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邵洵美诗歌对唐宋诗词的借鉴

2021-02-26马若晗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邵洵美艺术

摘  要:邵洵美是一位极具贵族气质的诗人,其诗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除了家庭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源于他对诗歌理论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古典诗词的融合。本文分别从结构、语言、意境三方面入手,探究古典文学尤其是唐宋诗词,对邵洵美诗歌创作的影响。邵洵美诗歌所表现出的艺术特点,无论是结构的迂回曲折,还是语言的华丽清秀,亦或意境的深幽隐婉,都表现了对唐宋诗词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邵洵美;唐宋诗词;艺术

作者简介:马若晗(1992.1-),女,回族,河南省巩义人,就职于郑州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02

邵洵美是唯美派的代表诗人,与徐志摩并称为“诗坛双璧”,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邵洵美前期诗歌因模仿痕迹较重而不被重视,又因其只注重享乐主义,忽视精神层面,而被盖以“颓加荡”的帽子。人们对其本人及诗歌多持批判态度,如诗集《花一般的罪恶》,问世不久就招来不少学者的指责,称其诗歌有很多地方都只是肉、吻、毒、蛇的堆砌,没有线索可寻晦涩难懂。但随着对诗歌创作的不断探索,其中后期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如《洵美的夢》便得到不少好评,陈梦家在《新月诗选》序中评此诗集为“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1]李欧梵也指出邵洵美诗中绚丽色彩的客体意象是通过变幻连接达到一种美的追求,认为这是先锋性、现代性的表现。这些都肯定了邵洵美诗歌的成就及特色。事实上,邵洵美在诗歌创作中,多有对唐宋诗词的借鉴,他将诗词艺术融入自己的新诗创作之中,形成了深邃悠远的艺术风格。这与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有关,亦与其承古创新、继往开来的创作精神紧密相连。

一、结构的迂回曲折

从结构来看,邵洵美的优秀作品中,多为隐曲婉转的诗歌结构,试看这首有名的《我是只小羊》:

我是只小羊,你是片牧场。我吃了你我睡了你,我又将我交给了你。//半暗的太阳,半明的月亮,婴孩的黑夜在招收,是小羊归去的时候。//小羊归去了,牧场忘怀了。我是不归去的小羊,早晚伴着你这牧场。

诗人以“小羊”和“牧场”两个鲜明的形象为喻,吟唱了一首温婉动人的情歌。此诗构思颇为精巧,被认为是早期诗作中最好的一首。第二节跨越白昼时光交叠,小羊该回去了,此处给人营造一种无声的离别之感。最后落幕“小羊归去了,牧场忘怀了”,“薄情”的小羊离开了“深情”的牧场,本以为故事就此而终,可真的是这样吗?末尾笔锋一转,“我是不归去的小羊,早晚伴着你这牧场”,诗境豁然开朗,将全文情感推向最高峰并久久回荡意蕴无穷。

作者在此处的结构安排上拐了一个弯,恰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而这也正是古人惯用之法。“在中国古代各体抒情诗中,唐宋婉约词最讲究艺术结构的曲折迂回,递进层深。”[2]唐宋诗词最注重艺术结构的曲折迂回,以传达隐深婉约的思想情感,比如有时光的错迭,“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有物象的重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有场景的转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有时空的幻变,“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这些名句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结构和内容交相呼应,互动传神。刘熙载《艺概》引语“一步一态,一态一变。一转一深,一深一妙”,以此说词再生动不过。邵洵美诗歌所呈现的迂回结构,正是对唐宋婉约词构思的借鉴,使得此类诗歌也能像古典诗词一样散发极具意蕴的艺术魅力,一改前期绮靡诗风,焕发新的光彩。

二、语言的华丽清秀

高尔基说:“文学的艺术说到底是语言的艺术。”[3]汉语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旧体还是新诗,都离不开语言艺术的支撑。邵洵美在诗歌创作中也十分注重语言艺术,致使其在诗歌创作中多追寻华丽的辞藻。他对色彩有着近乎痴迷的喜爱,也许这些色彩编织了他缤纷的梦幻,鲜艳的色彩对比在他诗歌中随处可见,如《恋歌》“碧玉的天池,白璧的云荷”;《情诗》“两瓣树叶般的青山,夹着半颗樱桃般的红阳”;《绿逃去了芭蕉》中“绿逃去了芭蕉,红逃去了蔷薇”;《洵美的梦》“从淡红淡绿的荷花里开出了/热温温的梦”。通过鲜艳色彩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美的探索与追求。

这一特征容易使人联想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其词亦多出现“红”“绿”“黄”等缤纷色彩的字眼,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末句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语:“‘绿肥红瘦,此语甚新。”红绿搭配入词,的确是大胆创新。著名画家吴昌硕绘画时专爱大红大绿,其他人不敢这样画,容易俗,但吴昌硕的画作却清新自然,这就是大师的魅力。李清照如此,邵洵美亦如此,邵洵美诗歌中鲜艳色彩的大胆使用为其诗歌增添了不少梦幻与魅力,充满生机。

