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江城子》语言及艺术风格探讨

2021-02-26翟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江城子赏析苏轼

摘  要:魏晋南北朝及晚唐词作,思想境界偏狭,多数意境不深。苏轼词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词风,然而,其缠绵深婉处,不乏佳作绝唱,苏轼的悼亡诗《江城子》思想境界开阔,深得婉约真蕴,充满真挚动人的艺术魅力,情真意切的艺术风格,语言质朴,堪称千古悼亡词之魁,该词多用白描手法,抒发他对亡妻的患难真情,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苏轼;悼亡诗;赏析

作者简介:翟琳(1983.5-),本科,黑龙江工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2

苏轼的作品,既有风格豪雄之篇,也不乏柔婉挚情的佳作,《江城子》就是属于后者的“神于情”的作品。

一、写词缘由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5年正月二十深夜,被贬密州的苏轼由于感叹身世和命运,内心无限伤感,想到离世的父亲,想到十年恩爱而逝妻子,不由得潸潸然流下泪来。由于思念善于侍奉双亲的妻子王弗,苏轼回忆在和王弗结婚以来,深感妻子的知书达理,善良温婉。两人结婚十年,妻子开封亡故,卒于英宗治平二年,次年由汴京归葬四川祖茔。到作者回京第二年的六月,距离其妻王弗的离世已整整十年有余了,作者在梦中梦到王弗,挥笔写下《江城子》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

二、情真意切的艺术风格

整首词都是写对亡妻的怀念。先看首句,作者直抒胸臆,这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感知,作者抒发了与妻子虽阴阳两隔,但却无法忘却的思念之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作者从首段用时间空间维度来抒发情感,“十年”交代两人结婚后共度坎坷的过程。

十年夫妻,十年磨难,他们多么希望能够像生前一样,举案齐眉,其乐融融!可是,现实是冷酷的,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失望,这“茫茫”二字,一来说,阴阳相隔,彼此毫无对方的信息,想要知道对方的信息,恐怕即使是青鸟也难以探知啊,从而也抒发了作者因之更加思念妻子,反而不得而带来的落寞失望和怅惘;二来却用“两茫茫”这样肯定的语气,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说妻子和自己一样彼此思念着对方,这里体现着诗人的判断,体现着诗人对亡妻的了解,蕴含着无限的深情。作者对妻子王弗用情真挚,夜不成寐,但是诗人偏偏把笔一振,用“不思量”三个字,如白云生在层层高峰之间,云雾缭绕,又用“自难忘”来表达深意,语意峭拔,作者在这里,把对亡妻的思念刻画的可谓淋漓尽致。

苏轼只是把对亡妻的思念深深地埋在 心底,这份深情厚谊如不落的星辰一样,经常在耳边闪烁,这种刻骨铭心的夫妻情分是一时一刻都没有忘记过,不仅没有忘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历久弥新,难以忘怀,所以作者将“不思量”和“自难忘”放在一起,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温婉典雅的妻子。以往的点点滴滴,如过电影一样,把心中久存的思绪,如长江之水一样,一泻汪洋,滔滔不绝。“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揭示亡妻之孤,自己与孤坟距离之远,更加增添了凄凉的色彩,“千里”,路途遥远;“孤坟”,表明妻子之孤单。“无处话凄凉”悲苦之词,无以言表,一层;无处倾诉,又是一层。“有限与无限,诗人与永恒猝然相遇,一见如故”,苏轼在这里,用有限的语言,表达了无限深厚的情谊,这里包含的情感该是多么丰富啊!

“纵使相逢应不识”至“鬓如霜”这一句,是通过推理判断,寫死生离别的思念之情:“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者借用“纵使相逢”一句,别开生面,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他们想见之后应该怎么样呢?是泪流满面,或是痛哭流涕,然而作者都没有书写。“应”字照应“纵使”二字,进一步表明这里是设想之词。夫妻二人相隔十年,却不像其他情侣一样,抱头痛哭,或是紧紧依偎在一起,说起这十年来的情话,没有!这些情况作者都没有写,话锋一转,却是“夫妇相见不相识,该问相公何处来呀”这中异于常情的表现,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令人倍感凄惨。两人共同生活了十年,苏轼在文中一再强调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自己容颜憔悴,作者怕妻子即使见到自己也是难以辨认。王氏生前,东坡生活颇为自得;王弗离世之后,苏轼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与追求变法的王安石不和,多次被贬。官场失意的苏轼在不惑之年就白发增添,所以,在“尘满面,鬓如霜”诗句里,诗人有太多无限感慨。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诗人有这样一段颇有感情的记载,意思是说:王弗跟我到凤翔做官。我在外边做了什么事,回家来,她总要了解得详详细细,对我说,“你离开双亲很远,做事不能不慎重。”有一回,她躲在间壁听了我与客人的说话。那人走后,她反复玩味那个人说的话,说:“那个人呀,说话模棱两可,总是顺着你的意思去说,你何必跟他说这些话呢?”还有一次,一个人来表示与我亲厚,他说:“这种交往情况怕不能持久。他对你没什么深的了解,就急急忙忙来同你交朋友,这样的人,跟你疏远起来也会很快。”后来证明,果然是这样。

