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史记》看吕太后悲剧命运下的性格双重性

2021-02-26邱瑞瑞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吕后史记

摘  要:吕太后是司马迁笔下唯一一个在帝王本纪中出现的女性政治家,从古到今,对于吕太后有太多的争议。人们约定俗成的将她看成一个嚣张乖戾,残忍恶毒的专制者,多予以批评谴责,却忽略了她也是一个有太多经历的女人,她有着人类性格的善恶双重性,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吕后;悲剧命运;性格双重性

作者简介:邱瑞瑞(1997-),女,汉,陕西白水人,延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唐前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

《吕太后本纪》记述了刘邦死后,吕后为了自己揽权、专权、固权而大肆培植吕氏势力,残酷打击刘氏宗室和刘邦的元老功臣,以致激起刘氏宗室和刘邦元老功臣联合,在她薨逝之后,一举诛灭吕氏集团的斗争。从表面来看,作者刻画了一个心思狠毒,狭隘的女性上位者形象。但是,在结尾处,作者却笔锋一转,肯定了吕后执政期间政治经济措施以及社会生产发展状况:“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宴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史记》惯用的写作手法,将人物美丑与功绩分开。如果囿于固定的眼光来看待吕后,只会看到吕后狭隘的一面,未免有失偏颇。换一种角度,在看过吕后的经历,体会过她的心路历程后,会发现吕后鲜为人知的一面,隐藏在其性格深处,被权力的表象所遮蔽而难以察觉。

一、善良仁慈对残忍恶毒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为亭长时,常告之归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吕后和孩子在田间劳作时,有一老翁讨水喝,她不仅给了水,还让老翁吃饭。从这个行为我们不难看出吕后的仁慈善良。此时的吕后只是一个等着丈夫归家的贤惠的妻子,能够给孩子作出榜样的善良的母亲。她非常爱护自己的孩子,尽管并不张扬,但是,仍能从她的言行中感受出来她这份深沉的母爱。

刘邦称帝之后,一心宠爱姬妾,吕后很少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不得丈夫之心的吕后将自己生命的重心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太子刘盈的身上,母凭子贵的年代,刘盈就是吕后所有的希望。可当时的刘邦宠爱戚姬,生下赵隐王如意,甚至一度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因为刘盈的性格不像自己,高祖想要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加上宠妾戚姬在一旁日夜啼泣,刘邦更是坚定自己的想法。大臣的进谏,也抵不过刘邦要废太子的决心。“吕后恐,不知所为。”一向坚强的吕后也有脆弱害怕的时候。幸得留侯张良出谋划策,让她请出了义不为汉臣的四大贤士出山相助,刘盈的太子之位才得以保住。“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虽寥寥几句,可是作为一个女人,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可吕雉最终还是不复当年的良善,从一个善良的妇人转变成异常残忍的皇后,究其原因,虽不乏自己的私心和野心,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她一步一步走上巅峰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和儿女被逼无奈的选择。在经历废太子事件之后,吕后最怨恨的就是戚夫人及她的儿子,因为她们的存在极大的威胁到了刘盈。所以,高祖驾崩之后,长期压抑自己嫉妒与仇恨之火的吕后,终于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并且在用毒酒杀死赵王之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名曰‘人彘。”将一个原本活生生的女人整成这副样子,不管是谁都会心生怜悯,可吕后不仅做了,还叫来了自己的儿子刘盈来观看,一方面是想宣泄自己的怨愤;另一方面,是想将儿子拉回自己的阵营。可是自己的儿子非但不理解,還说出“此非人所为”这样令吕后伤心至极的话语。

这样异常嚣张的母爱在任何人看来,也许都会感觉到不理解,甚至是荒谬。可是在经历了戚姬当初日夜啼泣导致的废太子事件后,吕后走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心路历程。她在后怕,一旦戚姬得逞,等待着她和儿女的命运也许比死亡更加可怕也未可知。所幸,争夺皇权这场战争中,吕后和她的孩子胜利生存了。所以在事件尘埃落定之后,她就开始了反击,也许方式惨绝人寰,但这也是被压抑太久,人性扭曲变态之后的产物。

二、果敢刚毅对阴险狡诈

《史记》中有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从一开始,吕后的刚毅性格就有所显露。刘邦称帝之后,吕后为了帮他肃清朝政,巩固皇位,大肆诛杀异姓王。汉高祖五年,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在韩信、黥布、彭越等人的拥立下,在定陶登基,登上皇位。为了联合彭越等人,调动兵力去消灭项羽,刘邦将关东大片土地分封给他们,而在称帝之后,刘邦对这些异姓王猜忌之心甚重,恐功高盖主,所以这些异姓王成了他的心腹大患。而吕后深知丈夫的忧虑,为丈夫出谋划策,最终除掉刘邦的眼中钉,整个过程中,吕后的果敢刚毅展露无遗。

