瓣充分分离之后,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操作。术中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在拟定好的供区切取3.0cm×2.0cm至3.5cm×2.5cm的皮瓣。采取皮瓣局部推进旋转的方法,对指端创面进行修复,然后近端Z字型交叉缝合。所有30例患者中,合并甲床挫裂缺损的患者有6例,术中将甲上皮切除3~4mm,使甲床扩大3~4mm。手术后,常规使用抗感染活血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局部做好制动保暖,并将患肢适当抬高。术后2周左右拆线,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功能恢复性锻炼,3周后使用弹力指套加压塑形。
对照组:实施大鱼际处筋膜瓣转移术治疗,具体措施:对患者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行清创术后,沿拇指挠侧走行为轴线设计与缺损创面面积相符皮瓣,并使用手术刀,沿设计线将皮肤软组织至筋膜层切开,将桡侧筋膜蒂宽度至少0.5cm保留,然后对皮瓣周围血管分支进行结扎,并在受区创面处覆盖皮瓣完成转移,保持蒂部张力适中,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创面,直接缝合供区,术后对患者缺损处进行抗感染、活血治疗。
1.3 评价指标
观察治疗后的恢复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治疗经验。治疗效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
采用患侧和检测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总活动度(TAM)[5]的比较,评价标准为:优:患侧和检测TA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能够达到正常活动范围;良:患侧TAM在检测75%以上;中:患侧TAM在检测50%-75%之间;差:患侧TAM在检测50%以下。优良率=(优秀+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恢复效果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效果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 [n(%)]
3 讨论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功能器官之一,同时也发挥着外表美观、人际交往等重要作用。而拇指是手上最重要的手指,决定了手部的大部分功能。在临床上,生拇指指端缺损的情况,会对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将造成很大影响[6-7]。而过去对于这种损伤类型的治疗,一般更为注重对创面的覆盖,但是修复之后,拇指的外形、功能等都难以得到较好的恢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拇指指端缺损患者对于外观和功能的恢复要求也大大提升,外科医生也面临着更大的让拇指指端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恢复正常的难题[8-9]。
在医学领域中,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进行了研究[10]。例如,朱海成等人研究显示,对于指端缺损的修复,可采取带指掌侧固有动脉或其分支局部顺行皮瓣修复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器械要求不高,且不会明显影响供区情况,能达到很好的修复效果。张立[11]等人研究发现,采用3D设计改良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临床效果,手术比较简单方便,皮瓣能达到很高的成活率,且修复之后患指外形较好,耐寒性佳,皮瓣感觉恢复也比较理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后,皮瓣全部成活,皮肤弹性、外观、皮瓣质地、患指功能、患指感觉等都比较理想,且治疗优良率较高,总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在小面积的拇指指端缺损中,一般优先考虑和选择色泽、厚度、组织结构和受区相似的局部推进皮瓣,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受区修复功能和外形美观也都比较理想[12]。而过去采用的V-Y推进皮瓣等常规方法,皮瓣血供比较可靠,能够较好存活,术后皮瓣感觉也比较接近正常水平。但是在指侧方供区植皮瘢痕,会对手指的外形、功能等造成一定的影响[13]。对此,本文研究采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的方法,对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效果和修复情况都更为理想。在实际的手术操作当中,能够在同一术野下进行操作,比较方便和简单。皮瓣可在不牺牲主干血管的情况下,保持较为丰富的血供和较好的存活质量[14]。采用患指局部推进皮瓣修复的方法,皮肤质量比较接近,且有可靠的拇指指垫,愈合之后对外形美观影响较小,同时对患指指端的耐磨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皮瓣当中含有指神经及皮支,利用该皮瓣修复指端,能够保证指端感觉恢复良好,皮瓣短期内恢复保护性感觉,静态下患指两点分辨觉也比较理想。此外,手术采取拇指近节指腹和虎口皮肤弹性设计Z字型,能够避免侧方植皮的发生,保证供受区创面良好愈合[15]。
本次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指外观美观性、皮肤弹性状况以及伤指灵活程度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恢复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结果说明,在对拇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促使患者患指恢复,切可提升整体恢复水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拇指指端缺损的治疗当中,采用改良局部推进皮瓣修复治疗的方法,可使患者治疗后皮肤质量更加接近正常水平,指端感觉接近正常、拇指指垫可靠,修复效果理想,总体治疗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