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那些稀世藏品今何在

2021-02-26

新传奇 2021年4期
关键词:和氏璧玉玺兰亭序

1956年,张伯驹将《上阳台帖》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爱不释手。1958年,毛泽东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因此,《上阳台帖》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后一直为其所收藏。

和氏璧、《兰亭序》真迹、《上阳台帖》手迹……这些稀世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它们现在哪里?又有着怎样的命运?

和氏璧下落不明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于楚山(今湖北荆山)上伐薪偶得一块璞玉,呈献给楚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识货,反而砍下卞和的双脚。直至楚文王派人雕琢玉器,剖开璞玉得到宝玉,遂命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和氏璧才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在司马迁《史记》中有详细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便用和氏璧制造了玉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秦王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玉玺成为“汉传国宝”。到东汉末年发生董卓之乱,玉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玉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玉玺不知所终。

《兰亭序》葬于墓中

王羲之(公元303至361年),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

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以文会友,写下了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王羲之将这篇28行、324个字的《兰亭序》原稿交给子孙。传至第七世孙智永时,因其无后,便交给弟子辩才保存。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酷爱王羲之的书法,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可见其喜欢的程度。李世民去世后,《兰亭序》也被一同葬入陵墓。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只是摹本,已经看不到“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的真迹了。

《上阳台帖》曾献给毛泽东

公元724年,李白结识了司马承祯。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他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

司马承祯个人文学修养深厚,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称为“仙宗十友”。据悉,司马承祯受到唐玄宗赏识。公元727年,唐玄宗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亲自题写匾额。之后,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内作山水壁画。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阳台观,并来此寻访司马承祯。等到达阳台观后,他方知司马承祯已经仙逝。不见其人,仅睹其画,有感而书《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

北宋时,《上阳台帖》曾入宣和内府,后归贾似道(南宋晚期权相),元代经张晏(收藏家)处,明藏项元汴(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天籁阁。清代先为书画鉴藏家安岐所得,再入内府,清末流出宫外。此后,《上阳台帖》流转于多名古董商人手中,直到1937年被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以6万银元购得。

1956年,张伯驹将《上阳台帖》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爱不释手。1958年,毛泽东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此后,《上阳台帖》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后一直为其所收藏。

作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引首为乾隆楷书题写的“青莲逸翰”,正文右上有宋徽宗瘦金体题写的“唐李太白上阳台”,价值不可估量。

从3幅《清明上河图》中找出真迹

《清明上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幅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似的风俗画卷,主要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的状况。画卷上共绘有800多个各色人物,大小船只20多艘,以及桥梁、房屋、城楼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生动地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节这天的风貌:汴河两岸、城郊到城内的繁华与城市内外各阶层、各行业人民的生活场景,这样大规模的以古代城市为题材的风俗画,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最先收藏这幅画的是宋徽宗,上面有其题写的“清明上河图”5个字,以及他收藏专用的“双龙小印”。

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盛世危机图,因为画作诞生不到20年,北宋就亡了。或许张择端想借此向宋徽宗进言,但沉溺于玩乐的宋徽宗没空琢磨,没过多久便把这幅画卷赏给有恩于自己的向氏后人。“靖康之乱”后,画卷流入民间。

几经辗转,直到清军入关后,《清明上河图》才再次被收入宫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选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000多件珍贵文物,由溥杰、溥嘉偷运出故宫,转移至天津。

日本战败后,溥仪准备从伪满洲国出逃到日本,随身带了100多件便于携带的文物,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图》,但是有3幅,溥仪也不知道究竟哪幅是真的。

这些文物被缴获后放在了库房,准备用于筹建东北博物馆。1952年,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研究员的杨仁恺被派去清理文物。

到场时,他发现工作人员已经选出了两幅,有一幅放在了一旁。最終,经过仔细鉴定,杨仁恺确认被放在一旁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真迹,避免国宝再次流失。

(《文史天地》)

猜你喜欢

和氏璧玉玺兰亭序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辗转相传
完璧归赵
你会背《兰亭序》吗?
法国又要拍乾隆玉玺
完璧归赵
美玉和氏璧
《兰亭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