吕后的狡诈阴险的一面也正体现在了她除掉异姓王的过程中。首先是她诓骗韩信:“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天上来,言豯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负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吕后和萧何谋划,骗韩信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群臣皆来祝贺,结果韩信进宫之后,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并且诛杀了韩信三族。其次在处理彭越的事情上她同样显露出狡诈、残忍的一面。

在诛杀异姓王,巩固汉王室这方面,作为大汉的皇后,吕后是功不可没的。或许吕后这些行为对于臣子来说是阴险、毒辣,可是对于一个深爱刘邦的妻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义气,而是丈夫的安危,以及朝堂的稳定,所以吕后不仅做了,而且是以一种为别人所不齿的诓骗手段,即使被天下认为是蛇蝎毒妇也在所不惜。

三、深谋远虑对心胸狭隘

作为《史记》中唯一一个用记载帝王的本纪来书写的女主,吕后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女性政治家,她具备着政治家所拥有的长远的眼光,在刘邦称帝的道路上,吕后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在刘邦为了躲避秦始皇的追踪而隐藏于山林之中的时候,吕后已经开始为刘邦造势,宣扬刘邦头上有祥云笼罩,神化刘邦的身份。沛中子弟相信了这种传闻,纷纷依附刘邦,愿意追随刘邦起义征战。能够运用群众的迷信心理和舆论力量,来达到其政治目的,正体现了吕后的长远眼光。

刘邦称帝之后,作为皇后的吕雉在政权中浸淫多年,谋略及眼光更甚从前。高祖病重时,吕后害怕自己的儿子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守住刘氏的江山,为了汉王朝的安定及长远发展,她在病榻之前询问高祖百年之后丞相的人选。“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连续的三个问题将吕后对刘氏江山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高祖薨逝之后,吕后也做到了重用了萧何、曹参、这些辅佐大臣,并对跟随刘邦的一百多名功臣进行表彰,并没有因为他们是高祖的心腹而猜忌。正如此才保证了高祖薨逝之后汉王朝的稳定。

不光是内政,在外交方面,吕后也体现出其长远眼光。刘邦去世之后,匈奴的冒顿单于写给吕后一封信:“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冒顿单于趁着刘邦刚去世,竟然叫吕后嫁给他,这显然是一种挑衅和侮辱,看完信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当时,朝堂之上请战之声不绝,但是吕后听了中郎将对双方力量和时局的分析之后,最终选择听从了季布的正确意见,维护大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忍辱负重,保持冷静,继续与匈奴和亲。汉族与匈奴之间避免了一场战争灾祸,对于政权还未稳定的汉朝来说,修生养息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吕后有着政治家的谋略,但同时作为女人,,她又容易用感情因素带入政治事件的处理中,导致她自私狭隘,缺乏大局意识。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以血缘的亲疏区别对待刘氏子孙。并且为了将政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而诛杀部分刘氏后代。赵王刘友“以诸吕女为后,弗爱,爱他姬,诸吕女妒,怒去,馋之于太后。”结果“太后怒,以故召赵王。赵王至,置邸不见,令卫围守之,弗与食。其群臣或窃窥,辄捕论之。”最后,赵王幽死。吕后仅凭一面之词,轻信诸吕女,当然,也有可能她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想要处死刘氏子孙,所以顺水推舟将赵王幽禁至死。同年九月,“燕灵王建薨,有美人子,太后使人杀之,无后,国除。”于是,刘邦的八子,被吕后处死的共四人,三子一孙。

也许司马迁痛苦的个人境遇影响了作者的关注点,大凡《史记》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吕后的悲剧命運归根到底是不合理的封建制度造成的,残酷的现实,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利不断地刺激着她的人性和欲望,压迫并吞噬着那个善良的农妇。功利心和道德的背道而驰更使她在成功之后,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苦苦煎熬。“己丑,日食,昼晦。太后恶之,心不乐,乃谓左右曰:‘此为我也。”她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邪恶的,所以天降异象的第一时间认为是自己作恶太多,可见她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可是现实又逼得她继续争夺,杀戮。

对于吕后这样一个传奇的女人,我们不能用陈旧的眼光来看待,跳出前人束缚给她的面纱。客观的审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生命历程,她对于爱的炙热追求,无论是对刘邦的男女之爱,倾注在儿女身上的母爱,还是对家族的热爱,都最终被现实所异化。可以说,她的一生是被个人经历所压抑、异化了的悲剧,中途无数次的挣扎、反抗,最后都以失败幻灭告终。命运赋予她的结局悲壮而苍凉。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撰,韩兆琦评注.《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2.

[2][汉]班固,《汉书·匈奴传》[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9.

[3]王璐,试从《史记》看吕后性格的善恶双重性,秦汉研究(03)222-226.

[4]孙佰玲:《女性生命悲剧的形象展示——<史记·吕太后本纪>新解读》,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吕后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一个发飙斗狠近乎疯狂的女人——吕后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吕后与审食其关系简辨
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
吕后精明不逊刘邦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