三、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

下面说一下下阙,下阙主要记述梦境。“纵使相逢不相识,尘满面,鬓満霜。”这三句,作者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然后转入虚写;“用夜来幽梦忽还乡”作为桥梁,使梦中景物在现,达到虚实结合,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词虽尽而 意无穷,句与句之间紧紧相连;“忽”因梦中的情形不能辨认,亦梦亦幻,朦胧恍惚,也很生动;“小轩窗”至“唯有泪千行”,这四句是具体记述梦中的情景:“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苏轼望到梳妆的王弗,正在那轩窗旁边整理红妆;两人相随无言,泪透襟裳。

作者描画了妻子生前的日常生活情景,刻画了妻子在窗前梳妆打扮的一幅日常生活画面,引起对往事生活的回顾。这平淡质朴的话语却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两人相见,不是相互诉说相思的话语,而是泪水浸透罗裳。上阙的 “纵使相逢应不识,”几句,作者还是进行推测,现在,他们真的在梦中相见了,二人阴阳两隔,让妻子难以理解的是丈夫竟是如此衰老,夫妇总该表达思念之苦吧……然而,诗人都没有写,只是选取了夫妻相见惊定之后的的 表现进行描写。“相顾无言”,两个人相见是一种沉默,沉默是金,沉默是夫妇最好的回答;认识之间,许多事情,包括夫妻情感,即使恩爱的如东海一样深情,等到夫妻一见面也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苏轼描写梦中的妻子,犹如刚结婚时的形象,写出了当年的闺房乐趣。作者把妻子一个常见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现在 读者面前,把心目中的永恒永远定格成那样一幅美丽的梳妆形象,印在脑海之中的面容及仪态是那样的美好。

作者思念亡妻,很巧妙的把 虚幻的幽梦和现实结合起来,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与她,而是别开生面,幻想是妻子如何思念自己,这种有己推人的写作手法,又引起下文,移情入境,描绘出远隔千山万水之外王弗葬地的景象:“明月夜,短松冈”,一轮明月照耀下,这无比凄凉的“千里孤坟,”真是让人“无处话凄凉”。写孤坟的凄凉,作者没有写孤坟是如何荒草凄凄 ,阴冷荒凉的场景,却主要描绘那如银月色之下孤寂旳坟头,这是别开生面的。所以人们都借助这万里同阴晴的月色,来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

最后这三句作者先写梦中情景,后写现实,苏轼推测在那长满荒草和小松树的山坡上面,王弗在那孤坟之中,与那皎冷凄凉的明月相伴,该是何等孤苦无依,想到此处,怎不叫思念亡妻的苏轼愁肠百转,肝胆欲碎呀!想起亡妻昔日柔情蜜语,想起亡妻对自己的万般思念,读者读罢无不泪湿衣襟,让人哀痛不已。作者采取先叙事,后言情,在写景,这种写作技巧也是颇具匠心。

苏轼在写这首悼亡诗的第二年,在怀念弟弟子由的时候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抒发了这种情感。现在,月色澄碧,只是一轮明月空悬寰宇,一生一死,幽冥异路,再不能与妻子共享此千里明月了。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该词写出了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前面描写的感情充满着生活的激情,既有浪漫温馨的一面,也有热情奔放的一面,但是,年少轻狂,感情是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激情减退的,后者呢?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极为平常的,它是那么的平淡乏味,可是在平凡生活中,苏轼与王弗的感情反而历久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质而实腴”的艺术风格,苏轼与王弗的生死恋情,在这首悼亡诗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全篇语言朴实无华,处处如家常话语,却字字饱含血泪,从肺腑镂出,却也能够震撼读者的心旋。这首词从结构上来说,直接抒發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深,情感之丰富,无他诗人可并肩左右,写梦中梦后境况,语言质朴,近似白描,但质朴的语言中,更有一番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白描手法的运用,天衣无缝自然天成,用语如话,与作者对亡妻的悼亡之情,十分相符,水乳交融,更是增添了其它悼亡诗所没有的艺术魅力。

这首悼亡诗的艺术特色,和以往其它悼亡诗相比大不相同,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词作的原因是“追梦”,追回与亡妻的往事生活之梦和追回十年夫妻恩爱之情;后五句是把追述的梦境记述下来,作者情感抒发如喷涌而出的江河,高潮迭出,情感激烈,江水澎湃,起起伏伏,震荡人心;这首词又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方法,在表达作者对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婉约而深情,读者无不为之流涕哀怨。这首《江城子》具有一种其它诗歌难以企及的艺术感染力,苏轼的诗歌在中国艺术之林永远散发着熠熠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凄美情切切,生死两想望——谈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与陆游《钗头凤》的相似处[J]. 杨毅. 大连大学学报. 2017(05).

[2]从两首《江城子》中解读苏轼的词风[J]. 王娜.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3]《江城子》婉约豪放的真性情风格解读[J]. 王新兴. 语文建设. 2014(26).

[4]苏轼《江城子·猎词》中“西北望”含义确考[J]. 彭文良.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猜你喜欢

江城子赏析苏轼
艺术作品赏析
江城子·春潮不息
从善如流
从人出发——评陈其钢《江城子》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江城子,秋日送战友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以“情”之钥匙开启《江城子》感人之门
步辇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