再者,邵诗语言另一显著特点即是富有隐喻性。随着诗歌艺术的渐趋成熟,其诗歌不乏深婉隐约的作品,如《声音》“我要走的路,在白云里不能去找虹,在杨柳的绿叶里也不一定有/桃花的影子。”又如《季候》“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这与唐宋婉约词欲言又止、深婉寄托地表达方式确有相近,如辛弃疾《丑奴儿近》:“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话有尽而意无穷,道不明的“愁”。又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写出来就朦胧隐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营造一种朦胧哀愁之感,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想象之景,可以说是作者联系的景物,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之所以会有此感,主要源于词人内心无法诉说的情怀,无处宣泄而所生出的无人问津之感。末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毛晋《宋六十名家词》记载,东坡颇爱这两句,自书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大概正是因为这两句所传达的耐人寻味的意蕴深思。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其著作《中国诗史》里讲陶渊明一章时说过,汉语具有暧昧性,言在此意在彼,意蕴无穷。汉语具有暧昧性,这与中国人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时代影响有关,且诗人多深情寄语,故生微言大义。邵洵美诗歌创作亦如此,极力表现诗歌语言的“暧昧性”,从而传达作者情感的“隐喻性”。

三、意境的深幽隐婉

王国维《人间词话》开宗明义讲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4]“境界说”一度成为后人评词准则。不仅词如此,诗亦然。好的诗词当有境界,有自己的情绪,才能耐人细细琢磨品味。邵洵美在诗歌创作中逐渐向更深层次去探索,诗歌意境也越来越深,愈演愈浓。其中后期诗歌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将“自然”人性化。在邵诗意象群中经常出现一批自然界的外物作为客体,它们有人的灵性和情感,如《月和云》“月中有爱,云中什么都没有”;《水仙吓》“你既然生在这污浊的泥里,为什么还要有这一些的香气,竟使过路的我也想爱你?”又如《我是只小羊》《春》《夏》《天和地》《牡丹》《二百年的老樹》等作品均是将自然界人性化,在诗人笔下它们有了生命与力量,去追逐世间的一切美好与情爱。通过这些自然界的意象群,诗歌的意境达到物我合一的地步,更加细腻自然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而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远至《诗经》《楚辞》,自然万物就已被诗人融入作品中,寄托遥深。如楚辞“香草美人”的比拟处处可见,韦庄《浣溪沙》“暗想玉容何所拟?一枝春雪冻梅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此类作品多不胜数。作者将自然人化,在其笔下尽显风姿倩盼,诗歌意境也不断升华。

邵诗的意境在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朦胧隐约之美,尤其是后期诗歌,已与前期直白坦露的抒情方式大为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更为曲深妙美。如代表性作品《季候》:

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

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

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

这首诗写的悠扬婉转,清新脱俗,像是从远方寄来的情书,又像是从风中飘来的诗话,让人一读便喜欢。诗里边有一种气质,这和诗人的贵族气质是分不开的,工整清秀,极具苏轼次韵章质夫所作《水龙吟》一词之感。“摘引的时候你根本无法从中摘录其中的单节,因为整首诗歌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如同一朵完美的莲花,摘取其中的一瓣,就破坏了最完美的印象。”[5]诗歌从季节的更替来抒写情感的层递,又将“心”“话”“手”“梦”对应“早晨”“火夏”“深秋”“冬风”,愈演愈烈的情感持续升温,在冬天没有冻结反而温暖如梦。整首诗的意象与境界,人物与情感有序衔接天衣无缝,达到妙合无垠的地步,读完使人思绪尚存、回味无穷。

在我国传统诗词中,以境界取胜的不在少数,例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凄婉迷离;姜夔《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孤冷朦胧;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余蕴缭绕。顾随先生将文学风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夷犹、锤炼、氤氲,又称从“锤炼”到“氤氲”的关联可参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省试骐骥长鸣》)两句,而此句正为“氤氲”的代表。这些都是意境绝美、若即若离的诗词,读之给人一种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感,邵洵美诗歌与此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云“诗无达诂”,邵洵美也曾说:“要去欣赏一首曲折的诗是不容易的,读诗的人要有十二分的诚意;他要有品味的决心,才能得到理解的享受。”[6]因为“曲折的诗”包含了作者“十二分的诚意”,只有参悟其中的奥秘和真理,才能真正的理解和享受。也正因如此,邵洵美在诗歌创作中多借鉴唐宋诗词的艺术之美,并融入新诗创作之中,古今承传,融会贯通,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参考文献:

[1]陈梦家.《新月诗选》[M].上海:上海书店.1981年11月.

[2]杨景龙.《忧伤的花朵——舒婷诗与唐宋婉约词》[J].诗探索.2006(03).

[3]高尔基.《高尔基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2月.

[4]王国维.《人间词话》[M].中华书局,2012年7月.

[5]尹奇玲.《邵洵美的诗歌艺术》[J].江淮论坛.2009(06).

[6]邵洵美.《诗二十五首》[M].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

猜你喜欢

邵洵美艺术
纸的艺术
季 候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
季候
因艺术而生
邵洵美好美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