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美思维导图 奇妙化学体验
——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教学运用浅析

2021-02-26黄建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氧气导图解题

◎ 黄建河

在化学课堂中引入思维流程图不仅能够改变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其相对灵活的整理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压力,使其更好地梳理化学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跃迁与内化。为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加快化学课堂创新与改革的步伐。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学生课前预习效果不佳

目前,大部分初中生普遍缺乏课前预习习惯。主要是因为化学教材的理论部分较多,一小节的化学教材,其理论知识所占篇幅非常大,大多是以文字和问题形式展示,大篇幅的理论文字看起来枯燥且乏味,加之化学理论的抽象特点,学生也经常很难理解大篇幅的理论知识。此外,初中生缺乏良好的预习方法,简单地认为预习就是将教材过滤一遍,导致预习成果不显著。

2.学生缺乏做笔记的技巧

在常规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重点写在黑板上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学生们也明白教师着重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为此,笔者们常常见到初中课堂出现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而学生在下面快速抄的现象。但是,人脑很难一心二用,当学生抄笔记的时候,注意力全放在了板书上,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容易忽略掉。当笔记做完之后,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为零星记忆。这种做笔记的方式很难提升学习效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策略

1.预习环节应用,提升预习效果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除了让学生教材中的文本知识外,还需要让他们将每段文字分别概括出一个关键词。关键词可以是每一小节的标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找出相应的关键词之后,标记好页数,将其罗列在笔记本上。通过关键词导图,在课堂上,每当教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笔记本关键词进行查看,如果笔记本上没有涉及相关的内容,学生只需要进行补充即可,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预习时间,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这一章节前,笔者就为学生设置了以思维流程图为基础的预习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本章节的重点知识,并按照其逻辑结构关系完成程序框图制作。首先,学生需要对章节整体的内容进行了解分析,比如本章节主要包括金属的性质和利用、金属矿物和铁的冶炼、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常见金属的性质等内容,学生就可以将此作为导图的二级条目。其次,针对每一个条目进行细化研究,比如针对第一点,学生需要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够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掌握常见金属的化学形式级活动性,了解置换反应概念等,并将其知识重难点作为三级条目。通过这样的导图制作过程,学生也达到了良好的预习效果。

2.在板书书写中应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预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而课上教学才是重点内容。在课上,教师除了依次在黑板上罗列知识点外,还可以直接在黑板上以思维流程图的形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将重点的化学知识呈现出来,还可以教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从而达到一举双赢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课时,本课主要承接上一章节“溶解现象”的内容,为学生讲解溶解现象发生后其形成的溶液的酸碱性质,并由此引出后课对酸和碱的进一步探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以思维流程图为基本方法进行板书设计,并突出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首先,笔者以“溶液”为核心关键词,第一步引申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式——酸碱指示剂,并结合图片、视频、化学实验等方式,给出板书——“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包括哪些?”“酸碱指示剂是如何知识酸碱性的?”等,使学生依据问题展开积极探索。第二步引出石蕊、酚酞、pH 试纸测试溶液酸碱性的过程,并提出“石蕊、酚酞、pH试纸是如何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带‘酸’字的溶液都呈酸性,而不带‘酸’字的溶液都不会呈现酸性,这句话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化学酸碱性测试实验,推断溶液酸碱性规律,并了解三种酸碱指示剂的异同之处。在这样的教学中,思维导图板书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有序地思考,实现逻辑思维的发展目标。

3.在解题中应用,提升解题效率

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遇到学生们听懂了知识,但是遇到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寻找突破口,梳理解题思路,从而提高他们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相关内容时,其知识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实验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其相关的大量问题解决中,都是以知识性内容进行考察,但是学生在记忆时却常出现混淆等问题。对此,笔者便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关联记忆与知识建构,帮助学生解答相关的问题。首先,在学习的环节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将关于氧气知识点进行了导图划归,在结构分支中,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用途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细节展开,尤其侧重于其化学性质以及制取方法这两个知识点。根据氧气的易燃性质,笔者引导学生将氧气与其他物质燃烧反应的公式清晰地在导图上展示出来,便于学生进行系统化记忆;此外,对于实验制取部分,笔者按照实验开展的规律顺序展示出每一个步骤的功能与具体操作,并按照关系使学生形成建构记忆。在解题时,学生则可以针对考点展开分析,比如考察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关知识,学生就可以通过导图快速找到相关知识点,这样能够很快地找到解题思路并完成题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解题的效率。

图1 “氧气”的思维导图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流程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教师作为学生前进路上的“风向标”,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依托思维流程图的优势,提升预习效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促进学生的化学素养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氧气导图解题
聚焦空气与氧气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烃思维导图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用“同样多”解题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